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free花美麗
據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司馬遷作為一個史官,在《史記》中記載皇帝的各種緋聞,如果真實事件大相徑庭,我覺得那些皇帝是不會讓他記載下來的。
在現代社會,人與人們對於這方面的事情,在道德上束縛比較多,所以即使有這種行為也會有所隱晦,不會這樣公開地攤在明面上去記載。但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在司馬遷記錄的那個帝王的時代是否對這種事情比較排斥。其實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先秦兩漢時代,人們的道德觀念尚且不如現在那麼拘謹,對待龍陽之好沒有絕對的排斥。
傳言在歷史上很多名人就有此好。比如說早在先秦的時候就有分桃的故事,這說的是衛靈公和彌子瑕之間的故事。故事說彌子瑕吃了一個桃很甜,就立即分給衛靈公嘗,以此來說明他們之間的情感是很親密的。
而龍陽之好,真正說的是魏王與龍陽君之間基情四射的故事。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所以被司馬遷記錄下來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覺得隨著我們現代社會的不斷開化,文明也不斷進步,最終社會的包容性會越來越大。人們會清楚地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僅是有異性之間的情感,同性之間也可以培養出感情。現在很多國家已經允許同性戀者步入婚姻的殿堂,並給他們頒發結婚證給予法律上的保護,我相信我們國家之後的文明也會越來越開放。
2樓:紅糖冰激凌拌飯
信不信都可,《史記》裡本來就有很多待考的內容。更何況正史裡的記載都未必真實呢。
3樓:橘眸
不可信,帝王家的很多東西本就是虛的,加上司馬遷的記載,更不可信。
4樓:匆匆那年
可信也不可信,龍陽之好也只是個人問題,無所謂上綱上線,瞭解歷史閱讀是一方面更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到明智。
5樓:寒猿星
司馬遷挺愛編故事的,比如趙氏孤兒這種,但要說不信也不準確,因為的確古代有這種特殊情感事件的發生,比較出名的像漢文帝和鄧通的故事。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好? 40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6樓:溪橋
1、歷史是記憶的生命。——西塞羅
2、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3、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郭小川/4、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
5、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6、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武則天
7、會當報國恥,豈必懷封侯——陳子龍
8、欲講富強以刷國恥,則莫要於儲才——譚嗣同9、士大夫的無恥,是為國恥——顧炎武
1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塏11、愛國高於一切。——肖邦
12、為國捐軀,雖死優榮。——荷馬
1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14、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駭—武則天
15、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塏
7樓:嘴角微微上揚
利於國者愛之,害與國者惡之。——晏嬰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賈誼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武則天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塏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8樓:馬英三年級老那
歷史是記憶的生命。一一西塞羅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一一列寧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一一晏嬰
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一一武則天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一一孟子
9樓:匿名使用者
1. 歷史會重演。古希臘歷史學家 修昔底德
2. 千秋青史難欺。 清代大臣 張廷玉 《明史·李應升傳》
3. 丹青難寫是精神。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讀史》
4. 歷史是生活的教師。義大利歷史學家、哲學家 克羅齊
5. 變古愈盡,便民愈甚。清代政治家、文學家 魏源 《默觚》
6. 是是非非,號為信史。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7. 人之患,在於不讀史。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8. 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英國歷史學家 湯因比
9.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詩經·蕩》
10. 只有傳記是真實的歷史。蘇格蘭散文家和歷史學家 托馬斯·卡萊爾
11.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12. 舊的歷史,帶著它的詩畫,與君子小人,必須死!新的歷史必須由血裡產生出來!——老舍(中)《四世同堂》
13.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范文瀾歷史**選集·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14.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開啟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併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論歷史研究》
15. 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悲慘世界》
16.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堂·吉訶德》
17.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18.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19. 歷史是生活的教師。——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20. 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尼文斯《歷史學導論》
21.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22. 研究歷史是醫治心靈疾病的良藥。——李維《羅駛》
23. 人離開狹義的動物愈遠,就愈是有意識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24. 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科林伍德(英)《歷史的觀念》
25.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吉鴻昌》
26. 死亡的歷史會復活,過去的歷史會變成現在,這都是由於生命的發展要求它們的緣故。——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27. 歷史是嚴峻的。歷史並不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華
28. 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魏源《默觚·治篇五》
29.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30.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31. 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 北宋詩人 王禹偁 《對雪》
32. 六朝金粉地,落木更蕭蕭。明末清初詩人 吳偉業 《殘畫》
33. 唯有自傳才是真正地歷史。蘇格蘭作家、歷史學家 託·卡萊爾
34. 歷史是人類的過去的知識。伊雷內·馬魯
35. 歷史是不能容納謊言的…… 唐弢
碗的歷史
10樓:王王王小六
1、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為方形。不斷變化的只有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
2、考古學家推測,古人對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內的。在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製品。
