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你
我國當前巨集觀經濟形勢
當前巨集觀經濟形勢很特殊,既不同於90年代中期以前的嚴重通貨膨脹,又不同於前幾年的持續通貨緊縮趨勢。雖然去年以來消費品物價指數由負轉正,投資品和部分生產資料**漲勢強勁,去年
九、十月後物價**趨勢較為明顯,但消費品**除糧食等農產品**較快外,其餘比較疲弱,甚至還有下降。消費品物價指數總的看還在合理區間移動。當前我國雖然由於部分行業投資擴張較猛,引起部分物資如煤、電、油、運籌**緊張,但我們的勞動力不緊張,失業率還在增長;資金不緊張。
銀行存差很大;生產能力不緊張,大部分特別是製造業、工業消費品能力寬鬆甚至過剩.我國潛在的經濟增長率大約為9—10%。現在實際增長率僅及潛在增長率的下限,未到上限。
不過碰到的瓶頸制約應當引起重視,因為它影響發展的全域性。從經濟執行來看,當前既有區域性過熱,特別是投資過多的現象,又有在總體上供大於求,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前幾年,我國實行的巨集觀調控政策,實質上是「從鬆」的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之所以講穩健,實際上是放鬆銀根的同時防範金融風險。
現在通貨緊縮趁勢已經淡出,巨集觀調控政策應該由「從鬆」的政策轉向「中性」政策。由「從鬆」轉向「中性」,就是要求適度收緊。現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逐步減弱,方向正在調整轉型。
穩健的貨幣政策也要從緊一些,但不能太緊。所謂不能太緊,就是說不能像治理嚴重通貨膨脹時採用約剎車手段。對一些消費熱點和投資重點還要繼續支援,還要支援擴大就業;但對過度的低水平重複投資要「削峰」,採取「中性」的巨集觀經濟政策,實質上是要「雙防」,既要防止通貨膨脹苗頭的滋長,又要預防通貨緊縮趨勢重現。
要堅持上下微調:鬆緊適度,這與**提出的「穩定政策,適度調整」是一致的。
防止通貨緊縮趨勢,雖然目前並不緊迫,但還是要警惕其再現。從經濟走向上看,從去年到今年是從通貨緊縮趨勢向通貨膨脹趨勢轉化。因此,首先要擋住通脹苗頭的壓力,特別要注意控制投資的過度擴張。
防止大起大落,關鍵是防止投資的大起。整體經濟的大起大落,往往肇因於投資的過度擴張。投資擴張的規律首先是引起投資品需求的擴張,繼而引起消費品需求的擴張,再進而引起生產能力和產品**的擴張。
故而物價走勢的軌跡,也是投資品和生產資料先漲,消費品後漲;終而因供大於求導致雙雙**。我國本輪物價**趨勢,也是上游產品**漲幅高於下游產品。按照通例,下游最終消費品****滯後期約為半年到一年。
但我國此輪物價**,上游產品能否順暢將漲價傳遞到下游產品,與過去相比,受阻因素頗多。如居民收入差距急劇擴大,就業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社保教育等支出預期加大等導致消費傾向下降,關稅減免,進口限制放寬取消,以及國際通縮尚未過去等等,最終消費需求受到上述種種限制影響,生產資料****難以向最終消費品傳遞。至於上游產品漲價能否通過成本推動最終消費漲價,未必盡然,主要原因是勞動工資。
因為就業問題困難,漲不上去,通脹的一個核心機制即工資與物價的輪翻**,現在看不出有發生的跡象,所以現在離嚴重的通貨膨脹還很遠。在這種情勢下,過一兩年後,一些部門過度投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形成的生產能力過剩。會導致通縮壓力。
所以,對新一輪投資擴張造成的產能過度膨脹要密切注意。通過投資規模的適當控制,我們既能遏止因投資膨脹而導致的投資品**領先**,防止通脹苗頭滋長於先,又能抑止過度建設造成的產能過剩,防止通縮趨勢再現於後,實現雙防的目的。
現在巨集觀調控當局對於防止通貨膨脹壓力非常警惕,併為此採取了收縮貨幣信貸一系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今年貨幣**增幅和新增貸款規模的安排均低於上年實際水平,有助於約束投資過度擴張,控制物價**趨勢,使cpi同比增幅保持在3%左右。但亦不排除形勢發展出現不可預計的不確定因素,顯示出現有財政信貸政策調控力度不足,投資規模得不到有效控制,上游產品**趨勢迅速向下遊最終產品傳遞,引起通脹預期驟升,泡沫性需求(包括對資產的需求和產品的需求)爆發的現象,推動通脹升級。
如果cpi升至5%以上。並持續數月、半年以上,在通脹加劇的情勢下,則需考慮出臺更加從嚴的調控措施,如大幅減少赤字國債,向上調整利率,進一步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但這只是作參考的預想,且要有備用之具。目前至少在近期較少有現實的可能性。
現在讓人比較放心的是,通貨膨脹有益論的市場大大縮小了,大家提高了對防止通貨膨脹的警惕。像在87年、88年通脹時期那樣,有人鄭重其事地把通貨膨脹政策當作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政策在人民**上公開推薦出來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像在93—95年通貨膨脹時期那樣有人推出「兩位數的通貨膨脹不可怕,兩位數的經濟增長才過癮的主張,有人提倡有人響應的事情也不會再有了。這次出現通脹的苗頭後,某些利益集團對通脹的期待,也只剩下了「怕冷不怕熱」的微弱呼喊。
但是社會上和**巨集觀調控當局更多傾向於對巨集觀經濟執行進行理性的思考對策**,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經濟執行:已經出現轉機,但基礎仍比較脆弱
持樂觀態度的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國民經濟執行已經出現了「拐點」或「轉機」。但他們認為,儘管如此,也應看到其基礎仍很脆弱。基本根據是,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增長8.1%,上半年增長8.2%,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
