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念姿色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
bai「三du月三」、「歌圩節」、歌圩,zhi狀語交「窩埠坡
dao」、「雙龍洞」。
版壯權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裡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臺、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物件,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關於三月三的600個字的作文
2樓:匿名使用者
壯家人過三月三,是由於他們居住地區海拔較低,氣候長年酷熱,而就在春耕未央的農曆三月時節,正是風和日麗、氣候溫和的一年裡最舒適的日子,村村寨寨的鄉里鄉親就趁時機來個大約會。唱山歌小調、撐竹筏、潑水嬉戲、逛三月街,熱熱鬧鬧成全大家的開心。
關於三月三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壯鄉有一個員外生有三個美若天仙的女兒,長女次女都已嫁給了有錢有勢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麗妹的三女還未出嫁,她聰明過人,能詩能歌能文,品行獨特,經常揹著家人樂善好施窮人。儘管追求麗妹的富人官人絡繹不絕,但她都一一回絕,弄得父母傷透了腦筋。原來麗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貧窮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強哥。
阿強雖出身貧寒,但心地善良,經常為窮人做好事,無論誰家有什麼農活忙不過來,他總擠時間前去幫忙,他家有什麼好吃的,也少不了鄉親們,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愛。阿強也聰明過人,雖然**聖書沒讀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尤其是吟詩唱山歌,能觸景生情,即興時,山歌唱得滔滔不絕。
麗妹雖然**聖書比他讀得多,但還拜他為師。阿強見麗妹謙虛好學,總把她當親妹妹看待,經常一起**詩文。那一年農曆二月下旬,壯鄉舉行山歌比賽,麗妹、阿強哥都報名參賽。
聽他倆的對歌,人們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結果雙雙都得了頭名金獎。通過這次賽歌,麗妹對阿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尤其對他那聰明絕頂,現編現唱,以及樂於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於是產生了愛慕之情。
在大家離去之後,麗妹有意留了下來,含情脈脈地對阿強吐露了自己的愛意,併發誓:「如阿強哥不娶她,她也一輩子不嫁人。」對她的話,阿強十分高興,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難為情地推辭說:
「我出身貧寒,恐怕你父母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麗妹緊緊抱住他,告訴他說:「不會吧,只要你登門求婚,他們會同意的。
」麗妹追求阿強,鄉親們都知道了,他們都說願為阿強捐獻彩禮,只要員外家人開恩。阿強在鄉親們的資助下,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帶上厚禮與媒婆及同伴到了員外家求婚。儘管他們好言相勸,員外夫婦就是不肯把三女許配給阿強。
他們無奈,只好失望而歸。麗妹見自己的父母無情,便產生了私奔的念頭。 一個深更半夜,麗妹跳窗找阿強哥去了。
正當他們相互傾吐衷腸之際,員外家丁闖了進來,強行把麗妹抓了回去。麗妹泣不成聲乞求父母成全她與阿強這門婚事。說阿強家境雖貧寒,但憑他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會有好日子過的。
但固執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麗妹眼看不能與阿強結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發了不如死去的念頭。待父母他們都散去入睡後,留下遺書,便吊樑自盡了。
門外的丫環朦朧中醒來,聽見閨房內有了異常,開啟一看,她簡直驚呆了,麗妹己尋短見了。她拼命呼救。頓時,員外—家嚎哭了起來。
