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沫年
揚劇的表演藝術,一方面繼承本地亂彈和揚州民間的花鼓、香火、秧歌、雜耍、龍燈、麒麟唱、蕩湖船等歌舞藝術傳統,另方面又從流行於揚州的弋陽腔、崑曲、徽調等戲曲聲腔吸取養料。揚劇的**屬於聯曲體。說到它唱腔剛柔並濟的風韻,主要是蘊涵了花鼓戲曲調的輕綿細膩,香火戲曲調的陽剛粗獷,民歌的雋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多變。
揚劇的唱腔曲調十分豐富,有來自揚州清曲、揚州花鼓、揚州香火等三個方面的一百多種曲牌,揚州清曲佔主導位置,其中如[滿江紅]、[梳妝檯]、[剪靛花]、[銀鈕絲]等,均為揚劇的主要曲牌 。
揚州花鼓的曲調在戲劇性的舞蹈表演中產生,**節奏明朗,適宜刻畫喜劇人物,具有歡樂、明快、幽默的風格。發展為花鼓戲後,其代表性曲牌如《夫妻種麥》中的[種麥調]、《王小樓磨豆腐》中的[磨豆腐調]、《瞎子算命》中的[算命調]等,後來均為揚劇**的重要組成部分。
揚州香火不用絲絃樂器,以大鑼大鼓伴奏,主要曲調有[七字唱]、[十字唱]、[風宮搖櫓]、[趕山塞海]、[劉決子]等三十多種,均粗獷有力、高亢激昂。
除此之外,揚劇還從民歌和其它戲曲劇種吸收並改造一些曲調,如[打牙牌]、[十杯酒]、[揚柳青]、 [武城調]]等,它們都已成為揚劇**的組成部分。
以上多種**的**曲調,經過長期舞臺實踐,已逐步形成統
一、和諧、完整的**體系。現代揚劇常用曲調有[梳妝檯]、[滾板]、[數板]、[補缸調]、[哭小郎]、[剪靛花]、[疊斷橋]、[探親調]。
2樓:雙靈槐
揚劇又稱淮揚劇,是揚州的特色劇種
揚州揚劇的來歷、表演形式、藝術特點?
揚劇的藝術特點有哪些?
3樓:翎殤
揚劇的表演藝術,一方面繼承本地亂彈和揚州民間的花鼓、香火、秧歌、雜耍、龍燈、麒麟唱、蕩湖船等歌舞藝術傳統,另方面又從流行於揚州的弋陽腔、崑曲、徽調等戲曲聲腔吸取養料。
揚劇的**屬於聯曲體。說到它唱腔剛柔並濟的風韻,主要是蘊涵了花鼓戲曲調的輕綿細膩,香火戲曲調的陽剛粗獷,民歌的雋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多變。
4樓:匿名使用者
揚劇的表演藝術,一方面繼承本地亂彈和揚州民間的花鼓、香火、秧歌、雜耍、龍燈、麒麟唱、蕩湖船等歌舞藝術傳統,另方面又從流行於揚州的弋陽腔、崑曲、徽調等戲曲聲腔吸取養料。揚劇的**屬於聯曲體。說到它唱腔剛柔並濟的風韻,主要是蘊涵了花鼓戲曲調的輕綿細膩,香火戲曲調的陽剛粗獷,民歌的雋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多變。
揚劇的唱腔曲調十分豐富,有來自揚州清曲、揚州花鼓、揚州香火等三個方面的一百多種曲牌,揚州清曲佔主導位置,其中如[滿江紅]、[梳妝檯]、[剪靛花]、[銀鈕絲]等,均為揚劇的主要曲牌 。
揚州花鼓的曲調在戲劇性的舞蹈表演中產生,**節奏明朗,適宜刻畫喜劇人物,具有歡樂、明快、幽默的風格。發展為花鼓戲後,其代表性曲牌如《夫妻種麥》中的[種麥調]、《王小樓磨豆腐》中的[磨豆腐調]、《瞎子算命》中的[算命調]等,後來均為揚劇**的重要組成部分。
揚州香火不用絲絃樂器,以大鑼大鼓伴奏,主要曲調有[七字唱]、[十字唱]、[風宮搖櫓]、[趕山塞海]、[劉決子]等三十多種,均粗獷有力、高亢激昂。
除此之外,揚劇還從民歌和其它戲曲劇種吸收並改造一些曲調,如[打牙牌]、[十杯酒]、[揚柳青]、 [武城調]]等,它們都已成為揚劇**的組成部分。
以上多種**的**曲調,經過長期舞臺實踐,已逐步形成統
一、和諧、完整的**體系。現代揚劇常用曲調有[梳妝檯]、[滾板]、[數板]、[補缸調]、[哭小郎]、[剪靛花]、[疊斷橋]、[探親調]。
5樓:衝鴨射手
你們打的怎麼都一模一樣呀?
