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前期,唐朝和叛軍各有多少兵力

2022-05-21 16:25:14 字數 5332 閱讀 3914

1樓:挽弓當挽強

7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率領三鎮官兵以及同羅、契丹、室韋等遊牧部落組成的軍隊,浩浩蕩蕩殺向長安,「安史之亂」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在戰爭初期,安祿山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他率主力經河北南下,一路上未遇到有效抵抗。直至十二月十三日,叛軍已相繼攻克汴州(今開封)與東都洛陽,切斷了南方向長安**物資的運輸線。

之後,安祿山又繼續率軍向西挺進,並在潼關與唐軍主力進入對峙階段。那麼問題來了,「安史之亂」爆發初期,唐朝軍隊和叛軍兵力對比如何?

要回答上面提出的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從當時唐朝全國的總兵力開始說起。從現存資料來看,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整個帝國的在冊兵員為574733人。當時全國共設定了十大藩鎮,合計兵力486900人。

也就是說,掌握在藩鎮節度使手中的兵力約為帝國總兵力的85%,而且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都是有戰爭經驗的邊防軍,戰鬥力比那些戍衛京師的宮廷衛隊不知道要強出多少。

在十大藩鎮中,安祿山管轄的三個藩鎮擁兵183900人(范陽91400人、平盧37500人、河東55000人),相當於整個帝國兵力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安祿山之所以敢發動叛亂,主要還是因為家底夠厚,經得起折騰。

當然,這些兵力數字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由於戰爭、傷病等原因,兵員變動相當頻繁。但全國在冊兵力總數,以及各藩鎮的兵力人數,都大體上維持著各自的上限。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所率的主力部隊人數約為15萬,同時他在范陽、營州、代州等叛軍基地留下的兵力約為5萬人。也就是說,當時安祿山手中的總兵力大致在20萬人左右。

那麼唐朝方面有多少軍隊呢?毫無疑問的是總兵力肯定要多於叛軍,但由於朝廷事先沒有準備,在得知安祿山造反的訊息後才倉促應付,因此吃了很大的虧。

當時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正好在長安向朝廷彙報工作,於是唐玄宗就派他前往洛陽(當時洛陽尚未被攻陷)組織防務。封常清臨時招募了一支6萬人的軍隊,可事實證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封常清的新兵在那些久經沙場的叛軍面前不堪一擊,洛陽很快就失守了。無奈之下,封常清只好率殘部退守潼關,這裡是京師長安的門戶,得失至關重要。

封常清在潼關與他的老上司、唐朝名將高仙芝會師。叛軍雖然尾隨而至,但在兩名久經沙場的老將指揮下,潼關守軍上下一心,成功將叛軍擋在了關外。

然而,唐玄宗卻聽信了監軍邊令誠的讒言,以為高仙芝、封常清畏敵如虎,且剋扣士兵錢糧。於是下令將兩位老將處死,此舉對潼關守軍的士氣打擊極大。之後,唐玄宗任命安祿山的死對頭,隴右、河西二鎮節度使哥舒翰前往潼關統領全軍。

當時潼關彙集了隴右、河西、朔方等藩鎮調集過來的軍隊,加上之前高仙芝、封常清招募的新兵,總兵力達到了20萬人。與此同時,唐朝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在井陘關(今河北省井陘縣)一帶擁有一支超過10萬人的大軍。河北中部和東部地區有十七個州組成了約20萬義軍,宣佈效忠朝廷。

因此,即便不把義軍人數算在內,唐朝方面能直接與叛軍對抗的兵力也已達到了30萬人。而且從安西、北庭等藩鎮撤出的大量軍隊也正趕往長安勤王。

此時就算是毫無軍事經驗的人也能看出,朝廷正處於明顯有利的地位。一方面是兵力人數遠高於叛軍,另一方面是已經對叛軍形成了夾擊的態勢。只要不出意外,安祿山覆滅將是幾個月內的事情。

然而對這一時期歷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都會知道,不久之後,形勢卻徹底逆轉。安祿山揮師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一場原本幾個月就能平息的叛亂最終卻打了整整八年。那麼究竟是誰將唐朝手中的這一副「好牌」給打爛的呢?

