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在交響樂發展歷史上的地位及各自的貢獻

2021-08-04 04:37:40 字數 5953 閱讀 1842

1樓:

海頓:奧地利

莫扎特:奧地利

貝多芬:德國

舒伯特:奧地利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2023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

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形式。貝多芬集古典**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的道路,對世界**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瓦格納 richard wagner(1813-1883)

作家生平的作品:《漂泊的荷蘭人》、《紐倫堡的名歌手》、《尼伯龍根的指環》、《湯豪舍》

瓦格納的3幕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作於2023年,2023年首演於德累斯頓。由瓦格納自己根據德國詩人海涅的《施納貝萊沃普斯基的回憶》第7章自撰指令碼。劇情描述荷蘭人乘紅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罰他終生漂泊,7年方可登陸一次。

只有找到一個忠貞地愛他的女子,方可得救。船長達蘭德的女兒森塔從畫中認識了荷蘭人,對他產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一天,荷蘭人在海上漂泊又滿7年,上岸尋找救星,被船長約到家裡,見到森塔。

兩人一見傾心,荷蘭人為自己即將得救而暗自慶幸。此時恰逢森塔以前的戀人,獵人埃裡克前來求婚,並提醒森塔不要忘記過去的誓言。荷蘭人聞言大失所望,離開森塔,沮喪地奔回船去。

森塔追到海邊,見紅帆船遠去,悲不自勝,投海而死。紅帆船此時亦沉人海中。劇終時,海中莊嚴地出現荷蘭人與森塔的身影,他們在朝陽中擁抱著,向天空升去。

《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紐倫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完成於2023年,但其序曲早在2023年便已創作。歌劇的指令碼為瓦格納本人所作,取材於十六世紀德國紐倫堡的一個民間故事。

這部作品不僅在瓦格納的歌劇創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劇史上最著名的傑作之一。這部歌劇構思的時間很長,所要體現的中心思想幾經更迭,在這一過程中它的形象和情節不斷深化。因此在瓦格納後期創作中,這部歌劇顯得十分突出。

《尼伯龍根的指環》瓦格納的不朽歌劇。是瓦格納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劇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其中一部。《尼伯龍根的指環》是瓦格納根據冰島歷史學家施圖魯孫的北歐神話《埃達》與12至13世紀德國民間史詩《尼伯龍根之歌》,自撰指令碼,提贈給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

整套歌劇於2023年在拜魯伊特首演。全劇由四部分組成:萊茵河的**、女武神、齊格費裡德、眾神的黃昏。

瓦格納的3幕歌劇《湯豪舍》,作於1842-2023年,完整標題為《湯豪舍以及瓦爾特堡的歌詠比賽》,由瓦格納自己根據古代傳說撰指令碼。劇情描述遊吟歌手湯豪舍與圖林根的莊園主赫爾曼的侄女伊麗莎白相愛,但經不住愛與美之神維納斯的**,離開圖林根瓦爾特堡在愛神的山莊住了一年,後因感到厭倦,又回到人間,伊麗莎白喜出望外。湯豪舍參加歌手比賽,赫爾曼規定必須唱愛的讚歌。

湯豪舍竟在歌中稱頌他自己與維納斯的私情,因此觸犯了神。赫爾曼令湯豪舍隨朝覲者去羅馬求教皇赦免。教皇卻聲稱,如要他赦免湯豪舍,除非柺杖發芽。

湯豪舍走後,伊麗莎白因相思而成病,竟死去。湯豪舍回莊園途中,遇伊麗莎白的棺木,痛苦至極,在維納斯召喚下,他叫喊著「神聖的伊麗莎白啊,為我而乞求吧,」倒在伊麗莎白身旁死去。這時朝覲者拿著教皇送給湯豪舍的柺杖出現了,柺杖上長出了枝葉,說明湯豪舍的罪過得到了赦免。

**以小號的號角式的合奏揭開了典禮的序幕。隨後,**進入舒展優雅的「高雅主題」,使人們彷彿看到了瀟灑的紳士和端莊的貴婦人的行進佇列

**史書上稱莫扎特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卻留下了那麼豐富的作品。他的創作幾乎涉及了**的所有領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當推歌劇。他繼承格魯克歌劇改革的理想,而且更進了一步。

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張「詩必服從**」。他的歌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旋律非常優美、流暢自然而深情,宣敘調也富於歌唱性。不同型別的**,將各種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鮮明而生動。