這是國民經濟增長連續7年下滑後的第一次明顯抬頭(參見圖1)。支撐國民經濟出現轉機的條件主要是:上半年工業同比增長9.7%,農業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出口增長38.3%、進口增長36.2%,順差1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億美元;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0.1%,比去年同期增加3.7個百分點;居民消費**止降趨穩,正增長0.1%,這也是連續兩年負增長後第一次出現正增長。
持謹慎樂觀態度的專家則認為,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執行態勢進一步趨好,可以說是「亮點」開始增多,但還不能據此肯定已經形成了「拐點」。因為,按照經濟週期波動的一般規律,所謂「拐點」,主要是指經濟增長率連續幾年下滑後,又連續幾年上升,其中,回升的第一年可稱為「拐點」,這是由下往上的拐點;下滑的第一年也可稱為「拐點」,這是由上往下的拐點。因此,2023年是否是經濟增長率由下往上的「拐點」,不僅要看2023年這一年經濟增長率是否高於2023年,而且還要看隨後的幾年,即2001、2023年等是否能夠一直保持經濟增長率的穩定回升。
由於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靠**增發國債投資支撐的,社會投資或民間投資尚未有效啟動,降低居民支出預期的問題尚未很好地解決,居民消費的回升尚不穩定,因此,今年至明後兩年經濟增長趨勢還很難確定。從季度gdp增長率走勢看,問題也還是不小。2023年第一季度為8.1%;上半年為8.2%;第三季度預計為7.2%;第四季度預計為7.4%;全年可能是7.5%左右。
具有明顯的「前高後低」(見圖2)特徵,這對明年、後年的經濟增長也會產生較大影響。
當前有兩個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一是如果社會投資或民間投資不能有效地啟動,那麼,單靠****投資來支撐國民經濟的持續高增長是困難的。近幾年來,我們一直想用**投資「帶動」社會投資或民間投資,但始終未能「帶動」起來。
實踐證明,在體制轉軌時期社會投資或民間投資有其特殊規律和特殊啟動方式,單靠**投資是「帶動」不起來的,必須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推動,但目前這方面的推動,我們還是討論得多,實際採取的行動少。二是如何通過降低居民支出預期來提高居民消費以及農民收入提高問題,均未得到有效解決。在這兩個大輪子有效轉動起來之前,整個國民經濟增長是很難進入穩定增長軌道的。
財政政策:重點應放在支援結構調整、啟動民間投資
從2023年春季**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到現在,已經過去3年多了。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實踐證明,這一政策確實起到了擴大內需、托住經濟增長和穩定經濟的作用。不管當前國民經濟執行是否出現了拐點,都應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因為,從根本上說,我國經濟拐點的出現,最終將取決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其程序。目前我國告別的只是飢寒型向溫飽型轉變中的「短缺」,而在新興消費領域還存在著相當程度的「隱性短缺」。因此,支援結構調整仍然是財政政策的重點。
在當前情況下,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較低是不可避免的,不宜過分追求短期效應。財政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是合理的、必要的,儘管這類投資的週期較長、見效較慢、產業鏈條短、投資的短期拉動效應小,但其長期效應最終會反映出來。當然,也應明確,財政投資只能是面「起子」,關鍵還是啟動民間投資。
從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經驗看,全社會保持15%左右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是比較合適的。從2023年到現在,投資增長率持續低於15%,2023年至202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增長率分別為8.8%、13.9%、5.8%,今年上半年雖有回升也僅為11%,其中非國有經濟部門固定資產投資則呈負增長態勢。這種狀況是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結構大調整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後勁的要求都是不相適應的。
造成民間投資需求不旺、投資增長率低的原因:一是市場需求不足,投資找不到熱點;二是投資專案嚴重缺乏資本金,因而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援;三是行業壟斷對擴大民間投資仍是一個巨大障礙。
貨幣政策:要提高預防通脹的警惕性
第一,貨幣**量增長率結構出現倒置。2023年第三季度以後各季度貨幣**量增長率結構與2023年相比較,差距是顯而易見的。m2增長率持續下降,m1和m0增長率持續上升,與2023年形成了明顯反差。
第二,要提高預防通脹的警惕性。2023年我國貨幣流動性比率(m2/gdp)已達146%,目前還在繼續擴大,已經超過了其它國家、特別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脹壓力明顯上升。目前貨幣政策擔負的目標過多,有的甚至互相矛盾。
金融多樣化、一體化的核心在於利率的市場化,利率雙軌制、不同市場的回報率差距過大、資金不能在不同市場流動,妨礙了貨幣政策作用的發揮。
第三,企業資金出現嚴重的結構性緊缺。自2023年12月份以來,企業存款從32486.6億元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40739.8億元,增長了25.4%,高於同期的m2增長率。這表明,目前我國企業的資金緊缺已經是結構性緊缺,其中相當部分企業不是缺資金,而是找不到好的投資專案。
