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放的時間長了上面有絮漂浮物是怎麼回事

2022-09-01 16:35:30 字數 3691 閱讀 8682

1樓:小溪趣談生活

這是蜂蜜結晶,蜂蜜近似於飽和溶液,在溫度較低時,過多溶質就會析出,出現結晶現象。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時,雖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加大,但由於蜂蜜中果糖物質等在低溫下的粘滯度和密度卻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和阻礙結晶核的運動和擴散作用,結晶反而遲緩。若高於此溫度,也使結晶變慢,甚至使結晶融化。

夏季的時候,氣溫高,蜂蜜不易結晶;秋、冬季氣溫低,蜂蜜容易結晶;有些蜂蜜本身易結晶有些則不宜結晶。

2樓:匿名使用者

蜂蜜的結晶,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被分離的一種現象和過程。從分子論的觀點來看,在蜂蜜裡葡萄糖分子本來是毫無秩序地運動著的,但蜂蜜裡葡萄糖超過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裡開始有規則地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一個結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從蜂蜜裡分離出來,這就是蜂蜜結晶。

蜂蜜結晶是葡萄糖圍繞結晶核形成顆粒,並在顆粒周圍包上一層果糖、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漸聚結擴充套件,而使整個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鬆散的固態狀,即蜂蜜結晶。因此,蜂蜜結晶是一種正常現象,對其營養成分和應用價值毫無影響,也不影響食用。

3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漂浮的絮狀物不影響蜂蜜的品質的,只是表面一層的蜂蜜與空氣接觸,發生了些變化。

4樓:寒舞遊記

沒有變質,氧化產物……其實你嚐嚐味道,酸了、有氣泡了就可以扔。

蜂蜜水中有絮壯漂浮物,還能吃嗎

5樓:微商導師小百合

白色漂浮物也有可能是蜂蠟,蜂蠟不能溶於水中,所以就漂浮在水上面。所以,有白色漂浮物的蜂蜜是可以喝的。但如果是泡的時間太久了就不要喝了,特別是夏天就更不能喝了。

建議:蜂蜜不能用熱水沖泡,如果在泡製時用熱水泡或者蜂蜜放置太長時間,就會出現白色漂浮物。

6樓:匿名使用者

ceremonies for the

我買的是土蜂蜜,第一張**是放在冰箱裡,結果不到一個月發現像棉花絮一樣的,第二張常溫存放有好多氣泡

7樓:匿名使用者

別聽他們亂說,這是好蜂蜜的表現。正常的,蜂蜜、可可脂,這是為數不多,永遠不會過期放壞的東西。

8樓:手機使用者

你確定是土蜂蜜沒加糖嗎

蜂蜜里長了棉絮樣的東西,請問還能不能吃呀?

9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結晶

不影響食用

蜂蜜結晶是在食用蜂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延長及氣溫的變化,往往蜂蜜會從液態變為結晶狀態,顏色由深變淺。蜂蜜的這種變化常常會引起一些人的誤解,認為這是由於蜂蜜摻入白糖而造成的。

其實這是蜂蜜的自然變化,不是摻糖的結果。

蜂蜜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葡萄糖、果糖過飽和溶液。由於葡萄糖具有容易結晶的特性,因此分離出來的蜂蜜,在較低的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葡萄糖就會逐漸結晶。其結晶的速度與其含有的葡萄糖結晶核、溫度、水分蜜源有關。

蜂蜜中的葡萄糖結晶核非常細小,存在於花蜜中和貯存過蜂蜜舊巢脾中。在一定條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圍繞這些細小的晶核長大結晶。蜂蜜內含有結晶核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

蜂蜜結晶速度的快慢也受到溫度的影響,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由於蜂蜜的粘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結晶遲緩;若高於此溫度,由於提高了糖的溶解度,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因此在儲存蜂蜜的過程中,就要控制好溫度以延緩蜂蜜結晶的過程。

蜂蜜的結晶還與蜂蜜的種類、含水量有關。如紫雲英蜜、刺槐蜜、棗花蜜則不易結晶;而油菜花蜜、野壩子蜜、棉花蜜、向日葵蜜就易於結晶。全部結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較低,宜長期儲存不易變質。

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於溶液的過飽和程度降低,結晶速度也會變慢或不能全部結晶。使結晶的葡萄糖沉到底部,其它稀薄的蜂蜜浮在上層,這種半結晶的蜂蜜其營養成分也未發生變化,只是未結晶蜂蜜含水量相應增加,因此這種蜂蜜不宜長期儲存。

總之,蜂蜜結晶是蜂蜜的一種物理現象,其化學成分、營養**都未發生變化,更不會影響蜂蜜的質量。結晶的晶體是葡萄糖,並非蜂蜜中摻入了白糖,其實真正摻入白糖的蜂蜜不易發生結晶現象,易於結晶的蜂蜜才是純正的蜂蜜,結晶並不影響質量。

從蜂巢裡分離出來的新鮮蜂蜜,大都是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膠狀液體。在一般條件下貯存,有的蜂蜜就會逐漸混濁,而後凝結成白色的晶體,這是蜂蜜的自然結晶。蜂蜜的結晶是一種物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不影響其內在質量。