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為安排戲劇性衝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簡練、個性化,在**的性質上與全劇有了更多的內在聯絡。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國歌劇藝術的開拓史上立下了不朽業績。

其中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最為傑出。

交響樂也是莫扎特創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是他最後的三部,即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彼特》)巨集偉豪邁、東觀向上,預示了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響曲的出現。

莫扎特的交響曲(尤其是最後三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各樂章之間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

莫扎特一生中最後的兩年是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他曾說道:「我的舌頭已經嚐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創作還是樂觀的。」2023年12月5日這位偉大而優雅的天才在維也納的貧民窟裡離開了這個讓他多災多難的世界。

當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裡沒有一個零用錢,三十五歲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窮人的無名公墓裡,沒有一個親屬給他送葬,荒草隱蔽,雨露沖洗,讓今天無數對他崇敬的後人欲祭無處。他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終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讚美他的天才,他的靈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總的來說,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領域。它們反映了十八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肖邦的創作生涯,以2023年為界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華沙時期與巴黎時期。在第一個時期,他完成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在後半生的巴黎時期,他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絡的英雄性作品《第一敘事詩》、《降a大調波蘭舞曲》,有充滿愛國主義熱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有哀痛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降b小調奏鳴曲》,還有不少的幻想曲與小夜曲。

當他2023年9月初赴巴黎時得知起義遭沙俄鎮壓、華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強烈震動。《c小調練習曲》(別稱《革命練習曲》,1831)、《d小調前奏曲》(1831),即是這時完成的。激憤、悲痛之情同嚴整洗練的藝術形式之間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成為肖邦早期**創作中的傑作。

巴黎時期是肖邦思想藝術高度成熟、創作全盛的時期。深刻的民族內容、富於獨創性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使其創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開了三十次**會就建立了一種傳奇式的榮譽,這在鋼琴演奏史上別無他例。

肖邦尊重並繼承古典**傳統,但他的琴藝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別是在他的瑪祖卡和波羅奈茲舞曲中,創造性地運用民族民間調式、和聲和特性節奏,顯示出一個道地的「瑪祖爾人」對民族性格、風格、情趣及對藝術語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紀歐洲樂壇上的一顆明星。他那些詩意濃郁、充滿著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戲劇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著「**時代」的浪漫主義**。同時,他的創作又具有強烈的波蘭民族氣質和情感內容,在歐洲**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一方面以歐洲浪漫主義**家的傑出代表著稱,另一方面以歐洲十九世紀民族樂派的奠基人載入史冊。肖邦之所以偉大,也正因為他把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在**作品中。

從**史的角度而言,能同海頓相提並論的並不多。他確立了古典奏鳴曲式的結構,交響曲的規範,新時期的清唱劇,室內樂形式……將羅可可時期的審美情趣和作曲方式更明確地典範化進而開創了古典主義的巔峰時代。他最偉大貢獻是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此海頓有「交響樂之父」的美稱,為後經莫扎特、貝多芬等人開花結果的古曲樂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規矩的和聲和轉調,自然音階的旋律寫作,分散和絃基礎上的動機與主題,均勻對稱的樂句和平衡的曲式,這些是大部分海頓作品的特徵,也是古典時期中庸限制的審美典範。

莫扎特的**細膩、華貴、含蓄、典雅,風格明朗,旋律優美,結構嚴謹,具有強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點。

莫扎特短暫的一生共創作了四十一部交響曲,為交響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六十年代的交響曲明顯地受到j.s.

**的影響,都是些稚氣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訪問維也納、米蘭、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時,接觸了當時歐洲最著名的交響樂團,從而使他進一步地瞭解和掌握了交響樂的特點。八十年代在維也納是他交響樂創作的成熟時期。

這些作品同海頓的四樂章套曲形式的古典正規化一致,但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兩主題的對比被大大加強,有時甚至同一主題的內部也有對比性的樂思,從而使主題的發揮更具戲劇性;另外,他還在整部曲子風格統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樂章之間的對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從而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莫扎特的交響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劇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調和其戲劇對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調和聲的基礎上,廣泛採用了復調手法;第三是旋律靈活,但不失巨集大的氣魄;第四是肌體透明,純淨而富有表情。

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響樂。但要論及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響樂。交響樂是他的最高的創作成就。