夜讀史書將在另一篇文章《哥舒翰統兵20萬,為什麼打不過兵力遠不及自己的安祿山叛軍?》中進行分析與講述。

2樓:貓咪老師愛看娛樂好劇

安祿山手上的兵力大概有20萬左右,而唐朝的兵力達到了50萬,再加上藩王的支援,唐朝因為兵力不集中,導致救援不及時,沒有很好的及時阻止安祿山。

3樓:時尚我最大

安祿山手下有20萬兵力,而唐朝有近五十萬的兵力,光是在兵力數量上就有這麼大的懸殊,所以註定安祿山會失敗。

4樓:李子木

安史之亂前期,唐朝有50萬左右的兵力,其實可以完全戰勝叛軍的,因為安祿山只20萬的兵力,但是因為唐玄宗做出的決策並不利於打仗只能以慘贏告終。

5樓:匿名使用者

安祿山手下的叛軍有20多萬,而唐朝的軍力則有50萬左右,但是因為安祿山得到了藩王的支援,所以在前期並沒有兵敗如山倒。

安史之亂前唐朝和叛軍兵力多少,為何唐朝方面會吃大虧?

6樓:出岑

安祿山起兵時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加上一些漢兵,二十萬不到。 唐朝圍剿安祿山的兵力先是10萬,後是20萬。 由於肅宗的孱弱和猜忌,諸軍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 。

7樓:黎黎立離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手裡的叛軍大概有20萬左右,而唐朝手裡對抗叛軍的部隊則多達30萬。但是由於唐朝軍隊是臨時招募起來的散軍,而且節度使們並不熱心勤王,所以唐朝軍隊總是吃虧。

8樓:低調且好笑灬小喵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手中的兵力大約有二十萬,而唐玄宗手裡的兵力只有幾千人,實力懸殊,因為想不失敗也難。

唐朝安史之亂中,唐朝和叛軍各自動用了多少兵力?

9樓:留香亂語

安祿山起兵時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加上一些漢兵,二十萬不到。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串通,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

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至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史思明後殺安慶緒並其部兵力達到20-30萬。

唐朝圍剿安祿山的兵力先是10萬,後是20萬。安慶緒為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所圍困,後增至60萬,但由於肅宗的孱弱和猜忌,諸軍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軍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九節度使之60萬大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

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前後雙方大約為40多萬。

安史之亂中,唐朝和叛軍分別**多少

10樓:默默的話

軍隊損失到不是太大,最多不超過30萬!古代打仗都喜歡吹牛的,他們一般是把送糧的平民,壯丁,都算是軍隊的。所以主要是平民損失太大!

安祿山范陽起兵的時候軍隊總共也就12萬左右。。。。安祿山起兵時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加上一些漢兵,二十萬不到。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串通,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

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至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史思明後殺安慶緒並其部兵力達到20-30萬。

唐朝圍剿安祿山的兵力先是10萬,後是20萬。安慶緒為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所圍困,後增至60萬,但由於肅宗的孱弱和猜忌,諸軍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軍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九節度使之60萬大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

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前後雙方大約為40多萬。

安史之亂中,唐軍兵力遠勝叛軍,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呢?

11樓:陶樓兔子

安祿山帶領的15萬兵馬都是精銳部隊,唐軍號稱有60萬大軍,其實不過是一盤散沙,唐玄宗對自己過於自信,甚至殺了自己的兩個重要將領。

12樓:職場啊醬

唐朝後期形成潘鎮割據的局面,節度使獨攬地方大權,並且還有相當大的兵權,完全可以自己組建軍隊抵抗唐朝,再加上節度使很多,就使得平叛用了很久的時間。

13樓:點菸用火柴

因為當時唐軍雖然兵力多,但是能帶兵打仗之人並不多,是依靠人數才戰勝了叛軍。

14樓:深海的魚楽

平息叛亂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一場叛亂爆發了,那麼國家出現的問題就非常大,唐軍雖然兵力大於叛軍,但是平息叛亂最主要的是平民心,只有民心平定了才算真正的平息了叛亂。

安史之亂中,唐軍兵力遠勝叛軍,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唐軍的兵力已經比較弱了,在鎮壓叛軍的時候明顯力不從心,所以光評判就用了8年時間,才評了這場戰亂,讓老百姓恢復到和平的日子

