如果歷史可以假設,為什麼說 歷史不能假設

2025-02-04 10:20:36 字數 3073 閱讀 1447

1樓:我是胡可敏

理論上不一樣!實際上一樣的!西方不入侵的話,你發展人家不也在發展!唯一可能改變的是全人類的科技文明會提高幾百年的「道行」!

2樓:網友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那就不存在歷史了!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牢記歷史!別讓歷史再重演!!

3樓:網友

...有如果就沒有當初。

為什麼說「歷史不能假設」?

4樓:生活達人木木

因為歷史這東西是大潮流所趨,無論誰都是無法與整個歷史的大潮流相違背的。

所以說歷史沒有假設,但是歷史具有必然性,也有很多偶然性。那些偶然發生的事件或是點燃了導火索。

或是加速減緩了事件的程序,都對整個歷史有了一定的影響。

因此不少人喜歡討論那些偶然性,希望能夠假設發生或者不發生。但是要認清幾點,首先偶然的事件的發生是大趨勢所致,整個歷史潮流的大陵槐鬥趨勢不變的話,那麼基本上發展的路線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偶然事件只能夠使事物發展產生一點點偏差,卻無法改變整個大的程序的走向。另外,偶然事件的發生也有些必然因素,很難避免。

歷史的特點:

1)存在形式的過去性。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人類社會尺磨實踐活動,它不能重演,也無法實驗,人們只能通過文字、實物、**、電影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概括的東西具體化,用語言的記述將歷史知識轉化為生活的畫面,讓學生間接認識或感知歷史。

2)認知結構的多樣性。社會發展過程中主觀與客觀、內因與外因、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因此,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認知途徑靈活多變,不應從單一的角度去認識歷史事件,而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認識和思考。

3)思維方式。

的求異性和靈活性。求異思維。

是針對常規定向思維而言的反向思維,是一種富有創見性的思維方式,它能夠突明衫破思維定勢。

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絡,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形式,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歷史能不能假設

5樓:承吉凌

分類: 文化/藝術 >>歷史話題。

問題描述:歷史是乙個嚴肅的話題,那麼,歷史是不是可以假設,或者推翻重來呢?

解析: 假設歷史或者「反事實」問題會遭到明確的反螞鍵詰:何必如此提問?何必關心未曾發生的事情?並且,最重要的,歷史不可以重構,過去的事情不能重新來過。

但是,我們想象自己避免了過失,或者未能僥倖避免錯誤,這未必只是異想天開。當然,我們完全明白,時光不能倒流,過去的行為無法改變。但是,這種對非事實的想象確氏畝實我們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由於對未來的判斷通常建立在對別的可能行為的潛在結果的估量上,因此把我們得到的實際結果與我們或許可能得到的結果加以比較,並非沒有意義。

如果相信歷史不能假設,那麼很可能就陷入了一種命定論,即一切都是註定。在這方面,宗教歷史學家、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有著深刻的區別。宗教歷史學家把神的作用看成歷史事件根本的(雖然未必是唯一的)原因;唯物主義者用類似於科學的普遍法則來解釋歷史,這是一種科學化的神學,科學,或者普遍法則,取代了神的位置;唯心主義者則認為歷史是史學家通過想象將過去的思想轉變為一種可以理解的(常常是目的論的)結構。

這三者的一致之處在於,他們都認為歷史不可假設。

但歷史決定論的勝利並沒有必然性可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類社會必然會發展到目前的狀況。如同象棋或者別的比賽,過去是另一回事,沒有預先可殲物森知的結局。歷史的可能性比數學或者物理的可能性複雜得多,上帝不玩兒色子,人類也不是上帝的色子。

辯論題:歷史可不可以假設

6樓:金色盛典歷史

歷史是事實。

而假使是一種方法。

嚴格的說,兩者的外延和內涵完全不同,所以也就不存在「歷史可不可以假設」這樣的問題。

我想,樓主想李空要表達意思的準確說法應該是:能不能用假設,作為結論來代替歷史的真實情況。

這樣說才算比較準確對吧!)

從事實的角度而言,這是完全不可以的。

歷史重在真實。

不真實便不能稱之為歷史。

當然,追求歷史真相的原則與此完全不同。

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結論和歷虧枝史吻合。

比較糟糕的時候,我們無法確定真相時,也希望能找到最接近的合理解釋。

因此我們收集證據,使用各種手段(譬如「假設」這種方法),努力試圖還原歷史的真相。

因此對於有爭議的問題,或不明朗的問題,或存在疑竇的問題,史學家從不輕下斷言。

所以此時他們只會說:真實情況有這樣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第二種可能是…;最容易接受(或可能性最高)的是第×種可能等等。

或者他們會說:史料記載,發生了×的事,據推測是由於…。

這樣的說法都是很客觀的,這都說明了歷史可能的情況,只是由於目前的資料的限制,無法完全確定。

當然某些推測的準確率相當高,因此這些推測和歷史吻合的可能性也十分高。

所以這些結果容易被接受並被廣泛認可。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推測在任何時候都銷擾敏完全等於歷史。

一般來說,如果乙個推測比較有可信力時才會被認為接近於歷史。

否則史學家就會宣佈歷史不明,連推測也不做。

畢竟,說話是要負責任的,而且也是要有根據的。

至於「假設」,正確的說是「推測」裡的乙個步驟。

我們需要的是結論。

當沒有結論,只有資料時,我們可以通過邏輯的方法得到可能的結果。

歸謬,演繹等都是得到結果的方法。

而「假設」只是這些過程中的乙個步驟,有時未必用得上,而且它也是為了排除可能性,得出結果而採用的乙個步驟。

所以「假設」和「結論」完全不是等對概念。

就像工程師可以用他的產品來說明他的成就,但絕沒法用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來說明他的成就。

如果「假設」沒有經過嚴格的邏輯論證,沒有證據支援,那麼它就永遠只是假設,而成不了乙個嚴密且無懈可擊的「推測」。

而「推測」才是有資格作為歷史結論的「準結果」。

假設」這種東西是沒有資格的。

要比較嚴格的說起來,樓主班裡辯論的辯題,本身就是乙個錯誤命題(從邏輯學的角度講)。

當然學校裡的辯論也比較隨便,所以也不要太在意出題者的差錯。

盡力而為就好了,祝你好運!

(世界歷史)黨的建設為什麼是偉大工程

黨的建設。關係到這個政黨的存不存在問題。所以要加強建設的。要不斷地完善壯大隊伍。要維護自己使用者的政黨。加強黨的建設,事關我們黨的興衰成敗,事關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人心向背問題,關係到國家命運和民族發展的未來。做好黨的建設工作,始終是我們各級黨組織和每一個黨員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所以說黨建是一項偉大的...

為什麼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眾是社...

讓五六年年級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可以看什麼書

上下五千年 bai 版 全集du 上 中 下套裝 全套共zhi三冊 林漢達dao 經典少兒童書內 寫給兒童容的中國歷史 套書 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國歷史故事 正版精裝 少兒讀物歷史 中國歷史故事 中外歷史故事 新課標必讀少兒文學名著 你一定要知道的二十五史故事 可以看看 上下五千年 少兒版 歷史與文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