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一般是在零件加工前還是零件加工後?

2023-01-12 03:30:12 字數 4156 閱讀 8107

1樓:匿名使用者

熱處理一般是在零件精加工前,粗加工後留有精加工餘量,防止熱處理後變形無法達到技術要求。

2樓:網友

前後都有。加工前是為了降低加工難度。加工後主要是為了達到設計要求和實效處理消除加工時的內應力。

3樓:匿名使用者

前後都有的,前面的有正火和退火,以提高切削效能和去除應力等,後面的一般是退火和淬火等,是去除切削應力和提高工件硬度。

4樓:鋼鐵鬥士只有我

加工前的是預處理加工後的是最終熱處理。

如何正確安排零件熱處理工序在機械加工中的位置?

5樓:安全護航

正確安排零件熱處理工序在機械加工中的位置主要由零件的材料及熱處理的目的來決定。

一般性原則:

1、硬度適合加工原則:為了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消除殘餘應力,正火和退火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前;

2、獲得組織優先原則:為最終熱處理作組織準備,則調質處理一般安排在粗加工與精加工之間進行,最後熱處理到所需組織;

3、減小內應力:時效處理用以消除毛坯製造和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

4、獲得硬度、強度、耐磨性及防腐等:淬火及滲碳淬火(淬火後應回火)、氰化、氮化等應安排在精加工磨削之前進行;對於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調質處理也可作為最終熱處理,其工序位置應安排在精加工之前進行;

5、表面裝飾性發藍、鍍層處理:應安排在全部機械加工完後進行。

熱處理對零件加工的影響

6樓:廖前茅

1、熱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應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往往是有害的&127;。但我們可以控制熱處理工藝儘量使應力分佈合理,就可將其有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變有害為有利。

2、當熱應力占主導地位時應力分佈為心部受拉表面受壓,當組織應力佔主導地時應力分佈為心部受壓表面受拉。

3、在高淬透性鋼件中易形成縱裂,在非淬透性工件中往往形成弧裂,在大型非淬透工件中容易形成橫斷和縱劈。

4、滲碳使表層馬氏體開始轉變溫度(ms)點下降,可導至淬火時馬氏體轉變順序顛倒,心部首先發生馬氏體轉變而後才波及到表面,可獲得表層殘餘壓應力而提高抗疲勞強度。

5、滲碳後進行等溫淬火可保證心部馬氏體轉變充分進行以後,表層組織轉變才進行。&127;使工件獲得比直接淬火更大的表層殘餘壓應力,可進一步提高滲碳件的疲勞強度。

6、複合表面強化工藝可使表層殘餘壓應力分佈更合理,可明顯提高工件的疲勞強度。

7樓:匿名使用者

熱處理可以改變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通過熱處理改變材質的硬度或者塑性,使之便於更好的加工同時熱處理還要注意零件的結構和形狀設計。

要避免零件應力集中,可就說零件在切削加工時避免尖角、稜角,此處進行切削加工時應儘量加工成過渡圓角、避免零件開裂。

再就是零件加工過程中必須考慮熱處理後零件的變形,預留合理的加工餘量。

同時要按零件變形規律調整加工尺寸。

儘量降低表面粗糙度。

今天剛好查了下這方面的資料。

供你參考。

8樓:滲氮大王

根據零件要求,可以制定不同的熱處理工藝,零件太硬,難以加工,可以退火,粗糙度不夠,可以調質提高硬度。等等。重慶鼎星滲氮公司為你解答。

對於一般的工件,其毛坯在機械加工前就需要進行的熱處理工藝是

9樓:六嗲

而對一些材料本身硬度高的;或表面有白口組織的鑄鐵件;及一些特殊材料,在加工前就需要進行 「退火」的熱處理工藝。

加工前是否需要進行熱處理,不能一概而論,關鍵看工件本身的可切削效能。

10樓:

這東西比較難,具體的零件有具體的方法,不過一般肯定不是淬火。

11樓:網友

去除應力,退火 鑄、鍛、焊件在冷卻時由於各部位冷卻速度不同而產生內應力,金屬及合金在冷變形加工中以及工件在切削加工過程中也產生內應力。若內應力較大而未及時予以去除,常導致工件變形甚至形成裂紋。去除應力退火是將工件緩慢加熱到較低溫度(例如,灰口鑄鐵是500~550℃,鋼是500~650℃),保溫一段時間,使金屬內部發生弛豫,然後緩冷下來。

應該指出,去除應力退火並不能將內應力完全去除,而只是部分去除,從而消除它的有害作用。

12樓:鞏瓊音

時效處理。(消除應力)

13樓:匿名使用者

正火、退火、調質都可以。

在機械加工工藝過程中,如何安排熱處理工序位置?

