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地盤沒佔多少?你這可是瞎說了,甲午戰爭佔了臺灣,3.6萬平方公里,九一八事變佔了東北三省,120多萬平方公里,全面侵華後又佔領了華北、華東、華中、華南、雲南等地近300萬平方公里,你算算有多少?
基本上有半個中國了。然後,就是錢,甲午戰爭之後中國賠償了2.3億兩**,之後歷次戰爭從中國掠奪的財物還要數倍於這個數字,多了去了。
2樓:甄兜仔
日本當時得到的利益都用來擴充軍隊,**,不止中國在遭殃,像越南,緬甸,寮國,菲律賓等南亞地區,都是日本的殖民地,就等於說形成了一個迴圈,日本把殖民地的資源,錢財,運輸回國,然後造更多更好的**,再來發動侵略戰爭。簡單點說,就是以戰養戰,拿別人的東西,去打別人。 (包括人)把朝鮮,韓國人編組之後,來打中國人,不然日本那麼多軍隊,你以為從哪來的?
3樓:
戚其章在《甲午戰爭賠款問題考實》一文中指出:日本從甲午開戰到馬關議和前,其軍費支出不過1.5億日元,合銀1億兩。
日本實際得到的戰爭賠款數約為銀2.6億兩,摺合日金約3.9億元。
日本還在賠款之外掠奪了大量艦船、**、彈藥、機器等及金銀貨幣,其價值約為銀8000萬兩,
摺合日金1.2億元。這樣,日本通過這次戰爭從中國所得到的現金及財物,總計合銀3.
4億兩,摺合日元5.1億元。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其數目是日本當時全國年度財政收入的6.
4倍。總之,通過這次戰爭,日本當局真正嚐到了發動侵略戰爭的甜頭,於是憑藉這筆突然而至的鉅款,進一步擴軍備戰,成為此後東亞地區的主要戰爭策源地。
4樓:
還有殖民文化,臺灣給殖民過,就會出現那麼多的親日勢力,看看阿扁當年;
不是佔了多少便宜,而是禍害了多少河山啊。
5樓:魯慧瑩
當然攫取了很多政治經濟利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地盤資源更是掠走甚多啊
6樓:匿名使用者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侵佔中國領土,剝奪中國礦產資源,中國賠償**億兩!
7樓:中華王國公爵
得了很多好處,金錢、資源、俘虜了中國許多先進**、領土
8樓:匿名使用者
便宜一點都沒佔到!!!!
9樓:閩南漢
太多了,你可以去看看中國近現代史就知道,會讓你想哭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賠款.資源.領土
11樓:神馬妞兒
擄掠了部分中國人的精神!!!
中日甲午戰爭和九一八事變日本發動兩次侵華戰爭的共同點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都發生在中國境內。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是發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中日之間大的戰爭主要有兩次,一次是1894-2023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一次是1931-2023年(特別是1937-2023年)的日本侵華戰爭。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2023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佔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
13樓:匠欣獨運
中日之間大的戰爭主要有兩次,一次是1894-2023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一次是1931-2023年(特別是1937-2023年)的日本侵華戰爭。
共同點第一,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都發生在中國境內。
第二,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是發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
第三,日本兩次侵華戰爭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原因: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經濟落後,而落後就要捱打,一直遭受西方列強以及日本的侵略;日本史中國的近鄰,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躋身列強,但是由於國土和資源狹小,一直對想要獨佔中國,使中國成為其市場和產量傾銷地。企圖通過侵略中國達到稱霸世界的野心。
14樓:狙神哥
共同點就是都是日本乾的。甲午戰爭是侵略朝鮮,後期侵略中國,九一八事變是區域性武裝衝突還沒上升到戰爭的級別。
15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就是日本實力強於中國。日本發動這兩次戰爭的共同點(1)經濟大幅衰退,物價飛漲。天災人禍,糧食減產(2)軍國主義掌權(3)都是找藉口,偷襲作戰(4)都是中國內亂,政局不穩之時(5)策劃已久(6)尋求速勝(7)都是要轉嫁矛盾,掠奪資源(8)總體實力,裝備現代化方面均強於中國
16樓:spiele斯基
為了擴大日本領土,權利範圍
從鴉片戰爭到後來的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等,歷次戰爭
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是什麼?
17樓:超級比克大魔王
原因一:需要資源
日本除了漁產品特別豐富以外,基本沒什麼像樣的大型礦產。而中國早在魯迅的時代,就已探明的煤礦儲量夠全世界用幾百年了。再加上遼寧的鐵礦等。
中國有著開啟資本主義工業大生產的除了石油以外,幾乎都有。所以,日本急需離本土近大型的礦區。
原因2:需要市場
那時候的日本跟現在的中國一樣。都是出口產品多,賣到國外去,厲害的國家抵制你的產品。所以,就要欺負一些人口多,而且國力弱的國家,逼著他們來買自己的工業品。
你看跟現在的中國情況一樣的。好多產品物美價廉的,然後拉到美國去賣,美國人說你傾銷,所以不讓你賣。日本當年的做法就是,不讓我賣?
我把你打服了,看你買不買?
