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習俗90字急,三月三的習俗

2025-01-18 06:35:35 字數 3488 閱讀 4731

1樓:清涼夏妃

三月三是什麼日子,有什麼習俗,你知道嗎。

三月三的習俗

2樓:項傑

三月三的風俗活動如下:

1、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

2、三月初三放風箏。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滬諺「二月二,搓麻線,三月三,放風箏」, 又如「楊柳青,放風箏」。民間還有說將風箏送上天空,將線剪斷,任其飄逝。

3、三月初三壯族歌圩節。

三月三歌圩,又叫歌婆節,是壯族的重大節日。壯族三月三歌節這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在歌圩中,還有拋繡球作為定親信約的,所以,它又是戀愛中青年傳達情意的場合。

4、三月初三黎族愛情節。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讚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

簡介。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

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曆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三月三習俗內容

3樓:庚採杉

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有:對歌談情、繡球傳情、包五色糯公尺板、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碰彩蛋。

1、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瞭解三月三的由來和習俗80字

4樓:最強大腦花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裡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

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乙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

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

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乙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

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三月三的民間習俗 約一百字

5樓:最強大腦花

壯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記》等即有記載。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

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公尺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對歌時男女分別三五成群結隊,雙方選定後即開始對歌,歌詞多為情歌,但由淺入深,所涉極其廣泛,在「談情說愛」的一問一答中歌唱現實生活、歷史傳說等等。其歌詞舊時多為即興編唱的。

現在也有利用傳承歌詞的。曲調單一重複,但婉囀悠揚。這種對歌往往從傍晚開始,直到天亮,也有晝夜連續歌唱的。

在歌圩上,青年男女還有碰彩雞蛋、拋繡球等習俗。現在,壯族三月三的活動仍然十分盛行,屆時有**組織的,更多則是民眾自發的。現在的規模較舊時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為壯觀。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

乙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

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三月三的習俗曰記三百字

6樓:浦上青楓一寂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裡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 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是現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

五、三月。三、四月。

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

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公尺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

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

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

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說:

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如今在我們家裡,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

三月三的來歷還有習俗要簡短,三月三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 s 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 二月二,龍抬頭 三月三,生軒轅 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 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 北...

求關於三月三的作文,有關於「三月三」的作文100字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 bai 三du月三 歌圩節 歌圩,zhi狀語交 窩埠坡 dao 雙龍洞 版壯權族人民每到 三月三 時,方圓數千裡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 擺歌臺 拋綵球 則佳偶,別有風趣。在歌圩上,各...

難忘的三月三作文風俗習慣,難忘的三月三作文風俗習慣400字

今年的三月三,有史以來第一次放假4天,嘿嘿,好玩吧。媽媽帶我回壯族的外婆家。外婆家在南版寧的一個小鎮權。三月三在當地稱作 歌圩節 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 歌仙會 那天,表哥表姐打扮得很漂亮,聽說他們準備到河邊去對歌。到了河邊,哇,人滿為患!男男 數不勝數,這邊唱來,對面又唱,彼此對歌。好不熱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