他的九部交響曲的風格發展恰好體現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長過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體現。貝多芬的交響曲以表現革命鬥爭的英雄為中心,這在當時最能激動人心。他的創作的構思之寬廣,形象之巨集偉,感情之深邃,對比之鮮明,都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形式;同時,他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鳴曲形式又各有其特點。

他對奏鳴曲形式的處理,在音調和形象上都達到了內在的統一——他不僅在一個樂章的範圍內使各個主題形成相互間的統一,而且在整個套曲的不同樂章中也是這樣。例如,《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英雄性號角式的音調,也在其他樂章中出現,《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甚至起了主導動機的作用。。他還把歌劇創作的戲劇性手法應用到他的交響樂創作中去,使交響曲成為一種深具戲劇性的器樂體裁;他把交響曲中原來的小步舞曲樂章改為詼諧曲,擴大了表現力的範圍。

小結:莫扎特和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風格比較表現為:

1. 曲式上:兩者都採用奏鳴曲式,但貝多芬使之大大擴充發展,並且賦予了深刻的內涵。

2. 結構上:莫扎特採用的是海頓的古典式的三樂章或四樂章結構,小巧玲瓏,規範精緻。

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樂章形式,但把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式」改為悲壯深刻的「詼諧曲」(名稱上如此稱呼而已,其實並不幽默詼諧);首度創作了五樂章的《田園交響曲》,並賦予每個樂章一個小標題;**史上第一次在交響樂中引入人聲(《合唱交響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紀後半葉的交響樂隊一般採用的雙管編制,即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法國號和小號各兩隻(有時他連這樣的樂隊編制都沒全部採用),這樣的編制特點使**的音響格外純淨,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樂器發出人的聲音一般。

貝多芬的交響曲使用的樂隊以完整的雙管編制為基礎。木管方面,本來在海頓和莫扎特的交響曲中還難得看到的單簧管已經確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銅管樂器聲部不用長號,由兩個法國號和兩個小號組成。他只是在個別交響曲中,才新增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長號,在《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甚至用到四個長號。

他很重視木管樂器,讓它演奏十分重要的聲部,他的《第一交響曲》已經明顯表露出這個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配器上的不同處理,他的《第一交響曲》和《第七交響曲》雖然都是雙管編制,但其音響效果卻迥然不同。

4. 精神內涵上:由於莫扎特的交響樂創作時間跨度較長,所以很難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線索。

然而莫扎特的交響曲雖然有時具有一些悲劇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靈動活潑,調皮嬉戲。貝多芬則把英雄的主題放在他的交響曲中的首位,賦予他所表現的英雄以哲學家與戰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頭腦。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間,把為人民爭取自由作為生活的目的,他為實現正義的事業而奮鬥,他在同敵對勢力的鬥爭中甚至犧牲了自己,直至贏得了鬥爭的勝利。

貝多芬曾說過:「我們的時代需要精神健壯的人物。」因此,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

莫扎特是少年維特,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調皮的蘇珊娜,貝多芬則是勇敢的列奧諾拉;莫扎特是機智的費加羅,而貝多芬則是革命鬥爭的英雄。

貝多芬奏鳴曲獻給約瑟夫海頓op2no

貝多芬奏鳴曲 獻給約瑟夫 海頓 的創作背景 貝多芬作品 貝多芬 第1號鋼琴奏鳴曲 op.2.1 f小調 1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具有簡潔緊湊的形式和典型的貝多芬式的有機發展。它的主部主題建立在音型化的和絃音的基礎之上。這樣主題的例子在古典派的作品中,特別在貝多芬的作品中俯拾即是 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 奏...

1 誰為交響樂的發展作出貢獻,海頓為交響樂和四重奏的發展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海頓被稱為 交響樂之父 說明他對交響樂的影響很大.在他之前,交響樂屬於古典交響樂,是他創立了現代交響樂的曲式.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第二樂章,基本是詠歎調,行版或慢版.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第四樂章,迴旋曲或迴旋奏鳴曲.貝多芬為打破傳統交響樂做出了貢獻,他用諧謔曲做為第三樂章的曲式.海頓被稱為交響樂之父...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是不是又叫命運交響曲

不是,命運交響曲 是 c小調第五交響曲 c小調第五交響曲 symphony no.5 in c minor,op.67 又名命運交響曲 fate symphony 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第九交響曲 是由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作曲,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