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能不能沒有名字
古人認為有社會地位的男性(底層百姓和女性就沒有表字,未成年往往也沒有)在成年以後直呼其名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所以在本名以外又有表字作為代稱。就像你說的呂布字奉先一樣,奉先就是他的表字
通常來說,平輩或地位相同的之間,只有關係非常密切的才會直呼其名,一般關係的都互稱表字;長輩對晚輩或地位高對地位低的,既可以稱表字,也可以直呼其名,就像現在很多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都習慣喊小名而另外一些就經常喊大名一樣;而晚輩對長輩或地位低對地位高的只能稱呼表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否則就是不敬,如果對方是君主,那更是要砍頭的重罪。
2樓:華潤堂
字都有一定的含義在裡面,一般都是成年時長輩或敬重的人給取的,代表祝福和期望。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物名都是兩個字????(雙姓除外)拜託了各位 謝謝
3樓:春哥
兩個原因:一是避諱禮制,二是「王莽改制」。 《三國演義》的出場人物,有人做過統計分類,其中有名有姓者共1092人,有姓無名者40人,無名無姓,但在書中有活動和涉及具體情節者27人。
有幾個人物出場不多,姓名不全,卻容易記住。一是有名無姓的貂蟬,按雜劇裡貂蟬的表白,她原是山西忻州木耳村人,姓任,父親任昂,自己小名喚作紅昌。漢靈帝選拔為宮女,職掌貂蟬冠,因而得名貂蟬。
二是有姓無名的大喬、小喬,東吳的這對美女,沒見有人提起她們叫什麼。三是無名無姓只有個官銜:督郵,他說劉備「詐稱皇親」,想索取賄賂,沒想到捱了張飛的一頓臭揍。
《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姓氏(包括10種複姓)共220種。張姓最多,有71人;劉姓次之,61人;王姓再次之,48人。孫、李、曹、陳、楊、韓、趙,均在20人以上。
有的姓氏很生僻。 「三國」人物絕大多數是單名,取雙名的印象中只有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三國時期,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清一色的都用單名,這種現象與兩點有關。
一是避諱禮制。先秦的《禮記·曲禮》規定「二名不偏諱」,意思是說:如果兩字為名,只諱言其一字,另一字可不諱。
隨著避諱制度的漸趨嚴密,「二字不偏諱」也成非禮了,不如「一字為名令難言而易諱」。二是「王莽改制」。西漢末年,王莽上臺之後,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均不得買賣;還曾屢改幣制,更改官制,改了官名改地名,改了地名改人名,他下達了禁止使用二字名字的法令。
《漢書·王莽傳》載:「莽念中國已平,唯四夷未有異,乃遣使者齎**幣帛,重賂匈奴單于,使上書言:『聞中國譏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聖制。
』」這則史料告訴我們,王莽做了皇帝后,派遣使者攜帶金銀財寶送給匈奴的單于。單于回覆說:聽說中國取消二字名,我原名囊知牙斯,現在改名為知,以服從「聖制」。
王莽取消雙名而主用單名的制度,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造成後來東漢、三國等朝代取單名之風達300餘年之久。王莽的長孫王宗本名叫王會宗,此人覬覦祖父大位,事敗自殺,王莽在宣佈對他的處理時還不忘名字的事,指定恢復他的原名,用雙名錶示懲罰。
滿意請採納
三國時期人的字是幾歲才起的?
4樓:龍懿龍子缺
男性一般是到20歲行冠禮的時候才會由族中長老或是德高望重的人給取表字。(女性好像是15歲)
三國時期女孩子也有:
蔡琰,字文姬,三國時期第一大美女兼才女;
孫仁,字尚香,孫堅之女,孫策之妹,英姿颯爽,刁蠻潑辣;
其他的女孩子就比較少了,因為那時女性的地位不如男性,平常也不用拋頭露面,大多是那種大家族的、名氣比較響的女性才有表字的。至於取表字的規律,應該是和男性一樣的~
5樓: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三國時期 我記得是16歲 由長輩取 不知道有沒記錯
6樓:虛塵子霖
六樓大拿~說的好~
我補充一句兒吧~
一般表字都是對名的引申解釋或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比方說,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瑜~
7樓:
那字可以自己取的 比如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8樓:匿名使用者
女子在沒出嫁前有閨名,出嫁後就不能用了,改稱為什麼什麼夫人了。並沒有什麼「字」。
9樓:pds禿子
字一般是老師給起的 所以應該是上學後才有的吧
三國時期每個人都有個「字」,這個「字」是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
10樓:利刃狂飈
「字」的產生,是出於避諱,也就是尊崇長輩的倫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靈和先祖的時候,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稱呼先祖的名,這樣就產生了字。因此,「字」實際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的聯絡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
11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三國人物名字後面的「字」是什麼意思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以前,男子,尤其是讀書人,一般在成年後會再取一個字。在自報家門時會說「本人姓×,名×,字×」比如魯迅,他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姓毛,名澤東,字潤之。
2023年以後,人們不一般不再取字,只取一個名就可以了。
2023年以前,婦女一般沒有名字,更談不上取字了。女的出嫁後要改姓,如果姓何的嫁了姓鄭的,人們一般稱她為「鄭何氏」有句。歇後語中有「姓何的嫁給姓鄭的—正合適(鄭何氏)。
13樓:鍵盤上的煙鍋巴
不是小名
古代人的有文化或出身較好的人都有字 也可以理解為名的一種 姓名一般是 姓 名 字
如 諸葛亮 姓:諸葛 名:亮 字:孔明 號:臥龍字 是一般是自己取的,也可以改
如 關羽 姓:關 名:羽 字:先是文長 後改雲長
14樓:
"字"為古人成年後在社會活動中使用的名字.他人一般只稱呼"字"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
如三國中劉備自稱"備",但是他人稱呼卻他為"玄德".
