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小故事有哪些?

2022-02-06 07:40:00 字數 6481 閱讀 2573

1樓:各種怪

1、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志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成年後,范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睏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

經過苦讀,范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2023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2、嚴謹治學

范仲淹替人寫墓誌銘,寫畢封好剛要傳送時,忽然想到:「這篇銘記不能不讓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銘文交給尹洙過目,尹洙看後說:

「你的文章已經很出名,後代人會以你的文章為典範,不能夠不謹慎啊。現在你把轉運使寫作刺史,知州寫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雋,但現在卻沒有這些官職名稱,後人必然心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爭論的原因啊。」

范仲淹聽後,感嘆地說:「多虧請你看了,否則,我差一點要失誤啊。」

2樓:計算小報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學舍,掃一室,晝夜講誦,其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而公益自刻苦。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於仁義。

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其事上遇人,一自以信,不擇利害為趨舍。其所有為,必盡其方,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

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能必,吾豈苟哉?」

《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范仲淹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3樓:星空遇你

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范仲淹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范仲淹的小故事有哪些?

4樓:小符學姐

1、斷齏劃粥

范仲淹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向學。在隨母親改嫁之後,范仲淹為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范仲淹此時的生活清貧無比,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分成四塊,早晚分食兩塊。

他吃粥只就一點鹹菜,然後用醋汁調和米粥,就這樣草草的將就一頓。

放在今日,主食、甜點水果一樣不缺的今日,范仲淹這樣的食物吃一頓兩頓也許還行,若是多吃幾頓,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這樣每日兩食,苦讀成才的。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故事,才有了後來斷齏劃粥這個詞語。

2、幾起幾落 百折不撓

2023年,范仲淹服喪結束.經過晏殊的推薦,他榮升祕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祕閣設在京師宮城的崇文殿中.

祕閣校理之職,實際上屬於皇上的文學侍從。 三年之後,任右司諫.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書言事更無所畏懼了。

2023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仁宗馬上派人前去救災,仁宗不予理會,他便質問仁宗:「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仁宗驚然慚悟,就讓范仲淹前去販災。

他歸來時,還帶回幾把災民充飢的野草,送給了仁宗。

范仲淹看到宰相呂夷簡廣開後門,濫用私人,朝中腐敗不堪。范仲淹根據調查,繪製了一張「百官圖」,呈給仁宗。他指著圖中開列的眾官調升情況,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

范仲淹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犯言直諫,乃至多次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為官清正

有一天,范仲淹正在廟裡讀書時,忽然看見有一隻白老鼠鑽進了地穴,他感到很好奇,於是動手將洞穴挖開,發現裡面竟有一甕滿滿的**。

當時范仲淹正缺錢用,這一甕**無疑可以極大地改善他的生活狀況,但范仲淹並沒有將這一甕**據為己有,而是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仍然將這一甕**封存埋在原處。

後來,范仲淹中了進士當了官,他當年寄住的那個廟裡的和尚想修繕寺院,便找這位當年的老房客、如今的朝廷命官「拉贊助」。

但是,范仲淹為官清正,內無餘帛,外無盈財,也不會假公濟私,慷國家之慨,用公家的錢為自己裝門面。

范仲淹後來轉念一想,廟中的老鼠洞裡不是還有一甕**嗎?此時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於是他寫了一封書信將這件事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按他所指示的地點,果然挖出一罈子**,解了寺廟的燃眉之急。

4、仲淹算命

宋朝的范仲淹從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剛好他去算命,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問那個算命先生說,「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這位算命先生可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小孩子居然開口就說要當宰相,也嚇了一跳。

跟范仲淹說,「小小年紀,怎麼口氣這麼大?」後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接著又跟他說,「不然這樣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有一點納悶,怎麼差這麼多的志願,就問他,「你為什麼挑這兩個志願?

」范仲淹就回答「因為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聽完之後很感動,一(這)個孩子念念想著要救人,所以算命先生馬上就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

5、仲淹助喪

范仲淹擔任邠州地方官時,有一天閒暇無事,帶同僚屬下登上高樓,設定酒宴,還沒有舉杯飲酒,看到有幾個披麻戴孝的人在營造下葬的器具,並沒有十分氣憤,而是急忙派人去詢問他們。

原來是一個客居在邠州的讀書人死了,準備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還沒有著落。范仲淹聽後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並給喪家一筆可觀的錢,讓他們辦完喪事。參加宴會的客人中間有的為此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5樓:ohno醬

范仲淹早年貧困,住在一姓朱的人家內,經常和一個術士往來.術士病危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兒子還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 就託付給你了!