揚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
揚劇是怎樣發展成熟的?
6樓:北京創典文化
20世紀40年代以後,是揚劇藝術日臻發展與走向成熟的時期。首先,演員們進一步向京劇學習了武打技巧、身段動作、服裝頭飾和臉譜化妝,還借鑑了越劇、淮劇及話劇等表演手段,豐富了藝術表現力。
新中國成立後,揚劇事業蓬勃發展,揚州揚劇團排演數百出劇目,《香羅帶》、《玉晴蜓》、《喜娟》、《修匾記》等優秀劇目名滿大江南北。
之後,演員潘喜雲、金運貴、崔東昇、高秀英、石玉蘭、華素琴等相繼返回江蘇和安徽,就地參與組織蘇北揚劇團,後為江蘇揚劇團、揚州市揚劇團和安徽天長揚劇團等。
2023年,上海著名的揚劇有《上金山》、《八姐打店》和《偷詩》等劇目。2023年,一批編導演職員在挖掘整理傳統劇目中,較成功地上演了《十二寡婦徵西》、《珍珠塔》、《洪宣嬌》、《紂王與妲己》、《碧血揚州》、《梁祝哀史》、《八姐打店》、《皮匠掛帥》、《秦香蓮》和《海公大紅袍》等劇目。
揚劇的傳統劇目有400多個,經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新編歷史戲和現代戲有百餘個。其中,20世紀50年代的《百歲掛帥》被攝製成舞臺藝術紀錄片。20世紀60年代的《奪印》,就是《恩仇記》被幾十個兄弟劇種劇團移植上演。
《鴻雁傳書》是揚劇著名演員高秀英擅長主演的單折戲,曾被灌製成唱片,在全國有一定影響。
另外,新編傳統戲《包公自責》演出後也頗得好評,為外省的劇種所移植,還有20世紀80年代的《皮九辣子》、90年代的《巡按還鄉》等也都是轟動全國戲曲界的優秀劇目。
揚劇一方面繼承本地亂彈和揚州民間的花鼓、香火、秧歌、雜耍、龍燈、麒麟唱和蕩湖船等歌舞藝術傳統;另一方面,又從流行於揚州的弋陽腔、崑曲和徽調等戲曲聲腔吸取**養料。
揚劇的**屬於聯曲體。其唱腔剛柔並濟的風韻,主要是蘊涵了花鼓戲曲調的輕綿細膩、香火戲曲調的陽剛粗獷、民歌的雋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多變。
揚劇的表演藝術體系基本形成,具有生、旦、淨、醜各個行當,以醜、旦、生為重。角色行當也由生細分為小生、正生、老生;旦分小旦、花旦、正旦、老旦;醜分文丑、武丑、男醜、女丑等。
揚劇的角色行當雖有生、旦、淨、醜的區別,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女腔。各行當的表演藝術多從崑劇和京劇吸收而來,但始終保持花鼓戲樸素活潑的特色和生活氣息,丑角尤為突出。在表演現代題材劇目方面,還借鑑了話劇的某些手段,但仍不改其傳統的喜劇特色。
揚劇形成了各行當藝術流派,僅生旦行當就有金派、高派、筱派、華派。金運貴原名劉秀卿,因擅演《珍珠塔》,有「活文卿」之稱,她創造的自由調和金派表演風格,在揚劇界有很大的影響。
金運貴是揚劇金派的創始人,她的表演樸實大方,善於刻畫落魄窮生,如方卿、梁山伯等,更以吐字清晰、唱功紮實見長,尤善於運用堆字技巧,數十句唱詞,字字入扣、層層相疊,快而不亂、多而不糊,成為金派藝術特色之一。
金派唱腔具有強烈個性色彩,被譽為了揚劇金調。金調唱腔體系的創立對揚劇唱腔的發展影響久遠,而金運貴對揚劇所做出的藝術成就更是無可估量。
揚劇界曾經有十生九金的說法,也就是說10個小生9個學唱金派。可見金派在揚劇界的地位了!揚劇
揚劇的由來
7樓:°爆兒°隊
揚州花鼓戲原為對歌對舞的「打對子」,只有一小面(醜),一包頭(旦)兩個腳色。後來發展為「三包四面」的群舞,並穿插笑話「打岔」。清康熙年間,民間已有此類花鼓演出。
此後內容不斷豐富,開始搬演《補缸》、《小寡婦上墳》、《雙怕妻》等小戲,並從徽班吸收了《踩鼓》、《借妻》、《探親》等劇目,又把清曲的《僧尼下山》、《活捉》等搬上舞臺,出現了能演40多個劇目的班社,始形成花鼓戲。因用絲絃伴奏,唱腔比較細膩,故俗稱「小開口」。蘇北香火戲原為農村酬神賽會時,香火(男巫)扮演的戲。
劇目出自長篇《神書》,其中有《魏徵斬龍》、《秦始皇趕山塞海》等關目。因用鑼鼓伴奏,唱腔比較粗獷,故俗稱「大開口」。2023年曾發現乾隆甲辰年(1784)手抄本神書《張郎休妻》。
2023年,「大開口」由揚州進入上海,改稱「維揚大班」,名演員有程俊玉、潘喜雲等。2023年,「小開口」到杭州大世界演出,次年進入上海,改稱「維揚文戲」,名演員有葛錦華、臧雪梅等。由於「大開口」與「小開口」語言一致,30年代初合併演出,以「小開口」為主,稱為「維揚戲」,後簡稱「揚劇」。
