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諷刺漢高祖還鄉,如何評價元曲《哨遍 高祖還鄉》?

2021-12-25 08:48:42 字數 4852 閱讀 3120

1樓:匿名使用者

睢景臣的《哨遍·高祖還鄉》吧,劉邦是無賴啊,小人得志、豎子成名嘛。

2樓:

那個元人寫的詞吧,不知道~~~~~~~~~

高祖還鄉 作品中劉邦是個怎樣的人?

3樓:

市井無賴的形象。

表現在用凡人的眼光來看帝王及其行頭,撕下了蒙在帝王頭上的「神聖」的面紗。

具體請看拙作《凡眼觀世皆俗流》。

凡眼觀世皆俗流

——雎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解讀

像「高祖還鄉」這樣隆重的典禮,要是讓御用文人用他們的「慧眼」來看,再用他們那支「生花妙筆」來寫的話,自然是排場得不能再排場,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然而,這樣的事要是讓平民百姓用他們的「凡眼」來看,再用他們那張「下里巴人」的嘴來說的話,自然是低賤得不能再低賤,庸俗得不能再庸俗的了。雎景臣的《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便是這樣一篇「凡眼觀世皆俗流」的構思別緻的妙章。

《高祖還鄉》用漢高祖劉邦故鄉的一位老農的「凡眼」來看「高祖還鄉」前前後後的一些人和事。在他的「凡眼」裡,原本高雅的神聖的一些事物,都被扭曲了,都被帶上了老農生活的鮮明的印記,起到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諷刺藝術效果。

在老農的「凡眼」裡,宮廷樂隊是由一個瞎子「瞎王留」引領著的一夥「喬男女」,他們演奏著樂器,無論是「吹笛」還是「擂鼓」,都是在「胡踢蹬」即瞎折騰。月旗上的圖案被視作「白鬍闌(白色的光環)套住個迎霜兔(白兔)」,日旗上的圖案被當成「紅曲連(紅色的光環)打著個畢月烏(烏鴉)」。鳳旗上的圖案是「雞學舞」,虎旗上的圖案是「狗生雙翅」,龍旗上的圖案更是「蛇纏葫蘆」。

宮廷儀仗隊所執的器具,被他看作是紅漆的「叉」,銀錚的「斧」,**鍍的「甜瓜」「苦瓜」,明晃晃的「馬蹬」等。在他的「凡眼」裡,跟帝王有關的高貴典雅不見了,所有的只是跟平民百姓的生活有關的低賤庸俗的事物。這也難怪,一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老農,在新鮮事物出現在面前時,都會產生這樣的聯想的。

要是一個老農能夠說出這是日月旗,那是龍鳳旗等等,那他就不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農,而是一個見多識廣的「雅士」了。

那麼,在老農的「凡眼」裡,皇帝——漢高祖劉邦又是怎樣的一個貨色呢?

首先,皇帝只是平常的一個「大漢」,而且傲慢無禮。當「眾人施禮數」時,他「覷得人如無物」,全不把故鄉的父老鄉親放在眼裡。

其次,皇帝的出身低微,「你本身做亭長」,「你丈人教村學」。並且你「也曾為我喂牛切草,拽耙扶鋤」。這樣一個平平常常出身的人,怎麼就成了皇帝呢?

再次,皇帝小時的生活拮据,「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這樣一個窮鬼,居然當上皇帝了。

最後,皇帝的生性無賴,為了「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稈」,為了「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這樣一個巧取豪奪、偷雞摸狗的市井「無賴」,卻當上了皇帝。「劉三」卻「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你是什麼「高祖」「低祖」我不管,我只認得你是「劉三」。

這樣,散曲作家雎景臣通過老農的「凡眼」,撕下了蒙在帝王頭上的神聖的面紗,把一個傲慢無禮、出身低賤、生活拮据、生性無賴的劉邦的真面目暴露在讀者的面前。

4樓:手機使用者

在作者的筆下,劉邦成了一個流氓無賴。當過亭長,嗜酒貪杯;曾經替人餵過牛,耕過地;買辦田地文書時,趁機敲榨勒索;偷量別人的豆子來還酒債。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層蒙在封建統治者臉上的神祕面紗。

