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貝貝老師
讀作:qiú、mù、zhī、cháng、zhě、bì、gù、qí,jī、gēn、běn、yù、liú、yuǎn、jùn、yuán
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的意思。
出處:唐代·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原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白話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
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寫作背景: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徵於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於議**。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鑑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
作者簡介:
魏徵,現作「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讓將二人釋放,仍舊任命官職,這樣河北太子舊屬才會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們。
貞觀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為祕書監,開始參預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帶領學者將古籍分為四部,並對其進行校定。
貞觀五年(631年),李世民與魏徵談及了選人為官一事,魏徵說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後稽核他的品德,以及愛好這些。
2樓:白粥
求 (qiú) 木 (mù) 之 (zhī) 長 (cháng ) 者 (zhě) 必 (bì) 固 (gù) 其 (qí , jī) 根 (gēn) 本 (běn) 欲 (yù) 流 (liú) 遠 (yuǎn) 浚 ( jùn) 源 (yuán) 泉 (quán)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我聽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它的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出自:(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釋義: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4樓:蕢楊氏甕鵑
希望樹木能長久的長大,一定會牢固它的根本,希望江流能長遠的奔流,必然要疏通好它的源頭。這句話泛指做事要從根本出發才能達到效果。
5樓:正是橙黃時
意思是: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使國家穩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
出自: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6樓:淞澗錦鯉
【翻譯】: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
【出處】: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
【道理】:事物的聯絡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想處理好事情,必須要把握因果關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這句話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就是說什麼都要經歷從 量變到質變!!
我聽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它的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
8樓:來自慶源努力的兔子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
9樓:雙雙心理諮詢吧
說實在點 就是說 要想獲得成功 就應該從基本做起``萬丈高樓平地起`
沒打好基礎 ``何來高樓``
不經歷風雨 何以見彩虹`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怎麼讀
10樓:一個人的林夕
文字: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
拼音:qiú mù zhī zhǎng zhě ,bì gù qí gēn běn ;yù liú zhī yuǎn zhě ,bì xùn qí yuán quán
11樓:匿名使用者
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 mù zhī zhǎng zhě ,bì gù qí gēn běn ;yù liú zhī yuǎn zhě ,bì xùn qí yuán quán
你若滿意此回答,請給予採納,謝謝!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怎麼讀
12樓:匿名使用者
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 mù zhī zhǎng zhě ,bì gù qí gēn běn ;yù liú zhī yuǎn zhě ,bì xùn qí yuán quán
你若滿意此回答,請給予採納,謝謝!
13樓:林夏意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出自: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使國家穩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
qiu mu zhi zhang zhe,bi gu qi gen ben;yu liu zhi yuan zhe,bi jun qi yuan quan
14樓:匿名使用者
qiu mu zhi zhang zhe,bi gu qi gen ben;yu liu zhi yuan zhe,bi jun qi yuan quan
「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是什麼意思?
15樓:月若沒有記憶
其意為:我聽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它的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才能達到國安興邦之目的。
【翻譯】:
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
【道理】:
事物的聯絡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想處理好事情,必須要把握因果關係。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16樓:糜蕩芮爰爰
簡單來說呢,就是基礎很重要。直譯呢就是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是什麼意思?
17樓:創行團
意思是: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使國家穩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
出自: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徵於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於議**。
本詩創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鑑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
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是什麼意思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出自三國魏人李康的 運命論 運命論 魏晉 李康 節選 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監不遠,覆車繼軌。譯文 所以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 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沖掉 德行高於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
英語求答案,必採納
1 return 2 is 3 thinking 4 arrived 5 make 1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toclean the room?2 after the movie,can i have a walk with my friend?3 whe don t y...
忌木太多但忌木太多什麼意思,關於八字五行,必須有水助,但忌木太多。又本命局取「火木」為喜用五行,到底要不要水,怎麼看木太多?
這應該是從某 抄來的,寫的全是廢話,不用再看的啦。此命五行火旺,日主天干為金,發須有水助,但忌木太多是什麼意思?五行火旺,但日主天干為金,而不是火,但是火卻克金,影響金命,所以需要水助,水能克火,且水能生金,之所以忌木太多,是因為木能生火,進而影響金命,所以名字中儘量不要有 木 本人對道教易學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