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累劫修行
不要這麼說。隋代智者大師說,世尊還在說法,法華會至今未散。信世尊則如在目前,信佛理則見實相;世尊在金剛經上說,法如筏喻,一切法都是方便說,非法非非法。
若有人說佛祖說法,是為謗佛。道理都很深。淺嘗輒止,輕下結論,都是要不得的。
2樓:璩旭輝
1、佛教基本的教理之一:無量世界說,即我們所處的婆娑世界只是無數個世界中極為普通的一個。婆娑世界人少不代表其他世界人少,佛經中觀世音等好多菩薩都是從他方世界來。
2、請不要以唯物主義者的世界觀來衡量佛教經典,佛教認為禪定中沒有大小方圓限制,定中觀千里、知前後。現在的科學觀 和 佛教教理 是分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以唯物主義的眼光看佛經,就如同請一位數學老師講作文題。
3樓:網友
不能用個別翻譯的瑕疵而否認整部佛經所講的義理。
4樓:簡單的
用凡夫智去測佛智,無有是處。
5樓:匿名使用者
大般涅槃經分南北兩本,也就是大小乘(或說南北傳)有各自的版本,題主所問是北本曇無讖所譯的40卷版,南北版內容有較大差異,南本雖然沒有那麼「誇張」的說法,但是世尊自己仍然提到「十方世界無數天神前來瞻仰如來」。所以北本說法並非全無可依之處,前面一些答主已經很好了,佛法是「不可思議的」,千萬不要以你的普通意識心去「揣測」,佛法不是「揣測」出來的,當然了佛法也只是個「工具」(法如筏喻),佛經的核心義理才是你最應該關注的,有時候不必太在意那些旁支細節(特別是數字,「恆河沙」,「阿僧祇」等都是非能直接計算的,何況那些印度計數單位本來就不是很準確的,很多時候當做「虛指」或「泛指」也無妨)。佛法雖深,但並非完全不能理解,世尊根據不同根性人說不同法,各人隨類得解(簡單來說就是世尊「因材施教」,真正的佛法不是語言表述所能及的(「非法非非法」,「離言性」,「不可說」),雖然言語不能完全直接闡明佛法(言語侷限性),但是仍然可以通過「趨近法」等不同方法表述,所以才有眾多「方便說」(比喻說法,雙遣說法(非x非非x),遮詮說法(排除法)等))
6樓:幸福一生福氣永遠
謗佛是大罪,奉勸樓主,別給自己造下這樣的因果。
7樓:網友
印度中的計數,億不是現在的「億」,有時是現在的十萬。
古印度沒有準確的計年,也沒有歷史文獻記載,這跟他們的文化有關。如八萬四千並不是真的八萬四千,是虛指 。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呵呵。
8樓:向南傑
孩子,這個你不懂了,他指的是三千大千世界裡的那些眾生,你怎麼光看地球呢。
9樓:快樂嘗在
遠了不說,你身體裡有多少眾生你能數過來嗎?
10樓:鑫鑫鑫鑫鑫的家
哈哈,你不要鑽牛角尖啊!那我反問你一句?你學過語文沒?知道什麼叫「比喻」?什麼叫「誇張」不?他寫的數字誇張!也就是比喻個意思嘛!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去兄弟!你不知道法會有些大菩薩還是從他方佛土來的嗎 還有諸天天人 那怎麼算呢 你以為都只是三維生命啊 哥們啊 肉眼看到的畢竟有限。
什麼是大般涅槃
12樓:欣sunny白羊
大般涅盤,漢字詞語,拼音dàbānnièpán,梵語摩訶般涅盤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
梵語摩訶般涅盤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為入;是歸趣之義,涅盤為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為息;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盤;是指佛度世已畢,歸於圓寂的意思。
釋迦世尊一生說法,對於根基淺鈍者及二乘行人,多說苦、空、無常、無我。
但佛法是使人轉迷成悟,離苦得樂的法門,既然使人離苦得樂,可知學佛的終點,一定有個不苦、不空、有常、有我的境界存在,這個境界,就是大般涅盤所具的常樂我淨四德。
大般涅盤,為梵語摩訶般涅盤那,譯為入大滅息,或大滅度,大圓寂等。
《大乘義章》雲:「涅盤,此翻為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亦名為滅。那者名息,究竟解脫永蘇息故,息何等事,息煩惱故,息生死故,又息一切諸行事故。」
13樓:我來跟你談談情
大般涅槃經(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à bō niè pán jīng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
40卷。內容全經分壽命、金剛身、名字功德、如來性、一切大眾所問、現病、聖行、梵行、嬰兒行、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獅子吼菩薩、迦葉菩薩、憍陳如等13品,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論與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義理頗有契合之處,與《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
此經還常常引用《華嚴經》的某些義理,兩者思想相通。經中還引用佛陀所說:「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這反映了笈多王朝復興婆羅門教、排斥佛教的歷史背景。
14樓:匿名使用者
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為入,是歸趣之義,涅槃為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為息,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畢,歸於圓寂的意思。
15樓:新的榮耀
佛教典籍。北涼曇無讖譯。內容闡述佛身常住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
原分四十卷。這個本子傳到南朝,慧觀和謝靈運等加以潤文修訂,並對照法顯譯本,增添品數,分成三十六卷,而有北本、南本傳世。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為入,是歸趣之義,涅槃為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為息,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畢,歸於圓寂的意思。
