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陽曆,古代中國沒有現在的陽曆(公元紀年),那為什麼二十四節氣剛好是陽曆的那幾天呢?

2022-03-03 11:08:29 字數 4125 閱讀 2152

1樓:

中國有陽曆,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陽曆制定的,我們現在用的是公曆,習慣稱為陽曆。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民間都是用農曆,主要是因耕作而定的歷法,官方多用帝王年號,如天成五年,乾隆十六年等。陽曆是建國了才有的。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陽曆才兩千多年,中國的歷史是五千年。

古代中國沒有現在的陽曆(公元紀年),那為什麼二十四節氣剛好是陽曆的那幾天呢?

古代中國沒有陽曆,為什麼古代就有24節氣?那時是怎麼計算的?

5樓:小螞蟻爬爬賽

古代,二十四時節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每個等分又有個「中氣」,共24等分。古代計算二十四時節需要專業工具和知識,所以一般以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為準的。

古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6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陰曆、陽曆之分,單知道在中國用陰曆,在西方用陽曆。

陰曆是按照月相來定義的,也就是以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然後把那麼12個月(閏年13個)拼一起叫一年。

陰曆的特點是月的意義,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圓。相反的,年就沒有意義(不是指文化),只是月的集合。

陽曆是按照季節來定義的,也就是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然後把這一年分成大致相等的12塊,每塊叫一個月。

陽曆的特點是年的意義,所以每個時段的季節都差不多。相反的,月就沒意義了,只是年的均分。

所以陰曆與陽曆都各有缺陷,而且是一個至今無法完善的缺陷,你會說誰更科學?

在中國古代,對於陽曆的天文知識瞭如指掌,所以才制定了24節氣以跟地球公轉位置對應(每150一個節氣),所以才出現了節氣與陽曆日期能匹配、與陰曆日期卻無法對應的現象,至於有人因此提出陽曆更科學一說,純粹是曆法知識嚴重缺乏的表現。

中國的舊曆法其實不是完全的陰曆,專業術語是「陰陽曆」。純正的陰曆是每12個月一年,所以若干年後會出現一月在暑天的情況。

為了改變這種格局,中國就想出了閏月的方法,一旦陰曆日期超出季節一定範圍,就用閏月將之拖後,使之不會偏離太多,用個時髦的詞語叫「反饋」。

而且舊曆法還加入了24節氣這種方式,巧妙的將陽曆曆法融入到陽曆中,大大的方便了農耕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中國古代有陽曆嗎?

7樓:匿名使用者

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通常所說的陽曆,即格里曆,為現行公曆。一年有365.

242199174 日。就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2023年)起採用公曆月、日。

中國古代彝族太陽曆,將一年分為10個月。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為過年日,不計算在10個月之內。

中國元代郭守敬、王恂等人制訂的《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2422僅差26秒,精度與公曆(《格里曆》)相當,但比西方早採用了300多年。

中國的農曆實際屬於陰陽曆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所以也叫"陰曆"),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中國的藏曆也是陰陽合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中國古代用陰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

我們祖先把五天叫一候、三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為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曆法文明古國,中國古代當然有太陽曆了,「三代以上人人皆知曆法」,指的就是先秦時期的太陽曆法。據此,我推陳出新,復原出一部《中華太陽曆》,詳情請到「中華太陽曆吧」瞭解。

9樓:small柏

不是 首先陰曆不是中國人發明 陰曆是按月球繞地球一圈為一月一年共354天 陽曆是按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

傳統的是陰陽曆(就是常說的陰農)俗話說19年7閏 就是19年加7個閏年 如閏二月 就是兩個二月 中國、日本、朝鮮、及中東以色列也用 陰陽曆 好像也叫夏曆 春秋戰國就有了 傳統文化

10樓:萊克攸

古代的中國陽曆,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陽曆。直到今天,它所具有的科學性,仍然是世界最先進的。但是,人們把它遺忘了