他們看著遺書,悔恨不該干涉兒女的婚姻自由。鄉親們從哭聲中知道了麗妹為了反抗父母不給婚姻自由而悲憤死去,對她深感同情,都對員外夫婦極為憤慨。 再說阿強從員外家提婚不成回到家後,飯茶不思,一頭便栽倒在床上,父母怎樣叫喚他,就是不吭聲。
當麗妹殉情的噩耗傳來,無形給阿強重大的精神打擊,他腦子嗡嗡作響,想到生不能結為夫妻,死去在陰間也要結為夫妻。想到這裡,他起身走出了家門,三步並作兩步,很快來到了員外家,「哇」的一聲撲在麗妹的屍體上,說時遲,那時快,猛地起身一頭撞到樑柱也殉情去了。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三。
鄉親們見壯鄉里的好兒子、好女兒雙雙殉情了,個個悲痛萬分,哽咽著、哭泣著。有的還以山歌來稱頌他倆堅貞不屈的愛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後才隆重地為他倆下葬。 為了紀念他倆,每年人們便在「三月三」這一天,蒸著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為他們掃墓,同時聯歡唱歌,一唱就是幾天幾夜,歌圩就這樣形成
3樓:有點種愛叫溺愛
關於三月三的六百字作文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
4樓:bu旅遊
提到「三月三」,雲南人最先想到的是大理白族的節日,說到在壯鄉也有這一節日,並且是比春節還熱鬧的節日,我們就懷著好奇一路火車、汽車趕往距離昆明240公里的師宗五龍,在青山綠水間,我們進入了一個熱鬧的大聚會。 提到三月三的來歷,年輕的壯鄉人早已說不清,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個春光明媚中休閒、玩耍的好日子。找了幾個身著壯家服飾的老人,聽他們娓娓道來:
一度被喻為「小西雙版納」的五龍,由於海拔較低,氣候長年酷熱,而就在春耕未央的農曆三月時節,正是風和日麗、氣候溫和的一年裡最舒適的日子,村村寨寨的鄉里鄉親就趁時機來個大約會。唱山歌小調、撐竹筏、潑水嬉戲、逛三月街,熱熱鬧鬧成全大家的開心。賽歌與潑水五龍,壯語的發音是「西納」,意思是風景美麗、田水富饒的魚米之鄉。
五條河水推送著一艘艘竹筏,載來了臨村的父老鄉親。順水而下,身著絢麗綵衣的鄉親撒下一路歡歌,相聚在五龍鄉的水寨村。在壯族看來,他們稱做調子的山歌是用於相識的,不論年紀、不分認識與否,只要能唱小調,能對調子,用歌聲交流,就都是朋友。
當然,和大家最熟悉的傳統一樣,山歌最令人感懷的是男女青年互訴衷腸的真情表達。竹筏行至水寨,河面寬闊開來,在四周綠泱泱的田地映襯下,竹筏橫七豎八地停下,大家三五成群,相約著上岸聚集在河兩岸,一邊遙看對岸是否有自己心儀的人,一邊亮出嗓子用歌聲描述心意。姑娘們羞澀地相互低頭咬著耳朵,小夥們起著哄推推搡搡,小孩在人群中追逐打鬧,年長者抽著菸袋、抱著嬰兒,個個都是笑容滿面,說著、唱著欣喜的心情。
一些孩子乾脆上了岸,打起翹(就是我們的翹翹板)、盪開鞦韆,自娛自樂也惹得眾人的羨慕。 歌聲還未盡興,不知是誰先挑起了調皮的神經,一股清泉灑在被驕陽晒得火辣的**上,被潑者也不吝惜將清涼傳遞,於是大家先是徒手撩起河水,後來不盡興的人還抄起附近可借的瓢盆,一場聲勢浩大的潑水戰就此鋪開。雖說誰都是穿上新裝隆重趕來,可潑溼的人誰都不怒不惱,反而樂得一身涼快。
逛三月街,玩性不高的鄉親揹著竹籮去趕三月街。集市上鮮亮的貨品晃花了挑選者的眼睛。最耀眼的要數新奇的花米飯,才打下的新糯米,被染成五顏六色,裝在冒著熱氣的蒸籠裡,讓人老遠先被顏色一路迷過來,又垂涎著開啟荷包買上幾斤,再挖上大勺蜂蜜,拌開了吃下,眼裡賞著明媚的色彩,脣上、舌間品著糯米清香和蜂蜜濃郁的交融,真是既悅目又美味。
時下受夠了食品安全威脅的人們大可不必為染料的衛生擔心,據說花米飯是用各種純天然的中草藥染制而成的。在壯族人看來,三月三是比春節還隆重的節日,喜慶節日裡的一切都是對整個來年的預示,於是人們企福來年身體健康,圖吉利就在飯上塗上各種藥材,不僅著了色,還能保健康。一般花米飯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都有,黃色是用當地人稱做楊咪咪的花或黃姜染成的,能**肝炎;紫色是一種草本植物,可預防淌鼻血;黑色是用三角楓葉子染成,作用是保護腸胃,不會拉肚子;藍色用的是板蘭根葉子,可清火……可謂壯鄉人早就運用食療一法。
另外,花米飯還有更深的寓意,就是各民族早就雜居在一起,在過節的時候,無論你來自何方,都是朋友、都是鄉親,各種顏色混合一起就象徵著各民族不分彼此,相融相交。
三月三的作文400
關於三月三的作文要多一點
5樓:雨中漫步
三月景色
又到了陽春三月,花紅柳綠的時節。萬物復甦,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我拿著相機到戶外,想要拍下這初春的美麗景色。
幾隻活潑的小鳥在路邊、牆頭上輕快的歌唱著,花兒、草兒也爭相從溼潤的泥土中鑽出,隨著柔和的春風輕輕搖動著身體。空氣中瀰漫壤的氣息和草的清香,纏繞在樹梢上。各種樹的枝頭都像是被頑皮的孩子點了幾筆顏料,星星點點的嫩綠點綴著河邊的小路。
