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嚴重依賴進口,為什麼卻能造出超級計算機

2022-08-14 14:30:17 字數 5920 閱讀 7843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晶片的問題,有時候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比如通用計算機的cpu,不是中國不會設計製造,而是版權在別人手中,你不能設計和別人一樣的架構和指令集,你只能另起爐灶,但是造出來後需要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生態,沒有市場競爭力。

超級計算機就沒有這方面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計算,cpu一般都是基於精簡指令集,工藝要求也低一點,算力也是靠無數個cpu堆起來的,cpu可以自造也可以用別人的,也不需要構建應用生態,所以是可以做出來的。

2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國外的出口他們也有錢掙啊,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合作起來,做出的產品才會更出色,就像汽車也是,各個國家可能有他們擅長的,就專心做擅長的,湊合起來就是精品了!一個工廠不可能生成所有配件,那樣成本很高,還不一定做的了!

3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研發週期長需要投入的資金多,國內起步晚很難超越國外佔領市場。製造成本高不適於企業批量生產。但是國家科研影響不大。

4樓:匿名使用者

造不出尖端機床,不一樣能造出火箭、戰艦等?

沒有晶片技術,能造出超算有什麼驚訝的?

造不出永不鬆動螺母,不照樣高鐵長度稱雄世界?

三星在系統裝置(光刻機、柔性oled沉積系統裝置等)、工業機器人、原材料、被動元件等方面都不行,三星不一樣稱霸dram和nand多年?

…………………………………………………………………………………………………………

自己沒有技術有什麼?不會拿錢去買?就算有買不到裝置的情況也可以去買零部件,反正問題總能解決…… 又沒有全面被「禁」

歐美日看中「科技」,它們的企業會為了一項「技術」而默默耕耘幾十年,但如果想賺快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歐美日的科技,而進行「量產」的產品,三星就是其中的代表企業,三星在科技嚴重依賴「霓虹」,但是,三星卻可以通過dram、nand、oled面板、cmos等「量產」優勢獲取『暴利』…… 當然三星的做法也有「致命傷」,就是一但上游**商被其它競爭對手搶走,三星就會面臨絕境,因為核心技術全掌握在上游**商手中,但只要三星業績夠好,規模夠大,那麼三星就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利與弊從來都是一體的

…………………………………………………………………………………………………………

超算,由於產量問題,所以也是不賺錢的產品,但是對於未來競爭意義卻很大,說實話我國沒有私企幹這個

我國超算,都是國防科大、國家平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曙光(是一家在科技部、資訊產業部、中科院大力推動下,以國家「863」計劃重大科研成果為基礎組建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科院過程所、中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等搞出來的……

就算我國沒有晶片技術,以郭嘉的人力與財力,想搞出超算,這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至於底層核心技術掌握在哪國手中,那不是普通人所關心的問題了,至少我國超算本身還是十分優秀的

像外國一些超算都是私企搞出來,比如m國的ibm、克雷公司,霓虹的nec、富士通等

……………………………………………………………………………………………………

偶並非瞧不起私企,相反,私企的加入,說明「有商機存在」,比如m國的spacex(火箭,衛星)……

郭嘉專案總給人「面子工程」的感覺,因為沒有殘酷的商業競爭,不用擔心「虧損」(也不用為股東負責),所以壓力比「私企」小太多了,但同時受制於「正紙」…… 必要且正當的商業競爭是企業與科技發展所「必需」的

5樓:

你不會生產顯示器,不會生產硬碟,主機板,cpu,顯示卡,記憶體條,但是你可以買來自己組裝電腦啊

中國連自己的晶片都製造不出來為什麼能製造出世界最快的計算機

6樓:佳瑜

用了幾萬塊intel,外國產品加中國技術,超級計算機設計很多結構和技術,不僅僅是晶片。

目前中科大研製的量子計算機已經成功求解2階線性方程組,量子計算機處於世界前沿,不久將來可能在下一代計算機技術方面領跑世界。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手機扔水裡還能用呢。你看外國品牌有幾個能經得起這麼考驗的。所以說中國很生猛的

8樓:

