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扎西德勒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的危險區範圍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前者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質體(危險源)及其影響範圍(危險區),採用地質災害危險源識別方法和地質災害危險區範圍**方法。後者是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用災情和險性大小來評判。
2樓:想你的滏
釋文:又稱地質災害災變評價。在查清地質災害活動歷史、形成條件、變化規律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危險性評學科:
自然災害與防治價。主要是對地質災害活動程度和危害能力的分析評判。反映地質災害活動程度的基本指標是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或活動規模)、活動頻次(或地質災害的發展速率)、活動範圍以及延續時間等。
不同地質災害的具體指標不同:如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活動程度指標為災害體體積和一定時問內災害發生的頻次;地面沉降、海水人侵等累進性地質災害為災害範圍、強度(地面沉降的累計沉降量、海水入侵的氯離子含量等)、發展速率。反映地質災害危害能力的基本標誌是地質災害事件的危害範圍與危害強度;對於一個地區來說,則是不同強度危害區的分佈情況。
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歷史災害危險性和潛在災害危險性。歷史災害危險性是指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通過對歷史災害的調查分析確定。潛在災害危險性是指那些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在調查歷史地質災害規律和地質災害活動條件的基礎上分析確定。
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確定地質災害活動引數,圈定地質災害危害範圍,劃分危害強度,編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割槽圖。其目的是為評價地質災害破壞損失程度以及規劃、部署、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3樓:平平安安
地質災害危險性:
①地質災害危險源及其危險區範圍。
②危險區內災情統計。
③人口分佈密度圖。
④財產分佈密度圖。
⑤地質災害承災體易損係數。
⑥危險區險情計算。
⑦根據災情大小和險情大小判定其危險等級。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危險性評估
4樓:池善
地質災害潛在危險性評估是指未來時期將在什麼地方可能發生什麼型別的地質災害,其災害活動的強度、規模以及危害的範圍、危害強度的一種分析、**。地質災害潛在危險性受多種條件控制,具有不確定性。地質災害活動條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點,地質災害潛在危險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氣候條件、水文條件、植被條件、人為活動條件等。
歷史地質災害活動對地質災害潛在危險性具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具有雙向效應,有可能在地質災害發生以後,能量得到釋放,災害的潛在危險性削弱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週期性活動特點,災害發生後其活動並沒有使不平衡狀態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災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條件下將繼續發生。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方法主要有:發生概率及發展速率的確定方法,危害範圍及危害強度分割槽,區域危險性區劃等。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專案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的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主要依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檔案要求,相關技術要求依據《通知》附件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通知》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分級進行;對承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報告應經具有資格的資質災害防治專家進行審查;對評估成果實行備案制度。
評估成果根據評估級別的不同分別由縣級、市級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並按要求抄報部、省、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符合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包括下列內容:
(1)闡明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基本特徵
(2)分析論證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現狀評估、**評估和綜合評估
(3)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措施與建議,並作出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結論。
5樓:平平安安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範圍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地質災害危險性:
①地質災害危險源分佈範圍及其危險區範圍。
②災情統計。
③險情計算。
④根據災情和險情,評定其危險等級。
參見中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應包括的主要內容
6樓:中地數媒
1)前言(任務由來、評估目的與任務、評估範圍、建設工程概況、評估工作概況、前人研究程度、執行的技術標準、評估級別、評估工作手段、工作量及質量評述);
2)自然地理概況;
3)地質環境;
4)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5)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6)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7)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建議;
8)建設用地的適宜性評估;
9)結論與建議。
評估報告應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平面圖和剖面圖。分割槽分段評估的,應附相應的分割槽分段評估圖和反映區段地質環境特徵的典型縱、橫剖面圖。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相關法規有哪些
7樓: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防止地質災害,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第三條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
第四條 地質災害按照人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四個等級:
(一) 特大型: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二) 大型: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
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三) 中型: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
上500萬元以下的;
(四) 小型: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第五條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在劃分**和地方事權和財權的基礎上,分別列入**和地方有關人民**的財政預算。具體辦法由***財政部門會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制定。
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採取措施,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條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第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地質災害防治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的科學知識。