大涅盤經講什麼
大般涅槃經的最了義
16樓:手機使用者
佛開示《大般涅槃經》是最了義:
時佛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大乘方等經典。
雖覆成就無量功德。欲比是經不得為喻。百倍千倍百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
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
所有諸藥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
從佛出生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
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
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善男子。
以是義故。說言如來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開示:
是妙經典諸經中王。如彼藥樹諸藥中王。若有修習是大涅槃及不修者。
若聞有是經典名字。聞已敬信所有一切煩惱重病皆悉除滅。唯不能令一闡提輩安止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彼妙藥雖能療愈種種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複次善男子。
如人手瘡捉持毒藥毒則隨入。若無瘡者毒則不入。一闡提輩亦復如是。
無菩提因如無瘡者毒不得入。所謂瘡者即是無上菩提因緣。毒者即是第一妙藥。
完無瘡者謂一闡提。複次善男子。譬如金剛無能壞者。
而能破壞一切之物。唯除龜甲及白羊角。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
悉能安止無量眾生於菩提道。唯不能令一闡提輩立菩提因。複次善男子。
如馬齒草娑羅翅樹尼迦羅樹。雖斷枝莖續生如故。不如多羅斷已不生是諸眾生亦復如是。
若得聞是大涅槃經雖犯四禁及五無間。猶故能生菩提因緣。一闡提輩則不如是。
雖得聽受是妙經典而不能生菩提道因。複次善男子。如佉陀羅樹鎮頭迦樹斷已不生及諸焦種。
一闡提輩亦復如是。雖得聞是大涅槃經而不能發菩提因緣猶如焦種。複次善男子。
譬如大雨終不住空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普雨法雨於一闡提則不能住。是一闡提周體密緻。
猶如金剛不容外物。
佛性的大般涅槃經卷
17樓:人生如夢
【汝問云何為佛性者】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
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
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
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
以是義故。佛性常恆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
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
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善男子。不見中道者凡有三種。一者定樂行。
二者定苦行。三者苦樂行。定樂行者。
所謂菩薩摩訶薩憐愍一切諸眾生故。雖復處在阿鼻地獄如三禪樂。定苦行者。
謂諸凡夫。苦樂行者。謂聲聞緣覺。
聲聞緣覺行於苦樂作中道想。以是義故。雖有佛性而不能見。
如汝所問以何義故。名佛性者。善男子。
佛性者。即是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複次善男子。
道有三種。謂下上中。下者梵天無常謬見是常。
上者生死無常謬見是常。三寶是常橫計無常。何故名上。
能得最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義空。無常見無常常見於常。
第一義空不名為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
不名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
諸佛菩薩所修之道不上不下。以是義故。名為中道。
大般涅槃經的介紹
18樓:kyoya利
大般涅槃經(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
40卷。
金剛經中八大金剛是佛教中什麼果位的 幹什麼的
據個人的不完全瞭解,八大金剛是當時佛陀成道後降魔時自身根據不同魔境所化現的不同的金剛身像。主要就是具備非常強大的力量來護持佛法和 們不被魔擾,因此,後世一遇到魔怪做亂時就會修 金剛法,來伏魔除妖,這種現象在藏傳佛教中多見。具體你可以上網檢視。呵呵 八大金剛八地菩薩!佛教內在複雜!金剛也是佛菩薩!你修...
地水火風佛教四大皆空,是指什麼意思
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 水 火 風之四大和合而成。四 版 是指地 水 火 風權四物,也指堅 溼 暖 動四性。稱之為 大 是因為它普遍存在於任何物體中,也就是說,四大 是每個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單指自然界的大地 河流 日光 風力。就人的身體而言,皮肉筋骨屬 地大 汗血津液屬 水大 體...
什麼朝代的銅錢,比一般銅錢大,背面上下是動物,左右是日月,有認識上這是哪個朝代的嗎
元鼎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五個年號。但漢代通用的是五銖錢和半兩錢 四銖 八銖 什麼什麼通寶是唐至清末錢幣的一種名稱,在此之前是沒有出現過的。所以這個錢幣是後世臆造的,具體哪個年代不好說。元鼎通寶,漢代的內容,但是日月同出為明朝,臆造的 我有一個銅錢正面是 大定通寶 背面什麼也沒有,請問這是什麼朝代的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