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出巖與侵入岩的異同,侵入岩和噴出巖的差別

2025-01-31 10:55:29 字數 3202 閱讀 2403

1樓:容霜柳會

噴出巖與侵入岩的異同主要表現在形成條件的不同。

噴出巖:由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岩漿冷凝而成的礦物岩石,多數為岩漿岩組成,質地疏鬆多孔。

侵入岩:指液態岩漿在造山作用下貫入同期形成的構造空腔內,在深處結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漿上公升到一定部位(但未到地表)侵入到圍巖中,停留在地下緩慢冷卻,凝固而成的岩石。如冷凝部位距地表在3公里以下稱深成岩;在3公里以上的則為淺成巖。侵入岩由於溫度冷卻較慢,岩漿有較充分的條件結晶,因而形成晶體較大的礦物顆粒,呈明顯結晶結構。

深成岩,巖體較大,結晶較粗;淺成巖巖體較小,多為斑狀,由細粒或微晶組成。例如分佈廣泛的花崗岩就是典型的酸**入巖。

噴出巖是由岩漿直接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岩石。由於岩漿冷凝速度較快,礦物結晶的顆粒不明顯,常成比較細密的隱晶質岩石,加之冷凝時氣體大量逸散常呈氣孔狀構造。有的具有流紋構造。

主要的噴出巖如玄武岩和流紋岩。

2樓:純潔花兒

噴出巖是火山熔岩在噴發時自溢所形成的岩石,這類石頭一般質地鬆軟!

侵入岩則相反,是經過堆積,長時間地殼運動。

所擠壓褶皺形成的,所以一般巖體具有高硬度,一般花崗岩就是這種情況產生的,並且侵入岩容易有好的寶石、玉石,而噴出巖則幾乎沒有!

侵入岩和噴出巖的差別

3樓:乾萊資訊諮詢

1、從形成條件上來看,侵入岩是岩漿侵入地殼上部逐漸冷卻形成的;噴出巖是岩漿噴出地表急速冷卻而成的。

2、從分佈位置來看,侵入岩一般分佈在地下,按侵入深度不一樣又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巖。噴出巖分佈在地表。

3、噴出巖是由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岩漿冷凝而成的礦物岩石,多數為岩漿岩組成,質地疏鬆多孔。侵入岩是指液態岩漿在造山作用下貫入同期形成的構造空腔內,在深處結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4、噴出巖和侵入岩同屬岩漿岩,又叫火成岩。均由岩漿冷卻、凝固而成。其成分主要由矽酸鹽類物質組成。

侵入岩常呈巖株,岩脈,巖牆產出,圍巖接觸帶有明顯的變質圈,或者接觸變質圈。而噴出巖是可以有層狀產出的,圍巖無變質圈。噴出巖的斑晶中暗色礦物含量一般會相對侵入岩少一些。

5、噴出巖在地表,冷卻迅速,結晶性差,通常是多晶體或非晶體,甚至出現空洞,晶格缺陷嚴重。噴出巖難形成高質量的寶石。而侵入岩冷卻緩慢,物質有充分的時間結晶,會出現許多單晶體。

另外,高壓也有利於結晶的有序化。

侵入型岩漿岩和噴出型岩漿岩有什麼區別?

4樓:太平洋電腦網

一、岩石型別不同:

1、侵入型岩漿岩指岩漿侵入上地幔但還沒露出地面。

2、噴出型岩漿岩指岩漿噴出地表形成的岩石。

二、形成岩石不同:

1、侵入型岩漿岩代表的岩石有花崗岩。

2、噴出型岩漿岩代表的岩石有玄武岩。

三運森、形成原因不同:

1、侵入岩:當上覆岩層壓力減輕時,軟流層中的岩漿就鑽出,在地殼深處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於巖巖逗漿侵入而緩慢冷卻,有足夠的時間使礦物結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顯晶質結構。

2、火山岩:岩漿經火山口噴出到地表後冷凝而成的噴出巖。火山岩是岩漿噴出地表粗悄賣,在大氣圈和水圈中冷卻結晶形成的,當岩漿沿裂隙噴發時,火山岩形態一般與地表形態比較協調,呈被狀或層狀。

常見的噴出巖和侵入岩

5樓:情思之

常見的噴出巖有:流紋岩、英安巖、黑曜岩、松脂巖、珍珠岩、浮巖、苦橄巖、科馬提巖、玻基純橄巖等。常見的侵入岩有:

花崗岩、凝灰岩、閃長巖、安山岩、輝長岩、輝綠岩、蛇紋岩、玄武岩、片麻岩等。

噴出巖:岩漿噴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包括各種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噴出巖由於冷卻很快,多形成細粒至玻璃質岩石,常具斑狀結構。