8樓:孤獨的狼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又稱地質災害災變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是在查清地質災害活動歷史、形成條件、變化規律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危險性評學科,主要包括自然災害與防治價。該評價主要是對地質災害活動程度和危害能力進行分析評判。
地質災害簡介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溼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火山、地熱害等。
危險性簡介
又稱地質災害災變評價。在查清地質災害活動歷史、形成條件、變化規律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危險性評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價。
主要是對地質災害活動程度和危害能力的分析評判。反映地質災害活動程度的基本指標是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或活動規模)、活動頻次(或地質災害的發展速率)、活動範圍以及延續時間等。不同地質災害的具體指標不同:
如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活動程度指標為災害體體積和一定時問內災害發生的頻次;地面沉降、海水人侵等累進性地質災害為災害範圍、強度(地面沉降的累計沉降量、海水入侵的氯離子含量等)、發展速率。反映地質災害危害能力的基本標誌是地質災害事件的危害範圍與危害強度;對於一個地區來說,則是不同強度危害區的分佈情況。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歷史災害危險性和潛在災害危險性。
歷史災害危險性是指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通過對歷史災害的調查分析確定。潛在災害危險性是指那些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在調查歷史地質災害規律和地質災害活動條件的基礎上分析確定。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確定地質災害活動引數,圈定地質災害危害範圍,劃分危害強度,編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割槽圖。
其目的是為評價地質災害破壞損失程度以及規劃、部署、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的相關規定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專案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的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主要依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檔案要求,相關技術要求依據《通知》附件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通知》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分級進行;對承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報告應經具有資格的資質災害防治專家進行審查;對評估成果實行備案制度。
評估成果根據評估級別的不同分別由縣級、市級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並按要求抄報部、省、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符合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包括下列內容:
(1)闡明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基本特徵
(2)分析論證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現狀評估、**評估和綜合評估
(3)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措施與建議,並作出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結論。
相關條例
2023年11月19日中國***第29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23年11月24日溫家寶總理簽發***第394號令,予以公佈,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主要確立瞭如下三項原則
一是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人民**負責治理;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
三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管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的五項主要的法律制度
一是地質災害調查制度。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全國的地質災害調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本主管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二是地質災害預報制度。預報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災範圍和影響程度等。地質災害預報由縣級以上人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氣象主管機構釋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預報。
三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建設專案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是對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其資質條件進行審查合格,並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後,方可在資質等級許可的範圍內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業務。
五是與建設工程配套實施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時"制度。即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
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此外,條例還明確了違法責任的追究。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主要規定了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一)刑事責任;(二)民事責任;(三)行政責任。
什麼專案是要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範圍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 和財產損失。前者危險源為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 地質體 可通過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判來尋找地質災害危險源 後者為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大小來反映。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擬建的工程專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為什麼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在...
的火災危險性表現在哪些方面,火災的危險性有哪些
天然氣的火災危險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易燃。天然氣和一定的空氣混合後,遇到明火或者達到645 c以上即刻就會燃燒,同時消耗大量的空氣。易爆。在密閉空間中天然氣的濃度達到5 15 遇到明火或者溫度達到645 c以上就會 有毒。天然氣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氫和其他一些雜質氣體,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火災的危...
植髮危險嗎,植髮會有危險性嗎?
植髮手術只要在正規 專業的醫院進行,手術的感染率低於0.1 安全係數高。植髮是一項非常精細的顯微外科手術,通過特殊小口徑器械提取患者後枕部健康毛囊組織,經過對毛囊組織的仔細培養和清潔,最後移植到脫髮區域。手術時間在3 6個小時左右,手術結束後即可回家,不需要住院。一般在術後的第四天便可以洗髮,十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