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到底是誰的,空城計到底是誰的?

2022-12-08 13:35:07 字數 1787 閱讀 7331

1樓:小煜

歷史上的三個空城計 第一個最有名,是《三國演義》記載的,「發明者」是西晉一個叫郭衝的人。他說,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魏敵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諸葛亮才發覺。

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往魏延軍中也來不及,於是諸葛亮就叫軍中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令軍士數人出城灑掃。司馬懿領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下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

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走了。 這個故事有漏洞,司馬懿若懷疑有伏兵,可以駐留附近,觀察虛實,何至於馬上就走?**究竟不是史書。

它大可以作為民間傳說,為人欣賞。 第二個是《三國演義》裡沒有,而在《魏略》裡真實記載的故事,也在三國時代,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諸葛亮的要多些。 曹丕的位的時候,大將文聘鎮守在江夏一帶地區。

有一回,孫權以五萬兵馬,親自包圍文聘於石陽。石陽由文聘據守已久,孫權突然來攻,剛好在連綿大雨之後,防禦工事受到破壞,還未修補;壯丁也在田間勞動,未及返回。文聘認為,出城應戰固不可能,閉城死守也難拒敵。

他苦思之下,呼得奇計,就吩咐城裡人都躲起來,讓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又躲在官衙裡,不在露面。孫權仔細度量一番,覺得非常可疑,就對部將說:「此人是曹操信賴的將領,自然非比等閒之輩。

如今知我來攻,卻毫不防備,必然其中大有狡詐,否則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還是撤退為好。」於是引兵走了。

這段傳聞,真假亦不可知。不管怎樣,同樣是空城計,放在文聘身上,**加是堅決不幹的,意義不大,反而畫蛇添足。 再說南北朝時代,也有一個空城計。

那是宋文帝劉義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時,佔據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貴族,在南方的是劉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東省北部,沿著黃河,便是北魏和宋的邊界,黃河南岸的濟南郡則是邊境的要地。

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進攻濟南,濟南太守蕭承之手下只有幾百士兵,因為敵人來得意外,召請救兵已來不及。蕭承之忽生一計,便叫開啟城門,藏匿士兵,故意裝出一片神祕的氣氛。城中人說:

「賊人勢眾,我軍兵少,怎能如此輕敵?」蕭承之說:「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將寡,勢難抵敵。

假如再向敵人示弱,後禍不堪設想;只有使敵人疑我埋伏,不敢進迫,才是上策。」果然唯兵大至,看見城外這般模樣,十分疑惑,於是撤走了。看來英雄所見略同啊。

這事記載於《資治通鑑.宋紀》。有人說,也許蕭承之是看過郭衝寫的空城計,也未可料。

即使說蕭承之從文聘的故事中得到啟發,也不是沒有可能。

2樓:手機使用者

易中天認為「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而是發生在曹操的身上。」據易教授介紹,「空城計」其實是曹操在與呂布的一次交戰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發明」的。 《三國演義》實行貶抑曹操的方針,這才讓諸葛亮搶了功勞。

但據一個網友考證,曹操和呂布之戰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伏擊戰」,而並非易教授所說的「空城計」。該網友有《資治通鑑》史料為證:「布覆從東緡與陳宮將萬餘人來戰,操兵皆出收麥,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

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操隱兵堤裡,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騎並進,大破之,追至其營而還。」並沒有像易中天說的那樣,曹操把城裡的婦孺都弄的城牆上,製造歌舞昇平的景象,迷惑呂布。

該網友據此認為,易教授講座很有「誇大」之嫌。 易中天迴應———「我的每一個觀點都是有史料根據的,決不會瞎說。」易中天昨向記者保證。

易教授告訴記者,他講「三國」主要依據《三國志》和《世說新語》,對《資治通鑑》研究很少,因為「此書有許多地方不可信」。儘管如此,易教授仍然表示,會去查相關史料,給挑刺聽眾一個說法。 參考資料:

《百家講壇》

空城計是怎們會事 空城計是怎樣發生的?

空城計的結果是諸葛亮彈琴退了司馬懿15萬雄兵。成為一代佳話,代代流傳下來。真是諸葛亮膽大心細,料事如神麼?我聽說這樣的一個說法,其實根本不是因為司馬懿說諸葛一生唯謹慎,才覺得空城是個圈套,而按兵不動,再退兵。其實這是兩個智者的攤牌。因為諸葛早就看出了司馬懿的竊國計劃,他明白如果司馬懿殺了自己,蜀國立...

空城計的縮寫 !!!!!!!!!

魏國以司馬懿領軍進攻街亭,蜀相諸葛亮命馬謖駐守失利。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此時西城乃空城,兵卒寥寥,孔明心生一計,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每個門派幾個兵士扮作平民掃街。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退兵。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

我要三十六計中的空城計,三十六計裡的空城計

空城計 古兵法原文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原文今譯 兵力空虛時,願意顯示防備虛空的樣子,就會使人疑心之中再產生疑心。用這種陰弱的方法對付強剛的敵人,這是用奇法中的奇法。出處譯文 語源不可考。歷史上以 空城計 退兵的不少,最早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以 空城計 智退楚軍的歷史記載,但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