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節日是什麼,壯族有什麼節日?

2022-01-03 14:31:10 字數 3801 閱讀 9135

1樓:匿名使用者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

壯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此外,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

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曆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斗笠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

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

2樓:棠雨百科君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此外,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

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

「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曆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斗笠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七月「接祖」。

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

3樓:玲瓏

壯族的節日有年三十晚,春節,春社節,花王節,清明節,廟會,三月三歌節,花炮節,端午節,嘗新節,中元節,重陽節,慶豐節,冬至節,送灶節

壯族有什麼節日?

4樓:荒誕不經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 。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說苑·善說篇》中,就有關於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

有盤歌(或稱「猜歌」)、哭嫁歌、賀新居歌、生活歌、農事歌、時政歌、歷史歌,等等。壯歌的特點是善於觸景生情,託物取喻,以猜謎、盤問的形式,唱出有聲有色、動人心絃的歌詞。傳說唐代有個著名的女歌手劉三姐,創造了聲調悠揚、寓意深遠的歌謠,歌頌人們從事勞動和愛情的幸福,揭露上層統治者的貪婪與不仁,因而至今仍得到壯族人民的傳頌,被稱為「歌仙」。

壯族有定期聚會唱歌的傳統,而且唱歌的地點也比較固定,這種集體唱歌的特定場所叫「歌圩」。其早期歷史可追溯到氏族部落時期,源於先民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和豐收的宗教活動,而後逐步演變成為青年男女定期聚集原野,「以歌代言」、「以歌擇偶」的一種社交活動,又進而發展成為群眾性的遊樂節日。每到圩日,遠近幾十裡內的男女老少,都盛裝彙集於此,享受自己民族的狂歡節。

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正式將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

「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曆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

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將牛梳洗一番,並修整牛欄,帶著一籃五色糯米飯和一束鮮草,到牛欄旁邊祭牛魂,然後把一半食品及鮮草分給每頭耕牛吃。

農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後,入夜還要到山角河邊,進行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祈求野鬼別來作祟。

5樓:文學嘗試

壯族的節日有三月三,牛魂節,婭拜節。

如果說起壯族的特色節日,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三月三,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歌節,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但是把三月三列為法定節假日的,只有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

壯族牛魂節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壯語叫「哽坤懷」(genkunwai),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壯族人眼中,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一般的凡間牲口,所以儘管牛魂節的傳統習俗有很多,但大部分都跟牛有關。

說起婭拜節,就不得不說它的**了,因為這個節日祭拜的就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英雄。那是很久以前,這個女子生活在民不聊生的年代,她和丈夫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沒辦法了,只能領頭起義,這個女子就叫婭拜,但是不幸的是在一次戰鬥中,婭拜的丈夫英勇陣亡了,起義的士兵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一致擁護她當首領,婭拜為了替丈夫報仇雪恨,殺得敵人大隊人馬橫屍遍野,血流成河。但是有一次勝利後,她以為敵人已逃遠,就到小河中去洗澡。

誰知,卻被隱藏在樹林中的幾個潰兵發現並將她殺害了。當鄉親們發現婭拜的屍體後,眾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叫作婭拜山。每年到婭拜遇難之日,壯族人民就殺牛宰豬去祭奠她。

這樣年年祭奠,從未中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節日——婭拜節。這個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每年四月屬兔那一天。

6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答案正在飛速整理中,請您稍等兩分鐘~

您好,壯族有背字、踩高蹺進村、新娘過河等風俗;壯族的傳統節日有愛猴節、蓄水節、陀螺節等。

背字是指在壯族青年結婚的時候,流行背字習俗,但實際上,背的不是字,而是由女方母親自己織染或者是買的一條長一丈四尺、寬一尺多的一條寬頻,這條寬頻是用來做外甥的襁褓的。

踩高蹺進村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們在進出村是都要踩著高蹺行走,出門到村口,將高蹺掛在相應的地方就行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據說高蹺是祖先傳下來的鞋。

愛猴節這一節日傳說是與農智高起兵反宋有關,是為了立節報恩。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時,家家戶戶都會派人帶著南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食物到深山老林,然後躲到犄角旮旯,等猴子們吃飽喝足後才會離開。

更多3條

7樓:手機使用者

壯族的節日活動形式就更十分多彩。供祭祖先,給先人墳幕、寺廟或「泰山」神燒香掃祭,舞獅、舞龍、舞狗、舞貓、舞公雞、舞春牛,拜年祝壽,給房屋、社廟、大樹、大石、大山貼紅紙,或者集會坐龍燈會、裝古事、坐歌堂、對歌等等都是從當地實際習慣出發,表示自己的信仰、願望、情緒和追求。

8樓:看海聽風晒太陽

壯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除此之外還有中元節、陀螺節、隴端節、壯年等節日,還有個別壯族地區自己發展起來的節日如吃立節、婭拜節。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國內主要分佈在廣西、雲南、廣東和貴州等地。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9樓:龍源期刊網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佈,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

壯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 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除此之外還有中元節、陀螺節、隴端 節、壯年等節日,還有個別壯族地區自己發展起來的節日如吃立節、婭拜節。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一個民族,國內主要分佈在廣西、雲南、廣東和貴州等地。

義大利是什麼節日,義大利有什麼節日?

個人覺得,你說6月13是節日,那你可能說的是地方性的小節日吧,特別是星期天,常常會聽說,哪個地方有festa 節慶 然後那個地方就是會有一些自己的活動,有時候是有一些賣散攤啊,什麼的。最近的一個大的節日應該是國慶吧,6月2號,沒有節啊 歐美的老外很忌諱13這個數字 認為是一個不詳的數字 同樓上的。最...

明天是什麼節日,明天是什麼節日

七,中國的情人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7夕節 傳說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明天是陰曆七夕情人節 是表白的日子 戀人團聚的日子 許願的日子,是週末休息的日子,也是很普通的一天 太給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決了我的問題,非常感謝!明天是清明節,4月4號。明天是什麼節日。5 11月11日。11.11 光棍節...

11 25是什麼節日,11 1是什麼節日

11.1是什麼節日 萬聖節。是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 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即現在所說的萬聖節。hallow 即聖徒之意。11月1日什麼節日也不是!但我知道11月11日是光棍節!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 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即現在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