貌似有自己的晶片呀,龍芯

我一直不明白中國連計算機cpu晶片都造不了,怎麼造出來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從畝產萬斤糧開始,就創造世人無法明白的奇蹟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來說我國有生產cpu的能力,也生產出了cpu,雖然並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國的組合能力很強,比如超級計算機是上千個上萬個cpu並行運算來增加運算速度和運算量,比如其他國家最多能整合到5000個cpu並行運算,而我國cpu雖然單個並不比他們的運算速度快,但是我們有能力整合到8000、10000或者20000個cpu並行運算(cpu的並行運算整合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適合的系統架構來支援,我國這方面做的比其他國家厲害)所以用數量超越他們的質量,所以我國的超算世界第一。

11樓:雞寶飯

中國不是不能製造cpu晶片,而是自給率低和沒有推廣罷了,就比較好的有龍芯系列、ft、xburst。

12樓:匿名使用者

誰跟你說中國cpu晶片做不了的 龍芯是哪個國家的?

造出是計算機也沒說一定要是全部自己做的呀 自己組裝行不行...去別的廠定製配件行不?

13樓:fly傲嬌夏娜

都是英特爾(intel)cpu.

為什麼中國有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但晶片製造業卻不發達

14樓:匿名使用者

研發週期長需要投入的資金多,國內起步晚很難超越國外佔領市場。製造成本高不適於企業批量生產。但是國家科研影響不大。

15樓:匿名使用者

微電子copy技術不行,比如baiigbt,mct甚至二極體這些功率器du

件都做不好,跟何況整合電

zhi路。超級計算機裡的晶片是臺灣dao的,還有中國搞超級計算機是不計成本的,晶片製造業有成本的問題,其實拋去成本我們的半導體行業的質量也很差,工藝水平問題,這些都是核心技術,一般不會外露的。工藝水平才可以真正看出一個國家的科技能力,什麼超級計算機,太空梭只能說明一個國家的國力的高低。

16樓:關麥

中國製造業最大的問題是材料和工藝。

為什麼中國有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但晶片製造業卻不發達

17樓:

研發週期長需要投入的資金多,國內起步晚很難超越國外佔領市場。製造成本高不適於企業批量生產。但是國家科研影響不大。

為什麼中國可以造出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卻造不出處理器

18樓:小傻

這個問題我覺得就跟很多核心技術一樣,很多核心的基礎基本都是外國人壟斷,有些專案基本都是建立在上面的上層應用

19樓:手機使用者

1核心技術都被國外壟斷

2投入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經費不夠多

3國家不重視

2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是靠gpu硬堆出來的,和自己的處理器技術一點關係都沒有桌面級x86 cpu算起來對岸的威盛有nano處理器,主要是因為桌面級的x86技術授權被intel和amd壟斷了

為什麼中國超級計算機那麼厲害然而晶片技術卻不行

21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是萬能的,一個公司如此,一個國家也同樣。

即使美國,很多產業也要求助於別人,所以才有了全球**。

中國超算很厲害,這也是長期在美國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下,經過長期不斷地借鑑、自主研發取得的成就,當年的兩彈一星也是。這需要動用整個國家的資金與技術力量才能完成一件大事。

今天的中國半導體技術,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雖然離先進技術還有一段路,但是隻要努力下去,總會一件一件被突破。

最後還是那句話,人不是萬能的,國家也是,所以全球自由公平**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整個人類都有利。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兩者實現的途徑迥然不同。

超級計算機技術,核心技術是大量處理器核心並行執行的並行作業系統,核心應該說是軟體,至於硬體,都是購買的成品。

而晶片技術,則完全是硬體技術,需要非常高精度的硬體裝置和技術,國內現在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缺失,這個不是僅憑藉美好願望可以解決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你放心 中國晶片雖然不行 但是 中國組裝設計技術一流 效能不行的cpu 我們都能組裝設計成世界前幾名的超級計算機 更何況 現在的u使用的還是低端工藝的 65奈米 隨著華為 系列的晶片橫空出世 垃圾龍芯 又有工藝上的提升 如果需要的話 完全能取代65奈米的 神威 那樣效能最差也得 提升一倍 單個弱了 可以用多個來頂一個 如果單個u能提升效能哪怕一點 那整體的效能肯定好 這是我的理解

24樓:億貔樨

本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畢業,一起畢業的同學有畢業搞裝修的,有做生意有去電力局當公務員的,有留校當老師和考研究生的,也有去電子廠上班的。目前搞硬體的不是去工廠打工就是去電力局和國家單位上班,還有就是當老師,不然就是乾和專業無關的工作。

