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的寫景特色,醉翁亭記寫景有什麼特色?

2022-03-04 07:35:35 字數 6117 閱讀 3320

1樓:匿名使用者

《醉翁亭記》不僅是一首千古傳誦的遊記,也是一篇具有積極思想意義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一、描繪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都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沒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統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風光綺麗,蒼翠欲滴,以群山為背景,釀泉環繞而過,一座四角翹起的亭子立在上面,這樣,無山,則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立,無亭,則山泉失色。

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一應俱全,構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作者筆下的朝暮和四時之景,也都是優美的風景畫。

二、勾勤了一幅「與民同樂」的風習畫

文章先寫滁人之遊,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遊樂圖,在這幅圖畫中,有「負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後應,往來不絕,十分熱鬧,這個場景在太守眼裡,應更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寫宴飲之樂,宴飲所需,無論是酒還是魚,是肉還是菜,都是就地取材,這樣意在誇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簡樸。同樣,宴飲之樂也沒有王公貴族府第宴飲的奢華,但這是在滁州的土地上與滁州的老百姓一起宴飲的這種樂趣,也是王公貴族夢想不到的歡樂,作者在這裡勾勒出了「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的遊樂風習畫。

三、積極的人生態度

范仲淹等推行的「慶曆新政」失敗,他們相繼貶職,歐陽修因上書替他們辯護,被貶為滁州知府,一般被貶的人都是悲觀,彷徨,沉迷於山水。而歐陽修卻不同,他雖然被貶,但他沒有就此沉淪,而是與滁州人民同樂,將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歸功於宋王朝的休養生息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歐陽修在謫居時期人生態度是積極的,與一般的遷客不同,他的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

四、精巧的結構

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作者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寫遊人是人情之樂,寫宴飲,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婉轉,飛蕩林間,顯示「禽鳥之樂」更是為著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遊而樂」,文章運用層層烘托的方法,顯得含蓄委婉,文章結構嚴謹,處處注意前呼後應,無懈可擊。

五、出色的語言

《醉翁亭記》的語言極有特色,格調清麗,遣詞凝鍊,音節鏗鏘,既有圖畫美,又有**美。文中語言駢散結合,節奏富於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成誦,語言凝鍊精粹,抑揚頓挫,鏗鏘悅耳,全文創造性地運用二十一個「也」字,一貫通篇,毫無重複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

總之,《醉翁亭記》是篇富有詩情畫意,清新明麗的優美遊記散文,無論是藝術性,還是思想性都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2樓:陳琅讀詩

醉翁亭記——宋·歐陽修

3樓:朱蓮璧合

這篇文章的寫景——詩情畫意,秀麗多姿

一、優美的意境,情景交融,意境相諧

山水相映、朝暮變化、四季變幻、動靜對比

二、精巧的結構,散中有神,散而不亂

金線串珠、曲徑通幽、呼應有方、語言凝練清新

醉翁亭記寫景有什麼特色?

醉翁亭記景物描寫突出什麼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醉翁亭記》第二段首先描寫了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

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次描寫了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去,描下了四季的景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

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悅目,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

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于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

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譁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

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5樓:教育達人任老師

回答《醉翁亭記》第二段首先描寫了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

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次描寫了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去,描下了四季的景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

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悅目,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

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于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

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譁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

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醉翁亭記所見什麼景物和寫景特點

6樓:魏志卿

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

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

「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

這裡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臺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臺增趣。

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

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變化。「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

作者在這裡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扇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

同時,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海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冽。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散文寫景繪境最忌呆板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

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鬱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

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于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

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譁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

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醉翁亭記第一段,寫景的特色是什麼

7樓:師漾包凌柏

作者先由滁州寫到琅琊山,在寫到琅琊山的泉,最後寫到了泉邊的醉翁亭。

由遠及近,層層遞進。描寫形象,富有動感。

又寫了山間景色朝暮的變化,四季景色的變化,作者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安靜,和平

。緊接著作者突出了一個「樂」字,渲染出一幅恬靜的畫面——滁人遊山之樂於太守宴遊之樂。並且作者寫景始終與敘事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作者與自然界,與人之間的和諧,含蓄地點明瞭自己的思想感情。

28醉翁亭記 本文在描繪各種景色時的順序分別是怎樣的?在寫景上有什麼特色

8樓:阿沾愛教育

1、寫亭的環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作。本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擊的複雜感情。

全文描寫醉翁亭秀麗的環境、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和遊人的山水之樂、遊宴之樂,表現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抒發了他貶謫後的抑鬱心情。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慶曆五年春,歐陽修由於聲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貶斥,出知滁洲,本文作於到滁州的第二年。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時,體現儒家的傳統思想,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

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

「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風光秀麗,迤儷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圈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

這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構成詩一般的優美意境。

朝暮變化之美。「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陰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

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以不同的景象寫出了相異的境界。

作者簡介: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2023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

政治上曾支援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

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

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改寫醉翁亭記現代文,改寫《醉翁亭記》散文

醉翁亭記周圍景色美不勝收,朝暮,四時之景變幻莫端,佇臨於此,如臨仙境一般.清晨,當太陽公公漫漫悠悠地從地平線 躍 出,當第一縷溫柔的光輝 射 到樹林裡,剛才還瀰漫於樹林裡的一團團的霧氣像一個調皮的小孩 跑 的無影無蹤 傍晚,當太陽公公剛剛害羞地落到地平線時,煙雲們環抱著聚在了一起,像是在商量 它們擋...

醉翁亭記之的意思,醉翁亭記裡所有的而字都是什麼意思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

醉翁亭記體現歐陽修什麼性格特點,醉翁亭記體現歐陽修什麼性格特點

一 體現了歐陽修如下性格特點 1 坦然面對現實,承認並尊重既有事實 2 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度自覺 獨立的理性思考與批判反思能力 3 不唯我獨尊,平等對待他人,理解並尊重他人的人生選擇 4 意識到自我的侷限性,勇於承認錯誤,勇於自我否定。二 相關資訊 1 醉翁亭記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