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在,親欲養而子不待

2023-08-21 07:37:24 字數 1160 閱讀 7665

親欲養而子不待

1樓:感情大使

年初,一則北大學念段子發萬字檄文控訴父母的新聞登上了社會頭條。故事中的主人公,雖身為北大學子,但飽受原生家庭粗暴教育之傷,最終與家庭“決裂”長達12年。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決絕的行為背後更多的是失望和無奈。

父母到了這個時候,總是急於彌補與孩子的關係,甚至甘願捨棄一切來挽回孩子的信任。可常常為時已晚,孩子的心門早已鎖死,久叩不開,於是便陷入了“親欲養而子不待”的尷尬境地。

俗話說:血濃於水。一些人總以為遺傳學上的親密關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於是衍生出各種孝行孝道來進一步鞏固這層血緣關係。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多的是依靠心靈的契合度,前世今生的緣,有了親屬關係,至於能否真的達到“血濃於水”之境界,還得靠父母和孩子共同修行。

父母上了年紀,有時總是習慣性的急於將自己的人生仔汪譽經陵老驗傳授給孩子,於是每次與孩子交流都搞成耳提面命,孩子難免反感,父母又著急上火,關係漸漸陷入惡性迴圈。這是,父母大可放輕鬆一些,多做傾聽者,了解孩子目前的處境,適時提供切身可行的方案遠好過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不妨輕聲說句:“孩子,別怕,你慢慢來。

大多數人都向往承歡膝下的美好願景,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都沒有義務為誰而活。愛的背面是犧牲和包容。一輩子很短,願我們且行且珍惜。

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

2樓:閒聊的空間

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

3樓:帳號已登出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句古語,意思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卜團到陸笑這一天”。出自《孔子家早弊含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

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原話當是出自皋魚之口,並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歷來被當作孔子之語。此誤有點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

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定為孔子。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意思,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大樹想靜止不動,可是風卻不停的吹動著大樹,做子女的想報答父母時,可父母已經不在了。出自 韓詩外傳 卷九 等真正明白要善養父母的時候,發現他們已不需要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如果平時工作忙,記得多打 報個平安。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意思是 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 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出自春秋 孔子 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 擴充套件資...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怎麼理解這句

樹枝想停止擺動,但是風吹不止 子女想贍養父母,但父母等不到子女有能力的那一天。此以樹與風的關係為喻,說明子女想奉養父母與父母能否享受到,並不以子女的意志為轉移。出處 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 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 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