原因三:需要人口和土地
日本以幾千萬人口,就想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到時候糧食不夠、兵員不夠都會是問題。所以需要征服整個東亞,以擴充自己的兵員。
並且日本耕地有限,獲取東亞地區的耕地以支援日本戰爭,對它們而言是必須的。
18樓:聽風之小豬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
根本原因:根據既定國策,日本在2023年東方會議上確定「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
現實原因:受202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面臨嚴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
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另一方面,國民**正全力圍剿紅軍,中國的內戰為日本侵華提供了可乘之機。
19樓:律依煒
1.日本對領土的渴求欲相當大,當時中國地方大,底子弱,文化相近,是最理想的殖民地
2.當時正是全球經濟危機,日本也受到巨大沖擊,當時其內閣成員被少壯派軍人控制,想通過戰爭方式解決生產力過剩,擴大市場的目的(相對的,美國是通過經濟改革走出困境)
3.如果能夠完全佔領中國,日本在當時的世界政治中的分量就加大了,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說到底,戰爭總是為政治所驅使,政治總是為利益所驅使
20樓:伍鴻耀
最主要原因有兩條:
1。中國地大物博,日本因為本身有島國的限制,除了漁業資源比較豐富以外,其他經濟發展必須的礦物,石油,樹木等其他資源缺乏。 所以日本必須擴大自己的海外領土來獲取日本完成工業革命的過程和維持國內的經濟增長。
2。中國的軟弱,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國內人民矛盾不斷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的實力越來越弱而且長期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盤剝。
同時中國本身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和可供發展的土地。中國已經顯然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陷餅。
在西歐各國開始對中國進行侵略和對中國的資源進行剝削以後,日本人看到了時不我待的迫切情況,所以必須儘快開始對華侵略以取得中國的自然資源來維持國內經濟發展。 而且中國是離日本最近的國家之一,攻佔中國的資源十分有利於運輸和加強對所佔領資源的控制。
從侵華目的,所處歷史時期和基本特徵三個方面比較兩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不同點
21樓:匿名使用者
兩次鴉片戰爭是在清末的時候英國為了開拓殖民地,積累資本所發動的,是一場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目的還是對中國進行掠奪,發生在洋務運動末期,這場戰爭使李鴻章苦心經營的洋務運動成果毀於一旦,是日本走軍國主義路線的表現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當時的義和團運動所發起的,當時各地反對帝國主義的起義頻發,是西方帝國主義對中國無端侵略所造成的後果,這場戰爭簽訂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這可是我的純手打,原創,請採納
22樓:愛在潛伏
侵華目的:兩鴉,都為了開啟中國市場,掠奪原材料。
甲午,日本發展資本主義,國內市場、資源狹小,目的是開啟中國市場,掠奪原料。
八國,掠奪中國原材料等,從中獲益。
基本特徵:二鴉,簽訂不平等條約,開口通商、賠款。
甲午,割地,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八國,不像以往,具有強烈政治色彩,徹底控制清**,控制中國。
歷史時期:二鴉,英發發展資本主義,需要原料和市場,二中國處於封建社會衰落的末期。
甲午,日本發展資本主義,國內市場、資源狹小,明治維新後,制定大陸政策,蓄謀
己久的了,此時清**腐敗,國力衰弱。
八國,中國此時半殖半封程度加深,八國趁火打劫,從中獲益。
23樓:匿名使用者
嚯,這題目夠大的,慢慢熬吧,這倒是也容易寫,自己把這幾次戰爭的始末,原由,侵略國的戰略目標和既得利益找出來,然後一比對。肯定不一樣的
24樓:匿名使用者
這要是寫出來,完全是**水平啊,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各
25樓:匿名使用者
鴉片戰爭 1840------1842 《南京條約》及其附屬條約 影響: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同美英法俄羅 分別簽訂了條約 影響: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甲午中日戰爭 2023年7月末~2023年4月 《馬關條約》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清華
1900 《辛丑條約》 影響:使清**完全淪落為洋人統治國人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正式形成
左宗棠收復新疆意義
第一 ,促進了祖國統一
第二,讓中國在中亞有了話語權,新疆是中亞之重
第三,中華文化得以保全,新疆文化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
清朝北洋水師為什麼在甲午海戰中會慘敗?
海軍實力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卻在甲午海戰中輸得那麼慘,原因為何?1894年9月17日,中國和日本在黃海北部一帶,爆發了一次激烈的海戰,史稱 甲午海戰 在這次海戰中,清軍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導致清 被迫與日本簽訂 中日馬關條約 從此喪權辱國。清朝海軍在此次海戰中的表現,可謂窩囊透頂,大丟中國人的臉...
歷史課本上面寫著的甲午海戰鄧世昌和他的戰友都死了。居然課本上寫著他在船上說的話和他如何攻擊敵人
按照鎮遠艦副艦長馬吉芬的回憶,致遠艦有7名生還者。另外鄧世昌落水後,僕從劉忠遊近遞來救生圈,被鄧推開,之後劉生死不詳。所以應該是有親歷者活下來的。這其實只是一個合理的推論結果 可以設想在此情此景 鄧世昌為了激勵官軍士氣準備拼死一戰的時候 會說怎麼樣的話 而在後人看來他們確實是以馬革裹屍的精神撞擊日艦...
甲午戰爭時日本內閣成員,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擔任日本首相的是
伊藤博文 大隈重信 山縣有朋 鬆方正義 大山巌 西郷従道 山田顕義 森有禮 黒田清隆 榎本武揚 土方久元 谷干城 明治時期 1 第1次伊藤內閣 1885年12月22日 1888年4月30日 伊藤博文 2 黑田內閣 1888年4月30日 1889年12月24日 黑田清隆 3 第1次山縣內閣 18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