揚劇的唱腔曲調有100多種,常用的有20多種,其中原屬花鼓戲的,多數以劇名為調名,如〔探親調〕、〔補缸調〕等;來自「揚州清曲」曲牌的有〔梳妝檯〕、〔滿江紅〕、〔剪靛花〕、〔銀紐絲〕等;同時也把多年不用的「大開口」七字句、十字句改編成新曲。揚劇的腳色行當雖有生、旦、淨、醜的區別,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女腔,各行當的表演藝術多從崑劇、京劇吸收而來,但始終保持花鼓戲樸素、活潑的特色和生活氣息,醜腳尤為突出。傳統劇目有300多個,絕大多數是用幕表演出的傳說故事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整理改編和創作的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鴻雁傳書》、《上金山》、《恩仇記》、《百歲掛帥》(已攝製成影片),現代戲有《奪印》、《黃浦江激流》等。著名演員有高秀英、金運貴、王秀蘭、石玉芳、華素琴、顧玉君等。
揚劇的經典劇目
8樓:血盟孑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都的揚劇事業蓬勃發展,江都揚劇團排演數百出劇目,《香羅帶》、《玉晴蜓》、《喜娟》、《修匾記》等優秀劇目名滿大江南北。上海共有八個維揚劇團:勇敢、苦幹、華庭、聯合、革新、新生、改進、三發,2023年合併為五個,正式定名為揚劇團。
之後,演員潘喜雲、金運貴、崔東昇、高秀英、石玉蘭、華素琴等相繼返回江蘇、安徽,就地參與和發起組織蘇北揚劇團(後為江蘇省揚劇團)、揚州市揚劇團、安徽天長揚劇團等。2023年,上海的揚劇《上金山》、《八姐打店》、《偷詩》等劇目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顧玉君、筱奎童、蔡元慶、丁曼華等分別獲演員
一、二、三等獎。2023年,經過整風後的上海華聯、友誼、藝宣三個揚劇團,分別歸屬普陀、楊浦、閘北管轄,並擁有一批編導演職員,在挖掘整理傳統劇目中,較成功地上演了《十二寡婦徵西》、《珍珠塔》、《洪宣嬌》、《紂王與妲己》、《碧血揚州》、《梁祝哀史》、《八姐打店》、《皮匠掛帥》、《秦香蓮》、《海公大紅袍》等劇目。
揚劇的傳統劇目,據統計有四百多個,經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新編歷史戲和現代戲有百餘個,其中,50年代的《百歲掛帥》被攝製成舞臺藝術紀錄片,60年代的《奪印》(《恩仇記》)被幾十個兄弟劇種劇團移植上演。《鴻雁傳書》是揚劇著名演員高秀英以唱工擅長主演的單折戲,曾被灌製成唱片,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另外,新編傳統戲《包公自責》演出後也頗得好評,為外省的劇種所移植。
還有80年代的《皮九辣子》、90年代的《巡按還鄉》等也都是轟動全國戲曲界的優秀劇目。
彌爾頓《失樂園》的藝術特點,具象藝術的特點
雄渾巨集偉的風格。除全詩結構巨集偉之外,作品中又充滿了巨集偉的圖景,如天上戰爭,漫天刀光劍影,地動山搖。長詩的文字在樸素莊嚴之中體現出巨集大壯麗的美。以無韻詩的體制,鏗鏘洪亮,不拘泥,表現巨集偉的革命氣勢。巧妙隱蔽的諷喻。他在極端惡劣的政治環境下,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把自己的滿腔的革命熱誠,在詩中向...
實用藝術的特點和分類是什麼,實用藝術的特點和分類是什麼
實用藝術將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 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 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 造型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特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實用藝術主要是設計,有平面設計 裝飾設計 室內外 服裝設計 工業造型設計等。祝你成功 藝術對於美術來分類有,工藝美術 雕刻 繪畫 建築等。藝術分為視覺藝術,包括繪畫,書...
竹笛樂器的來歷和演奏藝術
竹笛 竹笛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古代稱為 篴 笛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吹奏樂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掘出16支豎吹骨笛 用鳥禽肢骨製成 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豎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與現在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傳統大致相同的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