14樓:匿名使用者

零件加工過程中的熱處理按應用目的,大致可分為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機械效能、消除內應力、為最終熱處理作準備,它包括退火、正火、調質和時效處理。鑄件和鍛件,為了消除毛坯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改善機械加工效能,在機械加工前應進行退火或正火處理;對大而複雜的鑄造毛坯件(如機架、床身等)及剛度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絲槓),需在粗加工之前及粗加工與半精加工之間安排多次時效處理;調質處理的目的是獲得均勻細緻的索氏體組織,為零件的最終熱處理作好組織準備,同時它也可以作為最終熱處理,使零件獲得良好的綜合機械效能,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後進行。

最終熱處理 最終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零件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它包括淬火、滲碳及氮化等。淬火及滲碳淬火通常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後、精加工之前進行;氮化處理由於變形較小,通常安排在精加工之後。

15樓:匿名使用者

構件焊接後退火處理,消除焊接應力,否則焊縫冷卻後硬度比母材高,易損傷刀具,對機加工不利;機加工最後一道工序是拋光或磨削,然後才是發黑或電鍍;

中碳鋼是很常用的材料,視工件的用途要分別調質和淬火,載荷不大的板塊零件則可以不做調質和淬火處理。軸類的零件,若空心且直徑較大,掏空較多,可先粗加工再調質以降低熱處理成本。精加工以後淬火再磨削,有的零件不必經磨削直接淬火。

防鏽工序在最後。

鉻鋼的工藝與中碳鋼相仿,不同的是有的零件可以不經調質直接淬火,淬火工藝多了一個選項:變形甚小的淡化處理。

16樓:匿名使用者

保證零件已除去大部分餘量,既保證零件能淬火能淬透,又能保證有餘量滿足後續加工,具體工序位置按此原則來,一般熱處理前要分光檢查。

1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粗加工——熱處理調質或淬火——精加工——有需要的話再次熱處理回火。

先熱處理還是先加工呢,會不會影響零件精度

18樓:教育小工匠老師

你如果,加工完再去熱處理的話,肯定會影響零件的精度。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等你加工完以後,用磨床把他磨到精度就可以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先粗加工→再整體調質→精加工留磨削餘量→淬火+中溫回火。

是做加工好工件再處理還是處理

20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說的處理是指熱處理嗎?工件是否應該先加工,然後再熱處理。還是先熱處理,然後再加工。

這取決於加工工件的精度高低,還有工件熱處理後的硬度的高低。對於精度要求低的工件,加工完後,再進行熱處理。這樣,即使熱處理造成工件的變形,但是由於精度要求低,不會影響工件的最後的使用,那麼先熱處理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對於精度要求高的工件,就要先加工,然後再熱處理,這樣,就可以保證加工工件的精度。

對於熱處理後硬度高的工件,一般應先加工,然後再熱處理,這樣就可以避免熱處理後的加工困難。當然了,對於模具來說,模具的凸、凹模就應該先加工,然後再熱處理淬火。

零件加工中安排時效熱處理工序的目的什麼?時效熱處理工序位置如何安排?

21樓:樂正思

時效處理就是長時間的低溫回火,基本是熱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後續就是冷加工的精加工,再下來就成品了!目的是消除零件內部的殘餘應力,穩定零件尺寸!

22樓:太太米

熱處理時效處理可以對材料內部進行調整組織、改善應力狀態等。比如鋁合金在淬火之後,通過時效處理產生彌散質點,產生彌散強化作用。一般時效處理安排在淬火之後。

23樓:商谷誠

是為了消除加工應力,減少零件的變形,確保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一般把時效熱處理設定在最後一道精加工之前。

軸類零件加工都有哪些精度要求,軸類零件加工廠家的加工工藝有哪些標準?

一 尺寸精度 軸類零件的尺寸精度主要指軸的直徑尺寸精度和軸長尺寸精度。按使用要求,主要軸頸直徑尺寸精度通常為it6 it9級,精密的軸頸也可達it5級。軸長尺寸通常規定為公稱尺寸,對於階梯軸的各臺階長度按使用要求可相應給定公差。二 幾何精度 軸類零件一般是用兩個軸頸支撐在軸承上,這兩個軸頸稱為支撐軸...

車床加工零件為什麼要粗加工,和精加工,工件受熱也會變形那精加

精加工時餘量很小,發熱也少,變形也小!大批量生產時粗精加工會提高產量!粗加工的原因是1粗加工後精加工尺寸好控制,2粗加工後精加工可避免熱脹冷縮的現象。最主要的是,精加工的工藝就是這麼排的.呵呵,不到之處還請見諒啊.精加工量餘量少 一般不會 車床加工零件熱變形是不是當你把零件加工到公差的時候,零件還是...

機床主軸誤差對零件加工精度都有哪些影響

機床主軸是機床上的一個主要部件,由於機床主軸用於安裝刀具或工件,因此它是刀具或工件的相對位置基準和運動基準。機床主軸迴轉精度是機床的主要精度指標之一,直接影響著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機床主軸的迴轉誤差是一項綜合性的誤差,是主軸在迴轉過程中實際迴轉軸線相對於理論迴轉軸線的漂移。下面主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