侵入岩:是指當上覆岩層壓力減輕時,軟流層中的岩漿就鑽出,在地殼深處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於岩漿侵入而緩慢冷卻,有足夠的時間使礦物結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顯晶質結構。

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本質區別在於它們產出的地質構造位置和結晶環境,兩者間除可以通過結晶程度進行鑑別外,侵入岩侵入於早先形成的岩石中時,「最省力」的方式是沿裂隙侵入並使其橫截面有較小的周長,主體沿侵入方向延伸,雖形態多樣,但多為近圓柱狀。

噴出巖的構造

6樓:中地數媒

1)氣孔和杏仁構造:氣孔構造主要見於熔岩層的頂部,是由於熔流在冷凝過程中,尚未逸出的氣體上公升彙集於巖流頂部,冷凝後留下的氣孔(圖2-16)。氣孔被拉長方向指示岩漿流動方向,氣孔構造常見於玄武岩。

當氣孔被岩漿期後礦物充填,形如杏仁時稱杏仁構造(圖2-17)。常見的充填物有方解石。

蛋白石、沸石。

類和綠泥石等,有時有金屬物,如自然銅等。

圖2-16 氣孔構造(黑龍江五大連池。

圖2-17 杏仁構造。

2)枕狀構造:水下噴溢的基性熔岩呈枕狀橢球體相互堆疊稱枕狀構造(圖2-18和圖2-19)。枕體大小不等,上表面呈弧形,底面較平,藉此可判斷熔岩流的頂底。

枕體核部較緻密,表面具玻璃質冷凝邊,有氣孔呈同心層狀或放射狀分佈,中部有空腔。它多見於海相基性熔岩流中,個別見於中性或酸性熔岩中。

圖2-18 枕狀構造(據扎瓦里茨基)

圖2-19 枕狀構造縱剖面圖。

放射狀虛線表示放射狀裂隙;環形虛線表示玻璃質表皮內緣;點區為枕狀體之間充填的沉積物;全黑區表示空洞。

3)流紋構造:是由不同顏色條紋以及拉長的氣孔等所反映出來的流動構造(圖2-20)。該構造在粘度較大的酸性熔岩中最為特徵。

4)柱狀節理構造:熔岩在均勻而緩慢的冷縮條件下形成被冷縮裂隙分割開的規則多邊形。

長柱體稱為柱狀節理構造(圖2-21)。柱體均垂直於層面——冷卻面,斷面形態以六邊形。

為主,多見於厚層狀基性熔岩,亦見於熔結凝灰岩、火山通道、次火山岩、超淺成脈岩中。

圖2-20 流紋構造。

圖2-21 南京六合。

桂子山玄武岩的柱狀節理。

小結。本章介紹了岩漿岩的結構、構造分類特點以及岩漿岩礦物的生成順序。

複習思考題。

1.什麼叫結構、構造,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在岩石學研究中有何意義?

2.結晶結構。

和玻璃質結構在偏光顯微鏡下和手標本上有什麼特徵?

3.等粒結構和不等粒結構,斑狀結構和似斑狀結構有何不同?

4.看圖說明文。

象結構、反應邊結構、環帶結構的特點?

5.常見的侵入岩、噴出巖的構造的特徵及其生成環境如何?

6.利用鮑溫反應原理如何解釋礦物的共生規律?

「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山」和「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巖」各是什

咬定青山不放鬆 的 山 是指山峰 山脈,一般解釋時與青連在一起就解釋青山。立根原在破巖中 的 巖 是指岩石,破巖是指破碎 破裂的岩石突出了竹子的根扎得深,與堅韌不拔的精神。這兩句詩出自清代書畫家 文學家鄭板橋的 竹石 原文為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寓...

玄武岩的成因與構造環境

前文談到,作為地幔部分熔融產生的岩漿作用形成的玄武岩廣泛分佈在地球表面,在板塊匯聚帶 俯衝帶 板塊離散邊界 洋中脊和大陸裂谷 以及板塊內部 洋島或者陸內熱點型岩漿作用 都可以產生玄武岩,以下介紹三種構造環境產出的不同成分的玄武岩 路鳳香和桑隆康,2002 1.洋中脊玄武岩 morb 指形成於洋中脊環...

沉積岩的顏色 物質成分和結構

一 沉積岩的顏色 顏色是沉積岩的重要巨集觀特徵之一,對沉積岩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義。1.顏色的成因型別 因為決定岩石顏色的主要因素是它的物質成分,所以沉積岩的顏色也可按主要致色成分劃分成兩大成因型別,即繼承色和自生色。繼承色 主要由陸源碎屑礦物顯現出來的顏色稱為繼承色,是某種顏色的碎屑較為富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