《尚書·堯典》記述了我們的祖先已經採用「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的初始曆法。

我國古代的陽曆主要有六種: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合稱古六歷。

11樓:邂逅胡楊林

我國古代中原地區用的都是陰(殷)歷,彝族使用的是一種太陽曆。

12樓:

當然有,現在通行的農曆就是陰陽合曆,是世界上最科學最符合客觀規律的歷法。

13樓:**達人

你指的是現在的陽曆的話,古代沒有

14樓:year探索發現

我國古代用的是農曆,陽曆即格里高利曆,為現行公曆

我國是在辛亥革命後根據臨時**通電,從2023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曆的

15樓:道德福地

顯然沒有,古代都是算現在的陰曆也就是農曆。以天干地支紀年。60年一個週期也就是一甲子

16樓:獨行蟻_蟻巢

沒,陰曆是中國本土的,陽曆就是公立,是孫中山引進的

中國古代使用陽曆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陽曆的使用可以說開始於明末

《崇禎曆書》是一部中國比較全面的介紹歐洲天文學知識的著作,由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湯若望等人編譯,從明代(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崇禎二年(公元2023年)到崇禎七年(公元2023年),歷時5年。

《崇禎曆書》包括46種,137卷,全書分節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關於曆法的,後者是關於天文學理論、天文數學、天文儀器的。書中大量引進了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明確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計算方法上,介紹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在座標系方面介紹了黃道座標系。

此書編就後,因反對派的干擾與明代晚期的戰亂,並沒有得到頒行,直到清代(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早期湯若望對《崇禎曆書》進行了刪改、壓縮,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並進呈清**後,才被採用,並改名《時憲曆》,正式頒行。

18樓:求知小百科

不使用,我國古代使用的是以月亮——太陰的變化規律制定的太陰曆(陰曆)

而陽曆則是西方人根據太陽變化制定的歷法即太陽曆(陽曆)或稱公曆、西元

19樓:匿名使用者

不使用,以前用的是根據月亮的陰曆,陽曆是根據太陽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就好像古代我國不叫中國卻有「中國」一詞一樣.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使用 元旦以前是春節的意思 和現在的元旦沒關係

22樓:

中國用陰曆的,其實我覺得陰曆比較準~

中國古代有陽曆嗎?

中國古代的女人為什麼不穿褲子,中國古代女人為什麼不穿褲子?

古代習俗 為何女人不穿褲子 中國古代漢武帝之前,是沒有褲子這種東東的 所以不光女人沒褲子穿,男人也一樣 在中國古代,人們在正式場合下,應採用跪的姿勢來坐,臀部放在兩腳的腳跟上。如果是兩腿伸向前坐著,叫作箕坐,是個很不禮貌的坐法,兩腿盤起來坐也是不合適的。在三國 晉朝及稍晚一些時候這種坐姿仍是在正式場...

中國古代戰爭死亡多少人,為什麼中國古代戰爭的死亡率那麼高呢

這個沒法統計,因為歷史的發展一直伴隨著大大小小的戰爭 你要看什麼戰爭,動輒上萬人有,動輒千百人也有。為什麼中國古代戰爭的死亡率那麼高呢 其實,中國古代戰爭死亡人數多,是2個原因 1.的問題。中國在戰國 時代 就很精良回了,現代出土的戰國古答劍還可以用來殺人,那剛出爐剛開刃的就不用說了,而中世紀的西方...

中國古代的建築為什麼那麼結實,中國古代的建築堪稱完美,中國古代為什麼選擇木構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學就講究精 美 實,所以建一座像茶樓這樣或者官邸 祠堂就很是費時費力,這也是古代材料比不上現代建築材料的一個證據,也沒什麼不如的 只是因為古代沒有像現代這樣的建築材料罷了,就不得不採用木 而基於木的缺點,只能在建築方法上加以彌補,經過長時間的進步 就形成了古代建築學。而且你的感覺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