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佟菲旅妝
【地球各圈層結構】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核心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
地球各圈層在分佈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佈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大氣圈。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
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
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範圍內。
根據大氣分佈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
水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從離地球數萬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
2樓:單秀英愛嬋
地球的外部圈層與磁層及內部圈層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線,各圈層之間也沒有明顯的分界,特別在底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錯。
(1)大氣圈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存在於整個地球外層。大氣圈是地球海陸表面到星際空間的過渡圈層,沒有明顯的上限,一直可以延續到800千米高度以上,只是越趨向外大氣越少,在2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
大氣圈對生物的形成、發育和保護有很大的作用。由於大氣圈的存在,擋住住絕大多數飛向地球的隕石,攔截下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和來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護了地球生命,免遭外來的打擊。因此,大氣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2)水圈水圈是指連續包圍地球表面的水層,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既有液態水,也包括氣態水和固態水。
從離地球數萬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又是一顆「水球」。
水圈是地球特有的環境優勢。水圈的運動和迴圈影響了地球上各種環境條件的變化,影響各個圈層,使地球處在不斷地變換之中。更重要的是水對億萬種生命以及人類能在地球上生存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3)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層生物有機體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是一個有生命的特殊圈層。
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層,它是地球大氣、水和地殼長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又參與了對岩石、大氣和水等其他圈層的改造,對地表物質的迴圈、能量轉換和積聚具有特殊作用。
地球的外部圈層
3樓:中地數媒
3全部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氣圈。
大氣圈是由包圍地球的大氣層所構成。水中、土壤中及一些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氣,但其深度一般不超過4km。大氣圈沒有明顯的上界,在赤道上空4000km以上仍有大氣存在的痕跡。
大氣的密度由於受地球引力作用影響,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越向上空氣越稀薄,並逐漸過渡為宇宙空間。
大氣圈的物質成分主要有氮(約佔78%),氧(約佔21%),其他是氬、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微塵等,約佔1%。
根據大氣溫度、密度等物理特徵,一般把大氣圈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和擴散層。約70%~75%的大氣集中在對流層內,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這裡的氧是生命的保證,氮是製造蛋白質的原料,二氧化碳對地表起保溫作用。大氣對流是一種重要的地質營力,時刻改變著地球的外貌。
2.水圈。地球表面約佔3/4面積的海洋、湖泊、河流、冰川、沼澤及地下水等,組成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稱為水圈。水在地表的分佈很不均勻,海洋水佔總體積的,陸地水不到3%。
人類較易開採的江河、淡水湖泊、淺層地下淡水等,僅佔總水量的。所以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至關重要。
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陽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斷地進行著迴圈。陸地水絕大部分流入海洋,一部分陸地水和海洋水被蒸發進入大氣圈,由大氣環流帶到各處,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表。水圈的這種迴圈蘊藏著巨大動力,不間斷地對岩石圈、大氣圈與生物圈產生著影響。
3.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地帶所構成的圈層。生物生存的範圍可以從海平面以上10km高空到岩石圈表面以下數千米深處的岩石中,幾乎包括整個水圈。所以,生物圈與大氣圈、水圈,以及後面要講到的岩石圈是互相滲透的,很難劃分其嚴格的界限。
大約在38億年以前,地球上有了最原始的生命記錄,約6億年前才進入生命演化的飛躍階段。生物的生長,活動和死亡使大氣、水、岩石、土壤之間產生複雜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轉化,從而改變著周圍的環境。例如植物不斷從大氣中吸收co2,並放出o2,改變著大氣的成分,同時將碳固定下來,一部分被埋藏在地殼中,形成大量的地殼能源。
4樓:未來簡課
自然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內部圈層是如何劃分的?
5樓:張三**
地球內部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地球科學家使用**的方法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與構成。根據地球物理的研究,地球內部是一個非均質體,各層物質的密度、壓力、溫度、物理狀態和化學成分存在著明顯差異。
地球內部存在兩個明顯的**波不連續介面,由此將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同心圈層(圖5-3-3)。其中地殼及地幔頂部是由堅硬的岩石所組成的,厚度約為70千米~150千米,又稱為岩石圈。
(1)地殼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殼虛運。厚度不均勻,大陸地區平均厚度約35千米,最厚處可達70千米(如我國的青藏高原);海洋地區平均約7千米,最薄處僅4千米,地殼的漏茄體積為全地球體積1%,質量為全球質量的0.4%,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2,為2.7~2.9克/釐米3。危害極大的大陸淺源**,就是發生在地殼這一層內。
(2)地幔地幔介於地殼和地核之間。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平均深度60~250千米處的上地幔上部有一層軟流圈,它位於岩石圈之下,是一個明顯的**波的低速層,物質具有柔性。軟流圈可能與地球表面的許多活動有密切的關係,它是岩漿的源地、**和火山現象的根源,造成地幔對流、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形成有用的礦藏。
(3)地核地核指地球核心部分,半徑約3400千米,質量和體積分別為全球的31.5%和16%,密度極高,邊緣區為9.7克/釐米3,地核中心則高13克/釐米3,溫度也隨深度而上升,地差搜梁核邊緣的溫度是3700℃,地心達到5500—6000℃。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鐵鎳合金組成。地核也被分為外核和核心兩部分。
如何劃分地球內部圈層
6樓:白露飲塵霜
地球內部圈層分為三層,下面就說說如何劃分地球內部圈層。
地殼。因為地球上有高山,還有平原和河流等,所以,地殼厚度是不一樣的,大陸上的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薄,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是17公里。
地幔在地殼與地核之間,又叫中間層。從地殼以下到2900公里深處,都是地幔層,地幔又分為上地幔、轉變帶和下地幔三層。
地幔以下到地心的地方,是地核層,大約5100公里處,又將地核分成外核和核心,地核溫度高,壓力大。
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主要依據和方法
地球內容圈層的劃分是以 波在地下傳播速度的變化而形成的兩個不連續介面為依據,劃分為地殼 地幔和地核。根據化學成分,物質形態以及密度,地球內部主要劃分為地殼 地幔和地核幾個圈層。通過 波的反射,可以探測到這幾個圈層分介面的不連續性。地核位於古登堡介面以內,地核又以雷門不連續面為界分為兩部分 半徑約12...
地球內部圈層的形成,地球內部圈層構造的可能形成原因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今天探測器可以遨遊太陽系外層空間,但對人類腳下的地球內部卻鞭長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不過12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 波 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提示地球內部的祕密。一般認為地球內部有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 地幔和地殼。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
讀下圖「地球外部圈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小題1 圖中表示大氣圈的是A A B B C C D D
小題du1 d 小題2 a 小題1 根據圖示zhi 圖中d為大氣圈。所以本題選dao擇d選項。小題2 地球的圈層結內構容比較表 地球的圈層結構 重要特點 外部圈層 大氣圈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條件之一。從地面開始,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