《[般涉調]哨遍 高祖還鄉》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高祖還鄉」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實,《史記》《漢書》均有記載。元曲中寫「高祖還鄉」這件事的很多,有白樸的《高祖歸莊》,張國賓的《歌大漢高祖還鄉》等。

但睢景臣的這首《高祖還鄉》卻成為當時壓倒各家,技蓋群芳之作。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礎上,取材於史料,卻又別出心裁,透過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問題的實質,以辛辣的諷刺,出盡了這位漢高祖的洋相。

構思新奇,不落窠臼。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領悟其中的創新意識之上。

在引導學生賞析的過程中,他們領悟到了這首元曲的「新奇」及其中所體現的創新意識,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立意新。本曲不像其他以寫皇帝為題材的文章,目的是為帝王****,往其臉上貼金。在作者的筆下,本文中的劉邦卻成了一個流氓無賴。

當過亭長,嗜酒貪杯;曾經替人餵過牛,耕過地;買辦田地文書時,趁機敲榨勒索;偷量別人的豆子來還酒債。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層蒙在封建統治者臉上的神祕面紗。

二、構思奇。作者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莊稼人的視角,以一個虛構的富於戲劇性角度來寫劉邦還鄉的盛大場面,揭示劉邦發跡前的所作所為。套曲開篇便製造了許多懸念,使鄉民惶惑不解:

社長通知這差使不尋常,不能推脫;餵馬的草料要除根,聽說皇帝的車駕要回故鄉;王鄉老、趙忙郎穿戴一新,忙得不亦樂乎。[耍孩兒]則表現了莊稼人眼裡皇家儀仗隊的到來。從這段開始,所有高祖還鄉事件的過程都是透過一位老漢眼中道出,金瓜銀斧,衛士嬪妃,對他來說都是新奇而陌生的。

[三煞]中稱劉邦為大漢,也是莊稼人的口吻。最後幾煞揭示劉邦的根底,則成了莊稼人內心的獨白。

三、語言平實樸素,又尖銳潑辣。曲中運用許多農民口語,真實地傳出人物的感情,使人感到他們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如,「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麼大戶。

」「這幾個喬人物,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衣服!」這些平實的語言又透出一種辛辣的諷刺味。代表漢宮威儀的旌旗上的圖騰在村民的眼中成了圓圈中的兔子,烏鴉,雞在跳舞,狗長出了一雙翅膀,蛇纏在胡蘆上。

這其中又流露出村民對帝王威嚴的一種蔑視。儀仗隊裡的兵器成了農村日常生活中叉、斧、瓜、馬鐙,又是何等的滑稽好笑。「導駕」的**成了天上的判官,打雜的內官成了送東西的差役,作者對他們進行了有力的諷刺。

揭示劉邦底細時,語言更是針針見血:「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而且還「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強稱」、「偷量」、「私扣除」等動詞猶如一顆顆炮彈投向封建最高統治者。結尾處「白什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漢高祖」是劉邦死後的諡號,雖不合理,卻十分有趣,同樣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樣,學生的作文也應體現自己的個性,有創新精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品味一下這首元曲的立意、構思,對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大有裨益。

5樓:匿名使用者

高祖,即劉邦。全曲借用一個鄉民的口吻, 揭露了 「帝王之尊」的虛偽與可笑。

首段寫鄉中接駕的準備,眾人忙碌而「我」獨不解,一開頭便為全篇定下詼諧,嘲諷的基調。 《耍孩兒》、 《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鋪陳車駕的排場,本應是莊嚴高貴的場面在老百姓看來都怪里怪氣,莫名其妙,這實際上諷刺了皇家氣派和帝王尊嚴。《三煞》、《二煞》、《一煞》是數落漢高祖當年的寒酸和劣跡,一下子就揭穿了隱藏在黃袍之後的真面目,而他還在人前裝腔做勢、目中無人,兩廂對比, 更覺可笑。

《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劉三」是作者根據史書杜撰的劉邦的小名,鄉民撥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話,所謂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聲中蕩然無存。

本篇製作新奇、角度獨特,對比手法的運用,揭示本質,具有強烈的喜劇性與諷刺性。 語言生動活潑, 具有口語化特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畫與野史的風格。

6樓:青衫磊落客

簡而言之就是個得了勢的小人物

虛偽可笑

7樓:電撩

簡單說,作品中的劉邦,就是一個地痞流氓……

如何評價元曲《哨遍.高祖還鄉》?

