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題 】: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奼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就要凋謝,
春光未免太匆匆,
無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風!
春花雨,美人淚,給人留下多少醉,
如今何時再重逢
人生本長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東!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起句「林花謝了春紅」,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
林花為風侵欺,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簡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2樓:解路龍濱海
①林花謝了春紅,②太匆匆,③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④胭脂淚,⑤相留醉,⑥幾時重?⑦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賞析:①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續以②強化。既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也糅合了人生苦短的喟嘆。
③既嘆花,亦自嘆。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而作者生命早逝也正因如此。
④生逢末世的失意人和盛時不再的春花,二者恍然相對。
⑤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還是花留人?
⑥人與花有共同的希冀,卻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⑦不僅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還融匯了無數痛苦人生體驗的浩嘆。
好難哦,幹嘛非要不超過150字呢!上面的賞析不加標點符號,應該是在150字以內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3樓:流言偵探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50字,太少了吧···
李煜《相見歡》的賞析
4樓:一起找東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身囚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李煜忍屈負辱過了三年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賜酒毒死。李煜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和詞人。李煜詞以被俘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詞作多描寫宮廷生活與男歡女愛,香豔精緻,才情蘊藉;後其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
《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喻的多少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啊!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的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
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離愁別恨呢?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即使是悽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然而 「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詩詞中常借梧桐抒發內心的愁悶。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以上具是寫景佳作。寫雨中梧桐,能表現詩人內心的愁苦。
寫缺月梧桐,則又是一番境界。蘇軾語「缺月掛梧桐,漏斷人初靜」(《卜運算元》)。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份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
那麼,此情此景,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會有怎樣一種心境呢?下片中,詞人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緻。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那麼,這位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湧動的怎樣的離愁別緒呢?
是追憶「紅日已高三丈後,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的榮華富貴,是思戀「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破陣子》)的故國家園,還是悔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河山」(《破陣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
而今是嚐盡愁滋味,而這滋味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末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獨特而真切的感受。 「別是」二字極佳,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豈又是常人所能體會到的呢?
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傾訴,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發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作到聲情合一。
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首婉約詞、抒情詩吧
李煜 相見歡的賞析
6樓:
「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婉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詞牌名相見歡
本調昉於唐,正名[相見歡],南唐後主作此調時已在歸宋之後。故宮禾黍,感事懷人,誠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憶真妃]。又因為此調中有「上西樓」、「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樓]、[西樓子]、[秋夜月]。
宋人則又名之為[烏夜啼]。《詞苑叢談》雲:「南唐李後主烏夜啼詞最為悽惋,詞曰:
『無言獨上西樓』云云。」顧[錦堂春]亦名[烏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調,此所應細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本調三十六字。凡兩用韻,前半皆用平韻。第一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
第二句與"搗鏈子"第二句同。第三句為九字句,於第四字略斷作豆,但也有於第六字斷句者。(萬氏《詞律》)此等九字句儘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後再尋兩字冠之。
後主此詞正用此法。後半起二句換仄韻最宜注意。萬氏《詞律》雲:
「斷亂二字,是換仄韻,各譜具失注,是使學者失去二韻,其誤甚矣。」第三句仍協平韻,與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為九字句,句法與前半末句無異。
格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 △ △
* 仄(平)仄(仄韻),(仄)平仄,仄平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定格: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中中仄,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的 浪淘沙 有什麼好處?李煜《浪淘沙》賞析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 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 菩薩蠻 詞有句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 菩薩蠻 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境和身心感...
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虞美人 是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全詞語言明淨凝練 優美清新,通過悽楚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的藝術結構,使作者亡國的哀怨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賞析 這首 滿紙血淚 的 虞美人 詞劈頭一句 春花秋月何時了 就是絕望情緒的吶喊。春花 和 秋月 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
虞美人解析,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虞美人 芙蓉落盡天涵水 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 倚欄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 一枝梅。這是舒亶寄贈友人的一首詞。舒亶曾在宋神宗時擔任過御史中丞等職,曾與李定同做過 蘇軾以詩文譏諷新法的事,鑄成荒唐的 烏臺詩案 後以罪罷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