解釋蜂蜜的這種結晶現象,就必須瞭解影響結晶的有關因素及其原理過程。

影響蜂蜜結晶的因素很多,結晶的快慢與所含的葡萄糖結晶核的數量、溫度高低、含水量和直接形成蜂蜜的化學組分的蜜源花種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條件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結晶核的數量也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

1 蜂蜜結晶速度與溫度的關係

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時,雖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加大,但由於蜂蜜中果糖、麥芽糖、糊精和膠狀體物質等在低溫下的粘滯度和密度卻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和阻礙結晶核的運動和擴散作用,結晶反而遲緩。若高於此溫度,蜂蜜的粘滯度雖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卻提高了,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甚至使結晶融化。

2 含水量與蜂蜜結晶的速度

不成熟的蜂蜜由於含水量高(一般超過26%),過飽和程度低,結晶的速度變慢,有的不能全部結晶,由於蜂蜜的粘滯度小,結晶的葡萄糖沉到容器底部,其它稀薄的糖液浮在上層,成為液、固兩相、即半結晶狀態。這種增結晶的蜂蜜中結晶的那部分葡萄糖只含9.1%的水分,其它未結晶部分的含水量就相應增高。

同一花種的蜂蜜,其含水量低的結晶快,含水量高的結晶慢。甚至不結晶。

3 不同蜜源的蜂蜜,結晶的速度、程度和形態

一般葡萄糖、蔗糖和鬆三糖含量較高的蜂蜜,容易結晶,如油菜蜜、棉花蜜、葵花蜜、野壩子蜜、鴨腳木蜜以及一些甘露蜜等。而含果糖、麥芽糖、糊精和膠體物質較多的蜂蜜則不易結晶,甚至永遠不會結晶。如純度較高的刺槐蜜、棗花蜜、黨蔘蜜等。

4蜂蜜結晶的形態

蜂蜜結晶的形態有油脂狀、細粒狀、粗粒狀之分。若結晶核的數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結晶的過程中很快地全面,就形成了油脂狀;若結晶核稍少,結晶又快,就形成細粒狀;若結晶核的數量少,結晶又慢時,每個結晶核都有足夠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分起來,這樣就能形成粗粒狀或塊狀結晶。不同品種的蜂蜜結晶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但都不會影響其內在質量,只是物理性狀不同而已。

5 結晶的形成

引起和形成蜂蜜結晶的主要因素是蜂蜜中的葡萄糖、蔗糖、鬆三糖等,它們是以固體溶解後存在於蜂蜜中。蜂蜜又是由多種糖混合組成的過飽和溶液,當這些固體溶質的糖比量超過其它液態糖的一定比率,以及超過蜂蜜中所含水分的溶解度時,在一定的條件下(溫度),結晶即很快產生。蜂蜜的結晶主要取決於葡萄糖和果糖之間的比量,也可以說是葡萄糖所佔還原糖的百分比例。

一般來說,當葡萄糖含量與果糖含量相等(1:1),結晶緩慢;當比例為1:1.

2時,一般不出現結晶;當比例為1:0.9時,結晶很快出現。

綜上所述,蜂蜜的結晶,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被分離的一種現象和過程。從分子論的觀點來看,在蜂蜜裡葡萄糖分子本來是毫無秩序地運動著的,但蜂蜜裡葡萄糖超過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裡開始有規則地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一個結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從蜂蜜裡分離出來,這就是蜂蜜結晶

10樓:匿名使用者

還能吃,那是結晶了。

11樓:娃娃妹兒

親愛的,那是結晶,你真可愛。。。放心吃

蜂蜜放時間長了會壞嗎,蜂蜜放久了能壞嗎?

蜂蜜無保質期,這個前提是蜂蜜必須足夠的純。美國考古學家在古埃及的金字塔中發現了一罈3000多年前的蜂蜜。這壇蜂蜜至今沒有變質,也沒有乾燥成塊狀,仍然可以食用。所以說,蜂蜜是沒有保質期的。但蜂蜜又是有保質期的,國家在06年實行的 gb18796 2005 蜂蜜生產標準中,強制要求蜂蜜企業在蜂產品上標明...

紅棗放的時間長了還能吃嗎,山藥放時間長了還能吃嗎

是有的,不過紅棗放的時間太長的話,相對來說,營養流失是比較大的,也就是營養價值不會太高。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的話,買回家之後還是要趁早吃掉。一般建議的話,如果是新鮮的大棗這個可以在3天內要吃完,如果是幹大棗的話,建議可以要一個月就要吃完。因為紅棗的保質期真的不長,而且有些人如果儲存方式不對的話,是很容易...

玉鐲上面有瑕疵,如果戴的時間長了會好嗎?當時是在網上買的,店

只能說人養玉,玉養人,但是瑕疵不會有變化,玉的成色有好的壞的,有的底子好一些,比較通透,有的底子實一些的,如果你還不放心,最好去做個鑑定的。人養玉玉養人,如果是真玉,你的身體條件又很適合養玉,戴久了玉會越來越潤 越來越透亮,但是天然瑕疵不會有變化,那是經過萬億年形成的東西,怎麼可能隨便發生變化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