".然後就把他的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懷中,范仲淹剛剛推辭他就死了!.後幾年中范仲淹做了諫官,而那個術士的兒子也長大了,便找到了告訴他說:

"你父親有冶金的辦法,過去他死的時候你還小,所以拜託我收藏,現在你長大了!應該還給你!".

然後那出祕方和金子給他,就和當年封存的一樣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范仲淹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蘇州吳縣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的孃家,也就是說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了,那時他的母親還很年輕,便衝破世俗的束縛,帶他改嫁到了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一帶)的朱氏家中,少年時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經常受到虐待,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傷心,便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後人敬佩他的政績和節操,便在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建祠紀念。

范仲淹身居高位,俸祿豐厚,但卻克勤克儉,省下餘資,興置義莊,賙濟宗族窮人。其子範純仁說,范仲淹「於蘇州吳、長兩縣置田十餘頃(十頃為千畝),其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計其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謂之義莊。」當時聚族而居已有九十口,則平均每人佔田八畝有餘。

歲入粳稻八百石。計口給米外,存餘糧以備荒年及喪嫁之費。范仲淹自幼雖未得到族人的幫助,卻以寬廣胸懷自願:

「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樓鑰在《範氏復義宅記》中評價道:「文正公奮身孤藐,未嘗賴宗人毫髮之力。

既達,則闔族受解衣推食之恩。」富弼撰的文正公碑銘中亦寫道:「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

既顯,門中如賤貧時,家人不識富貴之樂。每撫邊(既出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副邊防長官,對西夏作戰),賜金良厚而悉以遺將佐。在杭盡以餘俸買田於蘇州,號義莊,以聚疏屬;而無斂新衣,友人醵資以奉葬。

諸孤無所處,官為假屋韓城以居之。遺表不幹私澤。此益見其始終志於道,不為祿仕出也。

」范仲淹親自手訂義莊的管理規則,規定任何人,包括義莊掌管人犯規,由「官理斷」。他對子侄要求很嚴,囑他們「勿煩州縣」;他給諸侄寫信,再三要他們在官當廉潔謹慎,必須有鄉曲之譽,才能推薦。範氏後人繼承了辦義莊的傳統,在晚清時達到八千畝,其供給贍養的範氏族人有了數倍的增多。

范仲淹也關心蘇州的教育事業。他曾在蘇州購得南園之地,已蓋好房子,準備居住。一位陰陽家(風水先生)說,住此地「必踵生公卿」(可世代出公卿)。

范仲淹說,「吾家有其貴,孰若天下之士受教育於此,貴將無已焉。」(讓天下士人來上學,都成為貴人)正如有的學者所言,他繼承了孟軻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范仲淹鎮守邠州時,閒暇帶領部屬登上城樓準備酒宴,還沒有開始舉杯飲時,看見數十個帶孝的人正在準備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此處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準備出殯葬在近郊,可是棺槨等物尚未齊備.范仲淹很傷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濟了他們,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

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的流下眼淚的.

除置義莊,辦義學外,范仲淹的義舉是很多的。這裡只舉一例以明之。他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

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僱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

」詩云:「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悽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描述了什麼,范仲淹的故事課文的文字大意是什麼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 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

范仲淹的《蘇幕遮》怎麼寫,范仲淹《蘇幕遮》的寫作背景

蘇幕遮 北宋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蘇幕遮 的寫作背景?1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仁宗康定元年 1040年 至慶曆三年 1043年 間,當時范仲淹正在西北...

范仲淹的蘇幕遮寫在什麼時候范仲淹的蘇幕遮寫在什麼時候

這首詞寫的秋景,抒寫了詞人的離鄉之愁 去國之憂。碧雲 黃葉 翠煙,是用色澤渲染夕陽下的秋景,藉以加深印象。鄉魂 旅思 愁腸 相思淚,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 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秋景的動人,反襯客愁的深長。皇祐二年 1050年 秋天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