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憫農》原文,憫農 其一 唐 李紳 的意思

2023-03-11 22:30:08 字數 3747 閱讀 7722

1樓:風

憫農。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 農1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

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

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3樓:洛兮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種。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4樓:小實驗家

憫農。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樓:過於堅強

春種一粒粟,秋收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其一(唐)李紳 的意思

6樓:懸念動作

這首詩表現了農民辛苦勞作卻依舊慘遭餓死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封建社會對於底層勞苦大眾的剝削。

《憫農·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其一》的賞析。

全詩前兩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後兩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比,層層遞進,引發讀者思考,揭露深刻的社會問題。

《憫農·其一》的作者。

《憫農·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李紳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是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李紳的代表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另著有《憫農》詩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憫農二首表達了李紳什麼感情

7樓:桃李滿天下他爹

《憫農》這首詩告訴我們: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節約食物,反對鋪張浪費。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所著的組詩作品。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8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二首寫出了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李紳藉此揭露社會不平,表達了對農民疾苦的同情。

李紳的詩憫農三首

《憫農》的作者李紳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9樓:物方

李紳出身很苦,所以在他年輕的時候可以寫出《憫農》這樣關切農民苦難生活的詩作。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歌裡的憫農之心,逐漸蛻變成腐官酷吏。隨著官職的升高,李紳「漸次豪奢」。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

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與李紳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

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他看到李紳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藝雙絕,感慨頗多,於是寫下了《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怪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詩歌的大意是:佳餚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為常,養尊處優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於心不忍。

李紳憫農的古詩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10樓:回顧經典歷史

古詩《憫農》一般指《憫農二首》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

原文。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譯文。其一。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註釋。1、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這兩首詩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2、粟:泛指穀類。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4、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5、猶:仍然。

6、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創作背景。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所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 )人。唐憲宗元和元年(806)進士,曾因觸怒權貴下獄。

唐武宗時為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與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

憫農二首表達了李紳什麼感情

憫農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對農民捱餓受累的不平等現實極其什麼的思想感情,同時有力地評擊了什麼 表達了作者同情農民捱餓受累,痛恨地主剝削階級對當時社會極其不滿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李紳同情農民的感情 憫農bai二首 是唐代詩du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zhi組詩深刻地反 dao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回生存狀態...

古詩《憫農一》和《憫農二》完整版是什麼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譯如下 詩一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詩二翻譯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紳憫農中的一首,詩詞那容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 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