16樓:ok我來看看哦

唐軍實力沒有遠勝叛軍,叛軍兵力約20萬,唐軍數量雖然超過,但叛軍是百戰精兵,相比唐軍的戰鬥力差的太遠。

17樓:李春來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波峰跌向波谷的開始。整個唐軍總體是強大的,但是各個節度使相對獨立。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一指揮。

這就難行成對安史叛軍行成壓倒性的優勢。容易有被各個擊破的可能。唐皇帝也壓制各個節度使,防止他們某些人做大,出現安史第二。

如果沒有郭子儀,平叛八年也不止。

18樓:丨千里快哉風丨

安史之亂,叛軍準備有序。他們經過了周密的安排,加上,唐朝已經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內部已經變得更加腐敗,府兵制的崩潰使得他的冰原缺少不急大問題,另外一方面均田制的崩潰讓他的經濟缺少了支柱。

19樓:

唐朝的安史之亂,成了盛唐和晚唐的分界線,李隆基帶著唐朝走上了巔峰,但是也拉著唐朝跌入了谷底。他一向信任的安祿山聯合史思明,給了盛唐一個重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但是,安史之亂雖然名義上是安祿山史思明作為頭領,但實際上安祿山在叛亂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就被殺了,可為什麼平定叛亂卻總共用了八年的時間?

安祿山的死,是因為自己的兒子。安祿山常年寵愛自己的小兒子,這樣勢必會引起其他兒子的不滿,二兒子安慶緒就心懷怨憤,為後來殺掉安祿山埋下了隱患。安祿山身體肥胖,已經到了沒辦法穿衣服的地步,需要好幾個人一起伺候才能穿上,再加上視力逐漸模糊,身上還長滿了塊狀毒瘡,脾氣也因此越來越差,經常打罵別人,就算是自己的謀主也不例外。

安祿山打了謀主嚴莊之後,嚴莊也是懷恨在心,聯合安慶緒想要殺掉安祿山。他們又找到了安祿山貼身的宦官李豬兒,安慶緒在門外放風,嚴莊和李豬兒進入安祿山的營帳,用刀砍死了安祿山,因為他行動不便又雙目失明,只能是任人宰割的份,死後草草掩埋,安慶緒繼承安祿山的位置,整日飲酒作樂,也沒有一點領導人的樣子。

不過,這個時候距離安史之亂結束,還有六年的時間,為何安祿山都死了,還是用了那麼久才平叛?因為唐朝內部的混亂。唐玄宗的糊塗,唐肅宗的多疑,導致唐朝朝局不穩,就算是沒了安史之亂,唐朝也不會安靜下來,各方勢力還是在爭奪,史思明又殺了安慶緒,繼續作亂,最後又被自己兒子殺了,換頭領換的非常勤,這雖然對唐朝來說不是壞事,但是他們自己還沒捋清楚。

唐肅宗對很多人抱有疑心,不能全然信任,導致唐朝軍隊被叛軍擊敗,原本有很多很好的機會可以儘早結束叛亂,但是自己內部不齊,又如何去對抗外敵,這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什麼影響,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怎樣的影響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我認為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極為不利影響,使唐朝由盛轉衰,開始走下坡路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怎樣的影響 是...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怎樣的影響,安史之亂對唐朝和唐朝人民的影響

是唐朝的轉折時期,大唐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前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是大唐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制高點,安史之亂摧毀了盛世,之後雖然被平復但大唐再也沒有盛世氣象,地方豪強層出不窮,統 發沒有力度以致唐滅,天下戰亂無窮。第一,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第二,安史之亂,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第三,階級...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沉重的打擊,他是如何在安史之亂後還能延續百年的

雖然安史之亂至民不聊生,但是唐朝在當時終歸是國力強盛的國家,積攢的國庫依然是10分的充裕,所以雖然是給安史之亂給大唐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是依然延續了百年之久。與各方諸侯實力還是相互制衡的,出於利益考慮,並沒有群起圍攻,在地方上割據節度使等等才能繼續延遲百年。因為安史之亂群雄四起,諸侯之間相互抗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