**中國高階晶片長期依賴進口,晶片製造究竟有多難

25樓:斜陽紫煙

並不是晶片製造有多難(別人也在製造),而是我們的基礎太差。同時不太重視基礎研究,特別是賺快錢成為一種追求的時候。基礎研究與技術,就可能早被忘到九宵雲外了。

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厲害的一個國家,卻造不出晶片

26樓:剛榮

你從**看到中國不能生產晶片的?中國晶片產量佔世界晶片總量7%,這個數字已經是排名前三的國家和地區了。

現在中國缺乏的是高階晶片的製造技術,原因一:技術複雜度高,其研發成本高昂(包括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

產品,在積體電路產業領域,一般分為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環節。國內高階晶片的自主可控能力不行,從產業鏈上看,是設計和製造環節都存在一定差距。晶片的生產工藝發展從60奈米、45奈米、28奈米,再到10奈米,甚至是7奈米,全球晶片製造領域裡的領先企業如三星、臺積電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國內本土晶片企業如果想從28奈米一下子降到10奈米,很難。

人才,在晶片製造上,「工藝是個門檻」,這需要很有經驗的製造團隊,有的國內晶片企業不惜花大價錢從國外引進人才團隊,就是希望借用他們的經驗提高工藝製程水平以及晶片製造良率水平。

生產裝置,而決定晶片製造水平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裝置」。根據上世紀簽訂的《瓦森納協定》,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裝置出口是有限制的,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內企業在晶片製造裝置上的先程序度,「有的小企業不得不買二手裝置來支撐工廠的運作。」

知識產品壁壘,「晶片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但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國內企業起步晚,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觸及國外企業已有的智慧財產權。比如在儲存器晶片領域,劉堃看到,目前國內一些企業都在發展儲存器晶片,但未來很有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原因二:起步晚,國內晶片製造商,技術不夠成熟。造成國內對晶片有需求的企業,對國研晶片不認可。

積體電路的從業者們知道,中國在高階晶片行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行業的一顆定時炸彈。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積體電路的產品國內自給率僅為38.7%。根據海關總署資料,積體電路進口額從2023年起已連續三年超過**,且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

在國內中低端晶片領域,中國的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及產品基礎,但是在處理器、儲存器等高階晶片領域,國內晶片產品基本不存在競爭優勢。雖然在一些晶片領域,我國部分本土晶片企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產品市場推廣方面卻遇到了阻礙。

比如國內的一些家電製造企業,對於相關晶片產品的需求量很大。雖然有些晶片產品國內已經能夠實現配套,而且**也比國外進口的晶片**便宜一半。但放在一個整機的成本上看,晶片多出來的成本算不了什麼。

「很多國內的晶片應用企業會更傾向於使用國外知名企業的晶片產品,主要是怕本土晶片影響其產品的效能和穩定性。」

據報道中國高階數控機床嚴重依賴進口,要是別人卡住不賣那中國製造業是不是就只能做中低端,高階就沒戲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目前情況是隻能做中低端,工業是技術沉澱的行業,發達國家也是做了很多年才到現在的程度,而且實體工業需要沉下心來,慢慢打造,品牌知名度也需要時間積累,也與現在大環境有關係,沉下心來做技術的和發達國家比差太多了 也不是,華中也還好啊,關鍵是國人的心態,做事還欠嚴謹。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確實...

為什麼美國生產不出蘋果手機,而中國鄭州卻能夠

雖然富士康代工蘋果手機一直被認為是整個蘋果產業鏈的低層級,但其實也被公認為蘋果最無法替代的環節。而美國 特朗普似乎並不認同中國製造工廠的不可替代性,他從競選 開始就提出 讓工作崗位回到美國 讓製造業重新回到美國 而且直接點名要讓蘋果回美國開設工廠生產手機。早在上任之前,特朗普就已經直接向蘋果公司ce...

光伏產業為什麼嚴重依賴外需?外國隊光伏產業的需求為什麼高於中國

前幾年光伏產業發展太快,到處建廠,結果是產能嚴重過剩,所以只有靠出口來維持。國內的光伏發電容量不小,按單個國家裝機計算,我國也排在世界前二位。但是由於光伏電站佔地很大,在我國東部和中部要大規模開展有困難,西部確實有很好的太陽能資源,但是光伏電力送出也有困難,加上發電成本也高,需要國家補貼才能有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