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是如何處理疫情的

2022-02-01 19:16:18 字數 5354 閱讀 1658

1樓:漁舟唱晚

封鎖村莊,焚燒屍體。因為古代的交通不便。所以疫情只能小範圍的傳播。通過封鎖能夠有效的遏制疫情擴散。

2樓:俺農村人士

漢代時曾經爆發過鼠疫,皇帝直接下令給城裡運送糧食,但要求他們不許出城,直到城裡疫情過去之後才開放。

3樓:吃翔也可愛

漢代時期交通並沒有那麼發達,而且**傳播也有限,各地區聯絡並不緊密,所以疫情爆發並不嚴重,控制也很好控制。

4樓:中笑寒

一、 精神支援: 下令自責,並給予疫區一些福利,安撫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一句話揭露了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關係,自古以來,每個有作為的皇帝都會注意安撫百姓,來獲得百姓的愛戴。

二、極度重視瘟疫:先採取手段阻止瘟疫蔓延,接著著手治理瘟疫,力求損失最小化。 最常見的就是朝廷組織收取大量的藥物熬成湯藥,來讓災民們飲用,使災民們的免疫力得到提升,這樣子則可以儘量的挽救更多的人。

生活中的歷史

5樓:東一方

一、食物中的歷史

中國本土自己培育和馴化的植物。土系列:五穀等。

兩漢兩晉時中國和西域往來,以及少數民族內遷中原帶來。胡系列: 胡椒、胡麻、胡瓜(黃瓜)、胡桃(核桃)、胡豆(蠶豆)、胡蔥(大蔥)、胡蒜(大蒜)、胡蘿蔔、胡荽(香菜)。

南宋至元明史由番舶(外國船隻)帶入。番系列:番茄、番薯、番椒(海椒、辣椒)、番木瓜。

清代至近代由於中西交往而進入中國。洋系列:洋蔥、洋姜、洋白菜(捲心菜)。

食物雖然普通平常,但歷史卻不普通。從這些食物名稱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物件和交往的重點。也可以設定幾道有價值的問題。

二、白話中的歷史

不三不四:說到底就是不按規矩來,最初指女人。古有三從四德(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不按規矩出牌,自然不入人眼。

人五人六:陝西話中指個人風光得意,多用來說男人。每個人都有五臟六腑(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膽大小腸胃膀胱三焦)。

古有五德:仁、義、禮、智、信,也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這些都通了,這些都會了,自然也就人五人六了。

雜七雜八:指事物的混亂。七和八都指向中文中最核心的東西。

古人稱,胎兒在子宮中七天一變。人死七祭,七七四十九天才能了斷陽間路到達奈何橋。西方也是講上帝創造世界歷時七天。

八也是重要,有易經八卦、生辰八字。如果七和八都雜亂了,自然也就非常混亂了。

顧炎武的歷史,生活的背景 5

李四光生活的歷史時代

6樓:深藏bule的故事

李四光(1889.10.26-1971.

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2023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1-3]

李四光2023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2023年,出任湖北軍**實業部長;2023年1月,任**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2023年,當選為**研究院院士;2023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2023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2023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2023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23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2023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委員會委員;2023年8月,任***科教組組長。[4]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併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建立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途徑。[

歷史對生活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以史為鑑,為當代發展提供借鑑,從而達到為當代服務的目的。

8樓:幸村沁月

以史為鑑,讓你從歷史中看問題,開展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好的處理問題,全面的解決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以銅為鏡

,可整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學習歷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發展規律,從中我們可以大約知曉今天的一些事物的發展趨勢。

學習歷史可以明志,更多知曉自己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學習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學習歷史,可以以史為鑑,避免我們犯類似的錯誤,避免走彎路。

學習歷史,可以借鑑其經驗,可以使我們多一些方案從容應對現在的問題。

學習歷史,讓我們學會了推敲,真實的都是經得起時間推敲和考驗的,虛假的是經不住時間推敲和考驗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的實質就是興衰。正如李世民所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就是為了掌握興衰的規律,**未來。

我舉個例子,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是由科技革命帶來的,這就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還有曾國藩的成功,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如果要了解政治興衰、經濟興衰,都要學習政治史、經濟史,從中發現規律。

其實對於一個有著大的抱負的人,要讀些史書,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

11樓:雷鳴

歷史,就八個字,「尊重過去,反思當前」。

12樓:藍火龍泡泡

借鑑歷史 從古看今

13樓:英國我來了

so much 讓你瞭解過去 對現在生活有更好的分析和感觸

歷史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4樓:問答大王好球

讀史使人明智.

