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生活達人小導師
《漁歌子》他是一個詞牌名,在宋朝時期很多人喜歡與一個子為詞牌名,然後他從通過就是這個4萬名來訴說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身處環境。
2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3樓:清晨在雲端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父詞」「秋日田父辭」等。以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為正體,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另有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等變體。
代表作品有李煜《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孫光憲《漁歌子·泛流螢》等。
4樓:小萵瓜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區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
「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閒著,他們也忙碌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
」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漁歌子這首詩的情景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
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漁歌子》寫了哪幾個景物?描寫的景物有什麼色彩?景物有什麼特徵?透露出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5
6樓:黃州秀才
塑造出漁翁的形象「西塞山前白鷺飛」,先寫遠景山光:細雨中遠處的山巒更顯得青翠,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桃花流水鱖魚肥」,再寫近景水色:
岸邊紅豔的桃花與河中碧綠的流水互相映照;春汛期間,鱖魚正肥,那魚兒在水中游動,還不時地躍出了水面。這兩句自然風景描寫:先遠後近,層次清楚;寫出青的山,白的鷺,紅的花,碧的水,色調和諧(板書:
色調和諧);靜的,寫出山和桃花,動的,寫出飛翔的白鷺,流動的河水和遊在水中、躍出水面的鱖魚,動靜相映(板書:動靜相映);描寫出了一幅絢麗優美的江南水鄉風景畫(板書:環境如畫)。
(4)這首詞怎樣由描寫自然風景過渡到描寫垂釣的漁翁?塑造出了漁翁什麼樣的形象?
寫自然風景結於「鱖魚肥」,自然地引出了垂釣的漁翁。「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頭戴著「青箬笠」,身披著「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垂釣,連一點兒回去的意思都沒有,塑造出了漁翁神態從容、心情安適,陶然於垂釣之中的形象(板書:神態從容 心情安適 陶然垂釣)。
(5)這首詞抒發了詞人什麼樣的情趣?
這首詞在如畫的環境中塑造出漁翁的形象,抒發了詞人厭惡黑暗官場、喜愛隱居生活的情趣(板書:厭惡黑暗官場喜愛隱居生活)。詞中的漁翁可能就是自號「煙波釣徒」的詞人自身。
「不須歸」,詞人已經陶醉於隱居垂釣之樂,永無再回黑暗官場之意了。
(6)指定學生二人朗讀這首詞。
要求舒緩清朗,讀出詞中的情趣。
7樓:胡嘉琪
① 這首詞塑造出什麼形象?
塑造出漁翁的形象(板書:漁翁)。
② 這首詞前後兩句各描寫什麼?
前兩句描寫自然風景,後兩句描寫垂釣的漁翁。
③ 前兩句怎樣逐步描寫自然風景?描寫出了什麼樣的自然風景?
「西塞山前白鷺飛」,先寫遠景山光:細雨中遠處的山巒更顯得青翠,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桃花流水鱖魚肥」,再寫近景水色:
岸邊紅豔的桃花與河中碧綠的流水互相映照;春汛期間,鱖魚正肥,那魚兒在水中游動,還不時地躍出了水面。這兩句自然風景描寫:先遠後近,層次清楚;寫出青的山,白的鷺,紅的花,碧的水,色調和諧(板書:
色調和諧);靜的,寫出山和桃花,動的,寫出飛翔的白鷺,流動的河水和遊在水中、躍出水面的鱖魚,動靜相映(板書:動靜相映);描寫出了一幅絢麗優美的江南水鄉風景畫(板書:環境如畫)。
(4)這首詞怎樣由描寫自然風景過渡到描寫垂釣的漁翁?塑造出了漁翁什麼樣的形象?
寫自然風景結於「鱖魚肥」,自然地引出了垂釣的漁翁。「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頭戴著「青箬笠」,身披著「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垂釣,連一點兒回去的意思都沒有,塑造出了漁翁神態從容、心情安適,陶然於垂釣之中的形象(板書:神態從容 心情安適 陶然垂釣)。
(5)這首詞抒發了詞人什麼樣的情趣?
這首詞在如畫的環境中塑造出漁翁的形象,抒發了詞人厭惡黑暗官場、喜愛隱居生活的情趣(板書:厭惡黑暗官場喜愛隱居生活)。詞中的漁翁可能就是自號「煙波釣徒」的詞人自身。
「不須歸」,詞人已經陶醉於隱居垂釣之樂,永無再回黑暗官場之意了。
(6)指定學生二人朗讀這首詞。
要求舒緩清朗,讀出詞中的情趣。
漁歌子的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8樓:大愚若智
漁歌子的作者是張志和,是唐代的。
《漁歌子》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
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簡析: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9樓:課文與閱讀
漁歌子作者是張志和,唐代人。
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
漁歌子描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漁歌子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季的景色,也表現
漁歌子 西塞來山前白鷺飛自 張志和西塞山前bai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du。青箬zhi笠,綠蓑衣,斜風細dao雨不須歸。西塞山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所以說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寫的山水畫。漁歌子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季的景色,...
《江雪》和《漁歌子》描繪的畫面有什麼不同
江雪 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 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
漁歌子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急急急
漁歌子描寫了白鷺 桃花 流水 鱖魚 微風 細雨,展現了春天裡漁翁在雨中捕魚的生動自然的景象。漁歌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裡以來 張志和 漁歌子 西源塞山前白鷺bai飛 為例進行說明,這首詞開du頭兩句寫垂釣zhi的地方dao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 水 鳥 花 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