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古代例子,關於古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2022-03-06 23:46:25 字數 2259 閱讀 5606

1樓:

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孔明退司馬

2樓:慕楠or悅

郭嘉獻計等袁紹兄弟內訌,曹操再出兵一舉殲滅。

關於古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麥丘之戰,樓主根據情況縮寫http://tieba.baidu.

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樂毅破齊後,惠文王命趙奢為將,攻齊的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

趙奢一到麥丘,就命令進攻。趙括認為,採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難在一個月內攻下麥丘的。從種種跡象來看,麥丘的糧食儘管還沒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

趙括希望父親先搞清楚情況,暫停進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趙奢下令攻城。趙軍沒有攻下麥丘。

趙奢詢問抓到的俘虜,向他們瞭解城中的情況,可是俘虜不說。趙括每天給這些俘虜飯吃,對他們很客氣,還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帶回城中給家裡人吃。於是,俘虜中有人悄悄地告訴趙括,城中的糧食不多,都被齊軍控制。

百姓早已斷糧,已經開始吃人了。趙括問齊軍還能守多長時間。俘虜說還能守幾個月。

於是趙奢聽從趙括的建議,停止進攻,把俘虜全部放了回去。俘虜回去後,說這支趙軍很客氣,沒有侮辱他們,還讓他們吃飽,讓他們帶糧食回來。城裡的百姓有的就想出來投降趙奢了。

齊將見俘虜給城中帶來了騷動,便將他們都關了起來。士兵和百姓對此都有怨言。趙奢讓圍城的趙軍用拋石機把糧食拋入城中。

趙軍每天把糧食拋入城中後,就回營休息,也不向城中說什麼。這樣過了幾天,守城的齊軍派代表把這些糧食送回來,對趙奢說趙軍要戰就來攻,不要再拋糧食了。趙奢讓他回城裡等著,但卻並不進攻,只是隔了幾天才繼續向城裡拋糧食。

這樣又過了幾天,守城的齊將派代表來閼與趙奢擇日決戰,但趙奢聽從趙括的意見,拒絕與他見面。過了幾天,麥丘的人殺了守城的齊軍將領投降了。趙括的辦法奏效了,趙奢暗暗佩服這個兒子比自己強。

惠文王對趙奢能夠在不到一個月就攻下麥丘而且**很少的事蹟感到很好奇。趙奢就對他講了這是趙括的辦法,惠文王重賞了趙奢和趙括。

4樓:肥靖友水冬

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孔明退司馬

「不戰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5樓:陶短房

許多後人解讀為「孫子主張儘可能避免直接戰鬥」,事實上讀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會明白,孫子不僅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

此句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①;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②;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種望文生義並無大錯,結合前後文就滿擰的典故誤讀是很多的,比如《孫子兵法》中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被許多後人解讀為「孫子主張儘可能避免直接戰鬥」,甚至認為孫子有「和平思想」,事實上讀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會明白,孫子不僅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還是世界上最早系統提出「因糧於地」(在敵佔區籌措給養,說通俗點就是燒殺搶掠)的「總體戰專家」。不過孫子兵法是一部哲學性很強的軍事理論書籍,十三篇各自成篇,分別闡述軍事哲學的不同側面,上面這段話見於《謀攻篇》,談得就是戰爭準備的要領和注意事項,在這裡提出慎重開戰、做好充分準備是順理成章的——但硬把這幾句單獨拎出來,當作《孫子兵法》甚至孫武思想的核心,就有些扯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論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屬於軍事上的理想境界對嗎?

6樓:捻花和尚

這是《孫子兵法·謀攻》裡的一句,多年被奉為名言。但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屈」多年被曲解,「屈」這裡做「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說,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包括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

接下來,就有可能實現「不戰而勝」的目標,而不能將之單獨提出來理解。例子還是有的,呂蒙「白衣渡江」,虞翻的一封信讓士仁涕淚橫流而出降,之後帶士仁說糜芳,糜芳降,公安、江陵不戰而得。

7樓:暴風零二四

成功的例子很多呀,它還有一個說法叫「上戰伐謀」歷史上聯橫作虎,都屬於這種例項。比如三國時曹魏利用孫吳殺掉關羽。諸葛亮空城計。

現在美國搞的各種政治顛覆都是這個理論。「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不用戰爭解決政治問題是最理想境界,已方不用**和戰爭費用,沒有損失,但達到了政治目的或軍事目的,而且成功地把矛盾輸出對敵對方。敘利亞的內戰也是一些國家暗中鼓動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勝於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孫子曰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戰略理論。從實際的條件而言,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 從實際的力量而言,敵我力量對比的話,我軍在數量上要多於敵軍 從實行的手段而言,一是伐謀,一是伐交 從實行的範圍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