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a: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
『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2樓:匿名使用者
a:草木皆兵 是東晉時候的故事
而b和c都是春秋戰國的故事
3樓:
草木皆兵。 這是苻堅南伐東晉時的淝水之戰的典故。
b是戰國齊魏爭雄是的;c是出自《左傳》「曹劌論戰」篇,講的是魯國抵禦齊國侵犯的典故。
4樓:心之純淨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
『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5樓:樂歪歪的泡泡
a是以淝水之戰為背景
以下典故不是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 a草木皆兵 b圍魏救趙 c一鼓作氣
6樓:秋梵華彩
是a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
『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圍魏救趙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
一鼓作氣長勺之戰,發生於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於長勺,最後以齊國的失敗、魯國的勝利而告終。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攻魯。
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
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係。
魯軍一鼓作氣,大敗齊軍。
7樓:初晨一縷光
a 草木皆兵
這是東晉時的典故
8樓:痴醉
a不是,草木皆兵是南北朝時東晉和前秦淝水之戰時的典故。 圍魏救趙是戰國時孫殯指揮的戰役,一鼓作氣是春秋時魯國的戰役,(祥見《曹劌見魯莊公》一文)
9樓:匿名使用者
a是南北朝時,西秦進攻東晉時發生的故事。
七雄爭霸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 a:草木皆兵 b:圍魏救趙 c:一鼓作氣
10樓:黑水龍紋
a 這是淝水之戰出現的 說的是前秦
11樓:閃爍的芳芳公主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 草木皆兵 圍魏救趙 一鼓作氣
12樓:史上雕花
草木皆兵是東晉十六國時的典故,說的是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時,由於軍心不穩,看到周圍的草木都以為是東晉的士兵。
圍魏救趙是戰國時的事,魏國大將龐涓進攻趙國,齊國派孫臏救趙,而孫臏並沒有直接去趙國,而是攻打魏國,逼迫龐涓回兵。
一鼓作氣是春秋時齊魯兩國作戰的故事。主人公曹劌是魯國人。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
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鬥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
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還不可以。
」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
「(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衝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13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東晉時期,淝水之戰的產物。
14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 這個發生在東晉時期。東晉和前秦淝水之戰故事。
15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
這個成語說的是東晉時的事。
2.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
16樓:淚催花語
如果是這樣:a 自相矛盾
b 群雄逐鹿
c 一鳴驚人 那就是b:群雄逐鹿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典故 秦二世暴虐天下,引發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其後隨之而起的項羽、劉邦等各路義軍並起。在進攻暴秦的同時,也互相攻伐,天下英雄奪權的戰鬥,最著名的是楚漢相爭。有史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比喻秦失天下,各地湧現的英雄人物互相爭天下。
如果是這個的話 a:草木皆兵 b:圍魏救趙 c:一鼓作氣 就是a: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
『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17樓:天魔宮主
a 自相矛盾
b 群雄逐鹿
c 一鳴驚人 那就是b:群雄逐鹿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典故 秦二世暴虐天下,引發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其後隨之而起的項羽、劉邦等各路義軍並起。在進攻暴秦的同時,也互相攻伐,天下英雄奪權的戰鬥,最著名的是楚漢相爭。有史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比喻秦失天下,各地湧現的英雄人物互相爭天下。
如果是這個的話 a:草木皆兵 b:圍魏救趙 c:一鼓作氣 就是a: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
『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18樓:匿名使用者
群雄逐鹿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典故 秦二世暴虐天下,引發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其後隨之而起的項羽、劉邦等各路義軍並起。在進攻暴秦的同時,也互相攻伐,天下英雄奪權的戰鬥,最著名的是楚漢相爭。有史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比喻秦失天下,各地湧現的英雄人物互相爭天下。
19樓:幽幽南湖
能不能先把典故說出來啊?
草木皆兵、圍魏救趙、一鼓作氣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典故是?
20樓:匿名使用者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這個是出自東晉時代! 圍魏救趙是出自戰國時代! 一鼓作氣是出自春秋時期!中學課本里都有 左傳·莊公十年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
21樓:匿名使用者
選c。破釜沉舟是秦末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的精彩演繹。不是春秋時代的。
順便更正下,b是鷸蚌相爭,不是鶴蜂相爭。
22樓:分道揚漂
鶴峰?沒聽過?
是鶴蚌吧
如果是的話是c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
23樓:匿名使用者
1、葉公好龍,此成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葉」這個姓氏的讀音同「社」。
2、買櫝還珠,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羽。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鬻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3、對答如流,解釋:對答:回答。
回答對話像流水一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出處:
《北史·李孝伯傳》:「風容閒雅,應答如流。」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
所以,答案是對答如流
24樓:手機使用者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25樓:
1。葉公好龍
2。買株還珠
春秋戰國時代是怎麼打仗的,春秋戰國時期軍隊的打仗禮儀是怎樣的
春秋時代,還是相對較為禮制,周禮還是有人 遵守,周天子還是有人尊敬。人們行事也要依禮,戰爭也不能例外。逗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地。所以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之一,馬乎不得。春秋時期,戰爭主要是車戰。參戰的人員,叫逗戰士地,稱了逗士地就是說他們不是平頭老百姓,不是奴隸。他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雖然是最低...
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寫下孫子兵法的孫武為何默默無名?
因為他沒有多大的名氣,而且在關鍵時刻沒有自己的見解。他是一個戰略家不擅長打仗,在重軍功的春秋戰國時代,孫武就很難被人重視。因為他比較喜歡與世無爭的日子。因為他並不在乎公民列入這些外在的東西。在重軍功的春秋戰國時代,孫武就很難被人重視。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失蹤了,有的說是戰死在沙場。春秋戰國的時候,人們...
春秋戰國有什麼典故,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春秋戰來國 於春秋和戰國兩部自分,在中bai國上古時期 春季和秋du季是諸侯朝zhi覲王室的時節。另外,dao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 春秋 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 春秋 傳統上認為 春秋 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