3、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製品,基本形狀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於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時代的演進,制瓷工藝的逐步改善以及人們的審美和實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狀、紋飾、質量也越來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來越具體多樣,如飯碗、湯碗、菜碗、茶碗等。
4、不同時期的瓷碗,其形狀、釉水、紋飾是有著明顯差別的。
唐以前的碗,其型多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無紋飾。唐代的碗器型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脣邊,多為平底、玉壁底及環條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製的產品施滿釉,有簡單的劃花裝飾出現。
宋代碗其型多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徑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為單色,如影青、黑、醬、白等,紋飾用刻、劃、印等手法,將嬰戲、動物、植物文字形象繪在碗的內外壁或內底心上。
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現為高大厚重,圈足多為內斜多撇,斷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裝飾。明代碗多雞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較為窄細,大多采用畫花裝飾。
畫花裝飾技法用於碗上,自唐長沙窯起始,至宋磁州窯過渡,經元青花激發,到明代才真正興盛起來。
明代最多的就是胎體輕薄、白底青花的飲食用碗。清代碗無論在哪一方面均勝過前朝,形狀、釉色、紋飾更為豐富多樣,工藝製作更為精巧細膩,素三彩、五彩、粉彩裝飾的宮廷皇家用碗更讓人歎為觀止。
擴充套件資料
古瓷碗的種類大體分為供奉類、觀賞類、飲食類和冥器類4種。
1、供奉型別的碗民間簡稱為「供碗」,它是專門用於廟宇、家庭,供奉在菩薩或神像面前、盛放食品的一種容器。
2、觀賞型別的碗是一種陳設品,為文人雅士、商賈富豪所觀賞和把玩之物。
3、飲食型別的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盛飯、菜、酒等的器具。冥器型別的碗是專門用於伴隨死者的陪葬品。
4、供奉型別的碗既注重飲食類的實用性又兼顧觀賞類的藝術性,因而此碗尺寸大、造型奇、紋飾美、做工細。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往今來,碗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也是高雅,尊貴的象徵。只是人們不知道碗從何而來,但這並不耽誤人們對它的使用和熱愛。
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方形。
不斷變化的只是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碗因為其體積較鍋、盂小而可用手端盛。上闊下窄的形態,放在平地上是不穩定的,據此考古學家推測,古人對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內的。
制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 、金屬等;製作精美的骨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愛。
據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製品,基本型狀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於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以後隨著時代的演進,制瓷工藝的逐步改善以及人們的審美和實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型狀、紋飾、質量也越來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來越具體多樣,如飯碗、湯碗、菜碗、茶碗等。不同時期的瓷碗,其型狀、釉水、紋飾是有著明顯差別的。
唐以前的碗,其型多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無紋飾。唐代的碗器型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脣邊,多為平底、玉壁底及環條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製的產品施滿釉,有簡單的劃花裝飾出現。宋代碗其型多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徑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
釉色多為單色,如影青、黑、醬、白等,紋飾用刻、劃、印等手法,將嬰戲、動物、植物文字形象繪在碗的內外壁或內底心上。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現為高大厚重,圈足多為內斜多撇,斷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裝飾。
明代碗多雞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較為窄細,大多采用畫花裝飾。畫花裝飾技法用於碗上,自唐長沙窯起始,至宋磁州窯過渡,經元青花激發,到明代才真正興盛起來。明代最多的就是胎體輕薄、白底青花的飲食用碗。
清代碗無論在哪一方面均勝過前朝,型狀、釉色、紋飾更為豐富多樣,工藝製作更為精巧細膩,素三彩、五彩、粉彩裝飾的宮廷皇家用碗更讓人歎為觀止。
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如六朝時的青釉蓮瓣紋碗,唐代越窯海棠式碗,邢窯的釉花口碗,以後出現的折腰碗、斗笠碗、臥足碗、敦式碗、蓋碗等。
1、宮碗 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多為皇宮用器。明正德時燒製最為著名,有「正德碗」之稱。
2、羽觴 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置半月形雙耳,亦有餅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題有信士**名稱乞求內容、施捨時間等,多為青花瓷。
3、注碗 溫灑用具,與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體呈蓮花形,用時碗內放適量熱水。注子內盛酒置於碗中。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以南方居多。
4、盞 瓷碗的一種樣式,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兔毫盞、玳瑁盞為「鬥茶」之上品。
5、茶船 放茶盞的用具。因形似船,幫名。明清時景德鎮窯燒製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水碗的歷史
水碗源於遠古時期的缶,由多個碗組成。
水碗:用大小不同的碗,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常用於歌、舞或曲藝伴奏。
遠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時代,我國就產生了類似水碗的演奏形式——「擊缶」。缶初為先民們裝食物飲料的器皿,後發展為打擊樂器。《易.
離》中記載:「不鼓缶而歌」,《詩經.陳風》中亦有「坎其擊缶」。
據傳古代「擊缶」,是用12個小碗敲擊成曲的,後來「擊缶」演變為擊「甌」,甌是盆盂—類的瓦器,很像個小碗。戰國時期有名的澠池會,藺相如就是逼秦王擊甌以回擊趙王鼓瑟之辱。
擊甌在晉代已很流行。隋朝的**奇人萬寶常在一次與人吃飯時就曾隨手擊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還有所發展。
為什麼司馬遷會受宮刑,是誰寫的史記,是司馬遷嗎,他受過宮刑嗎,為什麼會受宮刑
一 受宮刑原因 天漢二年 前99 李陵抗擊匈奴,兵敗投降,朝廷震驚。司馬遷認為李陵投降出於一時無奈,必將尋找機會報答漢朝。正好武帝問他對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說了。武帝因而大怒,以為這是替李陵遊說,並藉以打擊貳師將軍李廣利。司馬遷就這樣得了罪,打入獄,遭受了酷刑。也就是宮刑。二 延伸 天漢...
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什麼樣的人物,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人是個什麼樣人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90年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一說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 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公 歷史之父。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因為替李陵說話受了宮...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的什麼中的什麼改寫的
將相和 是根據司馬遷的 史記 中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 改寫的。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3個小故事組成。將相和 這出故事宣揚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將相和,平天下。故事簡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