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垓下之圍,看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2023-02-24 01:50:06 字數 927 閱讀 5517

1樓:鎖盼盼賓逸

垓下突圍 我喜歡該下突圍中的項羽,因為……作者濃墨重彩地正面描寫了項羽的英勇善戰。

動作: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臨戰先聲奪人,有排山倒海的氣勢)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神威凜凜,氣勢迫人)斬漢一將。

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滿身神力和超群武藝)語言:謂其騎曰: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著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自信的無敵統帥,面對失敗仍是如此豪氣干雲)

項羽是驍勇善戰,所向無敵,豪氣干雲之人。以數十擊數千,斬將刈旗,當者披靡。身處絕地,仍殺人無數,放言此天亡我,非戰之罪。其豪邁之氣,善戰之能激盪天地。

2樓:胡耀遊妤

太史公認為,項羽是一個英雄。

所以在項羽本紀中,極力描寫出了項羽的個人勇猛。

但是英雄卻不適合當一個合格的帝王。

因為項羽心中還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時,他首想到的是寶馬與美人。

這樣的描寫,更加突出了項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梟雄。

到了最後,項羽不過江東,更加突出了他的情義。

雖然他兒女情長,但是最後依然選擇與他的部下一般戰死沙場。

而項羽最後一句「天要亡我,非戰之過」則就是太史公對項羽的評價。

隱含的說,項羽只能是一個有情有義,個人色彩濃厚的英雄,而成不了一個稱王稱霸的帝王。因為他連自己失敗的原因也搞不清楚,用現代話說,就是沒有政治覺悟。這樣的人,可以打天下,卻是坐不成帝王的。

司馬遷的歷史觀其實主要就體現在兩方面:力求真實和愛憎分明,在對項羽的記載中無疑第二項佔了主要因素,一句「天要亡我,非戰之過」就足以看出司馬遷對項羽的偏愛。但即使這樣也保持著真實性與傾向性的統一,這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

司馬遷人物評價,對司馬遷的評價

西漢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了宮刑。當時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難以想象的,當時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擇,他毅然選擇了生,從此他提起筆樹立了忠臣義士的形象,造出了魑魅魍魎的原形 終於一部3000年的通史 史記 得以著成。當時的司馬遷被屈辱困擾著,使他 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

司馬遷是怎樣塑造項羽這一人物形象的

有英雄之膽,無雄才智謀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可從歷史和感情兩方面解讀司馬遷的著史方法 從史實角度看 1 項羽曾是一時豪傑,自命 西楚霸王 也算是有國有號,自成一朝 2 本紀 並不是劃分人物身份的標準,只是給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定位,認為這個人物在史上的作用很大,功同帝王,不一定要非是帝王 起碼司馬遷是這...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的什麼中的什麼改寫的

將相和 是根據司馬遷的 史記 中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 改寫的。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3個小故事組成。將相和 這出故事宣揚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將相和,平天下。故事簡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