第四,居民儲蓄存款出現負增長率,但物價回升幅度並不穩定。今年上半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加了3486.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5804.7億元相比,少增2318億元。但居民儲蓄減少後並未導致消費增加,居民消費**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0.1%,但相當不穩定。
第五,金融機構的「存差」(即存款大於貸款的數額)不斷加大。2023年以後,各年存差數額分別為2023年3324.2億元、2023年7418.4億元、2023年7476.2億元、2023年9173.8億元、2023年15044.7億元和2023年上半年22595.4億元。造成存差持續擴大的原因不在於金融機構「惜貸」,而在於企業資產結構不良、資產質量不高,從而導致企業缺乏貸款能力。
完善巨集觀政策,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
第一,擴大內需仍是今後一個時期的基本任務,因此,還必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三五年內不要改變。
第二,啟用供給管理政策。一是清理不合理收費;二是財政提供技改貼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三是降低國有股持股比例,收回資金,用於重點領域投資,但不進入預算;四是按公共財政要求,界定**與地方財權事權關係,把經營性事業推向市場;五是改革預算制度,實行**採購和**集中支付制度。
第三,將國債發行的年度審批法改為餘額控制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確定一個國債發行餘額上限,在這個範圍內,財政部可以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排程,決定發行數量、時機與規模,事後報告。這樣改有利於改變財政政策的滯後性,有利於長、中、短期國債的合理組合,有利於國庫資金排程,有利於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提供調節工具。
第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目前居民儲蓄率仍然較高,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傳導機制不靈,迫切要求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在發展資本市場的過程中,還要調整我國金融資產結構,改變目前**交易均納入m2的管理辦法,在m2之外設立m3。
第五,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和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建設,建立以資產抵押、現金流量和銷售合同等為基礎的貸款機制。簡化貸款手續,提高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力度。運用專案融資、租賃融資、bot等各種方式,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面臨哪些挑戰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新挑戰。第一個挑戰來自於經濟速度。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 期,由高速轉入中高速。2003年至2007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 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9.6 2012年至2013年都是 7.7 今年上半年為7.4 經濟增速 ...
結合我國當前巨集觀經濟的實際情況,你認為我國應採取什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應對
最近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化是 由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組合變積極地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因為必須要發展,所以必須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靈活,因為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於放鬆,緊了實體受不了,鬆了金融又感冒。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 我國應具體採取什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達到的目標...
如何全面準確把握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
由於經濟危機的發生,是我們的國家意識到了我們以前的經濟增長方式的局版限性,即主要的經權濟增長是靠出口拉動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改革開放後的外貿出口企業的增長速度看出來。也可以通過前幾年大量沿海城市的崛起看出來。所以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經濟方式的轉變,除了減少和控制高汙染高能耗低產出的企業外,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