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lh科教小百科
從課文和課後所給的材料來看,每個人都應是「人才」,關鍵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長。我贊同這個觀點。社會是豐富多彩的,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的。
只要能勝任其中某項工作並將其做好,這樣的人就應該是人才。
用人者應該找實用的對口人才。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能創造出應有的價值,就是人才,因為現在企業的發展靠的是團隊精神,所以某個人只要能勝任某個崗位就可以了。用人單位不能用過於挑剔的眼光去看某個人,說白了,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綜上,我覺得人才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對用人公司來說,人才其實就在你身邊,關鍵要看你怎麼去用;對求職者來說,其實你就是人才,關鍵要看你怎麼去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價值。
唐太宗論舉賢,出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原文: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
「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
譯文:唐太宗讓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可是)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罷了!」
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
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慚愧地走了。
2樓:丘燦墨梓榆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唐太宗論舉賢中,唐太宗批評了封德彝在用人問題上的什麼錯誤看法
3樓:網友
唐太宗批評封德彝不懂得「用人如器」的道理。
談談你對人才問題的看法作文30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對人才問題的看法。
人才培養,是綜合因素長期積累產生的結果,想要讓孩子能夠像王子、公主一樣成長,一定要在他們享受的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歷練和引導。心無大愛的王子勢必難當興國大任;心無大愛的公主長大了,也是摧毀他人的事業!歷史劇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們演繹著因果,演繹著大愛與狹隘的生活!
人才培養需要磨練,長大以後,才能經得起風雨的衝擊;這是自然之道!
支援體罰,但體罰不意味著打;合理的體罰會有助於身心素質的培養。比如說:犯錯時做蹲起;跑步;早起;俯臥撐;仰臥起坐。
這幾項訓練從體能上面,可以讓孩子身體健康,從心智上面,可以讓孩子提升自信;在行動力方面,可以讓孩子告別懶惰。
5樓:agai違心
從課文和課後所給的材料來看,每個人都應是「人才」,關鍵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長。我贊同這個觀點。社會是豐富的,對人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的。
只有勝任其中某項工作並將其做好,這個人就應該是人才。
想擁有人才者應該找實用的對口人才。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能創造出應有的價值,就是人才。用人單位也不能用過於挑剔的眼光去看某個人,因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綜上所述,對用人公司來說,人才其實就在你身邊,關鍵是看你怎麼去用;對打工者來說,其實你就是人才,關鍵是看你怎麼去找準位置,實現價值。
用自己的話說出唐太宗與封德彝對人的看法不同
6樓:微新
唐太宗批評封德彝不懂得「用人如器」的道理。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出自《唐太宗論舉賢》。 原文】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
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1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5519
上 ① 令封德彝 ② 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
7樓:
小題1: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
小題1:選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長,發揮其優勢。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根據文章的內容來談在選拔人才和任用人才方面帶給我們的啟示即可。
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 5
8樓:網友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
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誣(冤枉、貶低)一世之人?」
舉,可解釋為1、作「起」講,2、確立、建樹,3、興起、發動,4、提拔、推舉,5、列舉,6、檢舉,7、全。從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義項只能捨去。詰,可解釋為1、詢問、追問,2、責問,3、責罰。
因為封德彝「久無所舉」,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問題是詢問、責問還是責罰呢?再根據下文闡述的用人所長的觀點看,應為「責問」。患,可解釋為1、生病,2、禍害,3、擔憂。
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張後,批評沒有舉賢是不瞭解人才,這正是我們國家所擔憂的,該選擇何項,不言而喻。知,1、知識,2、知道,3、認識,4、瞭解。至此,毫無疑問選擇「瞭解(人)」。
「(我)不是不盡心竭力,只是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奇特的人才罷了!」唐太宗說:「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它的長處。
古代治理國家達到大治的人,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嗎?只擔憂自己不能瞭解人,怎麼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