其實歷史和現在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但論為人處世,計謀分寸等等都是大同小異。

很多時候,現在發生的事情和歷史裡面比,都是小巫見大巫,蚍蜉撼樹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看清現實,放眼未來。畢竟歷史已經過去,現在最重要。以銅為鏡,可整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學習歷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發展規律,從中我們可以大約知曉今天的一些事物的發展趨勢。

學習歷史可以明志,更多知曉自己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學習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學習歷史,可以以史為鑑,避免我們犯類似的錯誤,避免走彎路。

學習歷史,可以借鑑其經驗,可以使我們多一些方案從容應對現在的問題。

學習歷史,讓我們學會了推敲,真實的都是經得起時間推敲和考驗的,虛假的是經不住時間推敲和考驗的。

15樓:夏夏尐染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衰,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歷史北京人是怎樣生活的

16樓:

這就是最初的人類社會——原始群。他們在白天製造工具,採摘果實,獵取野獸,到晚上返回龍骨山的山洞裡,邊烤火邊休息,邊用簡單的語言加上手勢交談。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的雙手相似。

他們的腦容量是現代人的75%,比類人猿大1倍以上。不過,從考古學家根據他們的遺骨所複製的形象看,他們的外貌還有點像猿:嘴巴向前伸著,沒有下頦,鼻子扁平,顴骨高突,兩個粗大的眉骨連在一起,像屋簷一樣遮在雙眼上。

他們走起路來也不像現代人那樣昂首挺胸,而是有點彎腰屈膝。 北京猿人處於舊石器時代初期,已經會製造石器工具。在龍骨山的山洞裡,發掘出的石器有十多萬件。

這些石器是用石塊打砸而成,有銳利的鋒面,可用來砍削樹枝,捕獵野獸,切割獸皮。能否製造工具,是區別人與猿的根本標準。經過馴養的猿猴可以使用工具,但怎樣也學不會製造工具。

能夠利用天然火,這是北京猿人征服自然的一種重要本領。火能用來驅寒照明,圍捕猛獸,還可以燒烤食物,熟食能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育。 北京猿人的生活極其艱苦,猛獸、自然災害和飢餓,常使他們喪失生命,能活到30歲以上的人是少數,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只活到十三四歲。

他們頑強地征服困難,改造自身,創造出燦爛的遠古文化。他們留下的豐富遺存,為研究人類起源和社會的產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這處遺址是2023年8月由瑞典的地質學家安特生和美國、奧地利的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的,2023年起進行發掘。

17樓:一池冰鏡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使用打製石器,已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  有些學者認為,當時已會製造骨角器。除狩獵外,可食的野果、嫩葉、塊根,以及昆蟲、鳥、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的食物**。

  在北京人住過的山洞裡有很厚的灰燼層,最厚處達6米,灰燼堆中有燒過的獸骨、樹籽、石塊和木炭塊。表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和儲存火種。   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結成一群。

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

坦蕩生活的歷史事例

18樓:夢想被那什憋醒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

陶淵明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來視察,這位**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

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

「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

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

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穫,遇到天災人禍,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考古後的遺體是如何處理的?應如何處理

考古發掘獲得的人類遺體在絕大數情況下都是白骨化的遺骸,在清理出來之後,做好繪圖 照相等工作就會取出,與其它文物一同放置在庫房或者實驗室,以提供進一步的研究。現在西北大學考古系就建立了一個專業化的人骨標本實驗室,儲存著許多發掘獲得的人類骨骼標本。吉林大學應該也有,因為他們體質人類學做的比較好。樓上說的...

養殖汙水是如何處理的,養殖汙水如何處理?有哪些裝置

汙水先用裝置 和藥劑處理一下以後 再測一下是不是達到排放的標準 可以登入易淨水網把你的一些情況釋出出來,會有很多商家給你出方案的,你然後自己可以做選擇。建個固液分離沼氣池,然後用回用裝置把沼液處理成可再利用水,直接用於生產,甚至直接投喂都可以。固體部分的話,發酵後,使用脫水裝置,直接生產有機肥!養殖...

如何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

1 多參加公司組織的活動。很多公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藉此來增加員工之間的聯絡,增強團隊能力。其實這種活動對於性格內向,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人在這種集體性的活動中,很容易進入一種氛圍,而且會比平時表現的更加活躍。這是鍛鍊自己人際能力的好機會,也是讓同事們認識自己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