8樓:蕾蕾蕾佳

《哨遍·高祖還鄉》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此曲以嬉笑怒罵的手法,通過一個熟悉劉邦底細的鄉民的口吻,把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之舉,寫出一場滑稽可笑的鬧劇,以辛辣的語言,剝露了劉邦微賤時期的醜惡行徑,從而揭露了劉邦的無賴出身,剝下封建帝王的神聖面具,還其欺壓百姓的真面目。作者沒有被史書中所記載的高祖還鄉時嘉惠百姓的「浩蕩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於史書中描寫劉邦愛慕虛榮以及欠王媼酒錢不還、誑稱賀錢萬貫得以見到貴客等無賴行徑的材料,通過藝術加工,無情地揭穿了封建帝王的醜惡嘴臉。

當然,作者批判的鋒芒不僅僅是指向漢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壓百姓卻要裝模作樣的封建統治者及其爪牙,更是指向殘酷地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元代統治者。這套曲子語言特色是具有幽默感和諷刺性,又生動、準確,一針見血。全曲是以鄉民敘述的口吻的,因此用的是與鄉民身份一致的語言,亦即鄉間生動的口語方言,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找諷刺劉邦回故鄉的元曲一首

9樓:醉吟扶夷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社長排門告示[二],但有的差使無推故[三],這差使不尋俗[四]。一壁廂納草也根[五],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六]。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七],今日還鄉故。

王鄉老執定瓦檯盤[八],趙忙郎抱著酒胡蘆[九]。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十],暢好是妝麼大戶[十一]。

[耍孩兒]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婦[十二],胡踢蹬吹笛擂鼓[十三]。見一颩人馬到莊門[四],匹頭裡幾面旗舒[十五]。一面旗白鬍闌套住個迎霜兔[十六],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十七]。

一面旗雞學舞[十八],一面旗狗生雙翅[十九],一面旗蛇纏葫蘆[二十]。

[五煞]紅漆了叉,銀錚了斧[二一],甜瓜苦瓜**鍍[二二],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二三],白雪雪鵝毛扇上鋪[二四]。這些個喬人物[二五],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黃羅傘柄天生曲[二六],車前八個天曹判[二七],車後若干遞送夫。更幾個多嬌女[二八],一般穿著,一樣妝梳。

[三煞]那大漢下的車,眾人施禮數,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眾鄉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著手扶[二九]。猛可裡抬頭覷[三十],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須姓劉[三],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三二]:你本身做亭長耽幾杯酒[三三],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三四]。

[一煞]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稈[三五],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糊突處[三六]。明標著冊歷[三七],見放著文書[三八]。

[尾聲]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三九],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四十]。只通劉三誰肯把你揪住[四一],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四二]。

後漢高祖為什麼不改年號,為什麼有的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呢?而有的皇帝有用了好幾個年號?

漢武帝第一個使用年號,漢高祖還沒用年號 為什麼明朝以前大部分皇帝都有好幾個年號,明朝以後,皇帝就只定一個年號了呢?老朱認為換年號太麻煩,所以只用了一個,後面的要尊祖制,所以也是一個。清朝好多制度都照搬明朝,所以也是一個。所以清朝和明朝的皇帝可以用年號稱呼,很少用諡號稱呼明清的皇帝。年號有祁天保佑的意...

走向共和為什麼送李鴻章丫鬟,如何評價《走向共和》中李鴻章的形象

這個情節 是 走向共和 中的獨創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 但我確實沒見到有其它史料有此記載根據常理來看 也大可能 宮裡的女人都屬於皇帝一人 哪怕宮女也只能從屬於皇帝 除非年紀大了 放歸鄉里 才可以私自陪親 怎麼可能賜給大臣呢?所謂指婚 一般是皇帝或者太后的特權 如貼身宮女指給大內侍衛 再有就是皇親國戚之間...

卓別林為什麼會瘋 20,如何評價卓別林這個人

真正的藝術家,有幾個是正常人?基本上都是精神病人。正所謂 不瘋魔不成活 麻 德國納粹黨逼瘋的。提問者頭有問題。卓別林,並不是瘋子,是裝瘋。如何評價卓別林這個人?卓別林是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沒有之一。他具有哲學家的觀察力 詩人的想象力 藝術家的創造力,同時他還是一位無懼強權 充滿憐憫心和博愛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