"字"一般為成年後自己取的,可改,且一般會與原名有一點聯絡.
如李白的"字"為"太白".
15樓:匿名使用者
是根據人名中的字義,令取的別名.它跟人的名字,一般來說,要有某種內在的聯絡.
為什麼古代(隋唐以前,比如三國)時人們的名字都是一個字的?
三國時期為什麼多數人的名都是一個字?
16樓:匿名使用者
像三國時期這樣廣泛的單名現象,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讀《漢書·王莽傳》之後,就會知道此一時期單名之盛,卻原來確實是基於王莽的託古改制。據《王莽傳》,王莽執掌政權後,想到國家已經平治,只是四方外族還沒有什麼變化,於是便派遣使者攜帶金銀財寶贈給匈奴單于,冀其歸服來朝。
單于囊知牙斯出於感激之情,向漢朝報告說,聽說你們譏誚二名,我原名囊知牙斯,現在改名知,以效法你們的制度。後來囊知牙斯與漢朝不和,起兵造反,王莽平息後就將其名改稱降奴單于,且恢復原名。王莽篡政後,對宗族戚室也是這樣,他的長孫王宗私自刻銅印三枚,又畫有穿著天子服飾、戴著天子冠冕的畫像,與其舅合謀,有覬覦祖父大位的企圖。
事情敗露之後,王宗自殺。王莽在宣佈對王宗的處理結果中說到:王宗本來名叫王會宗,因為制度規定要取消雙名,現在恢復原名。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雙名改單名,可顯示朝廷的恩寵;而恢復雙名,則又表示了一種懲罰。皇家官府對單雙名態度分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王莽政權垮臺後雖再也沒有哪一個帝王明令禁止雙名,但由此卻造成了後漢及三國時期長達300年之久的單名之盛。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就是這樣
那是名字
他們的字就是兩個字
如關羽字雲長
呂布字奉先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以一個字做為名字較為普遍,可能是一種風俗吧,`
求字的結義名字要人的每個人的字是一樣的不要太俗最好謝謝大家
你給我第一個字好伐?我來給你寫。金蘭之連神八次 5個人就五次 2個人就二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果然不俗。誰幫我想個夢想世界8人結拜的名字要統一 一點最好把結拜的稱謂的名字也想了 要好聽好看一點 謝謝了 xx結義之血戰八方 名字可以從紫薇斗數裡的星宿來取。分別有下列。七殺 破軍 廉貞 貪...
三國裡誰的名字有傑字
夏侯傑夏侯傑是 三國演義 中曹操的部將,征戰時常常帶在身邊。在第42回長阪坡之戰中被張飛怒吼嚇得心驚膽戰,跌下馬來而死。夏侯傑。長阪坡前戰死的 名將 有一個很搞笑且悲催的任務,夏侯傑,中寫的是直接被嚇破苦膽而死,很是悲催!周杰倫 傳說中的人物 夏侯傑,被張飛怒吼嚇得心驚膽戰,跌下馬來而死。好像就只有...
三國鼎立的鼎字什麼意思,三國鼎立的鼎是什麼意思
1 鼎 古代烹煮用的容器,常見的造型為三足兩耳。因為鼎有三足,與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相通。支撐的力量均衡使得容器很穩固,所以用 三足鼎立 三國鼎立 形容三股勢力互相制衡,局勢比較穩定的意思。2 鼎的其他組詞舉例 鐘鳴鼎食 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人聲鼎沸 鼎 古代煮食器 沸 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