河水早已解凍,朝著散發光芒的太陽奔去。河邊的垂柳甩了甩美麗的綠色髮辮,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幾枝柳條垂到水面上,畫出一道道漣漪。
我欣賞著著美麗的春光,舉起相機,「咔嚓」拍下了這春季的美景,將鳥兒的叫聲、春風的吹拂都收錄到了相機中,將這一瞬間定格為永恆的美麗。
記得有一次去廣場看煙花。一枚枚煙花彈升到夜空中,突然綻放,五顏六色的火光組成花朵的形狀,鑲嵌在夜空中,如鑽石一般光芒耀眼,但這奇幻的景象只維持了一秒。隨即火花散落下來,留下一道道金色的痕跡。
生活中有無數美麗的瞬間:太陽的東昇西落、漫天的火燒雲、曇花一現、極光……有無數美麗的瞬間值得我們去珍惜。一瞬間的美麗總是美好卻短暫,令人回味無窮。
我們要學會抓住身邊美麗的瞬間,學會將瞬間昇華為永恆。
6樓:記念平落和魏雷
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開!!!!!!!!!!!!!!!
有關壯族三月三的作文
7樓:我向橫刀自天笑
美麗富饒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日盛裝趕來參加,少有幾百人,多達數千人或上萬人。
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 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
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巖」,意為「出野外玩耍」。由於這種活動相互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之為「墩圩」。 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
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
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不過,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流行。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這裡所說的就是男女青年聚會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展,並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
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曆三月三最為隆重。搭綵棚、擺歌臺、拋綵球、擇佳偶,別有風情。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物件,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瞭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有精采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有關壯族三月三的作文
美麗富饒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日盛裝趕來參加,少有幾百人,多達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 歌圩 或 歌節 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也是男...
難忘的三月三作文風俗習慣,難忘的三月三作文風俗習慣400字
今年的三月三,有史以來第一次放假4天,嘿嘿,好玩吧。媽媽帶我回壯族的外婆家。外婆家在南版寧的一個小鎮權。三月三在當地稱作 歌圩節 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 歌仙會 那天,表哥表姐打扮得很漂亮,聽說他們準備到河邊去對歌。到了河邊,哇,人滿為患!男男 數不勝數,這邊唱來,對面又唱,彼此對歌。好不熱鬧!看...
三月三的來歷還有習俗要簡短,三月三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 s 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 二月二,龍抬頭 三月三,生軒轅 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 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