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高清川老師
意思是:上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氣,前一個節氣在六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一號左右,前後相差1~2天。下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前一個在八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三號左右,前後相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2樓:匿名使用者
八月相聚添新丁性,喜不自勝藥。三人行的小圈圈格調又升了一級微,成了五人一夥信。老同學見面㏕㏎㎝,感慨好久不見
3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月的日期是不變的,最多的只相差一兩天,上半年的基本是在每個月的6號和21號,下半年的基本上是在8號和23號,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速度基本不變,所以每個月節氣的日期也不變,上半年和下半年有變化是因為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時有近日點和遠日點之分.
4樓:檸檬糕
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上半月的叫「節」,下半月的叫「氣」,上半年的基本是在每個月的6號和21號,下半年的基本上是在8號和23號,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速度基本不變,所以每個月節氣的日期也不變,上半年和下半年有變化是因為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時有近日點和遠日點之分,近日點會快,遠日點會慢些,速度發生變化,所以時間發生變化
「二十四節氣歌」中「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什麼意思?
5樓:mame的春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的意思是:1月到6月為上半年,7月到12月為下半年。
二十版四節氣體現了中權國古人對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轉換規律的正確認識和理解。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經過對太陽的長期觀測,古人認識到寒暑變化與日影變化不僅是一致的,而且這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
利用立竿見影的原理,中國古人慢慢認識到太陽的週年變化。
他們逐漸掌握了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兩分兩至)這四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時間節點。正因如此,在甲骨文中和時間相關的字,大都帶有「日」字。在《尚書·堯典》中把春分叫日中,秋分叫宵中,夏至叫日永,冬至叫日短。
古人依靠對太陽的科學觀測一點點積累,最後形成完美的二十四節氣這一體系化的時間知識
6樓:曾豔華
所謂上bai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du是八廿三的意思是:zhi1月-6月為上半年;dao7月-12月為下半年。上專半年逢6日屬、21日 必定是個節氣,下半年每個月的8日、23日是個節氣。
一般相差
一、二天。(都是公曆)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 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驚:驚蟄,春:春分,清:清明,谷:穀雨。
夏:立夏,滿:小滿,芒:芒種,夏:夏至,暑相連:小暑、大暑。
秋:立秋,處:處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國古代人民對天文、氣象進行長期觀察、研究的產物,其背後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中既有表現寒暑往來物候變化的,也有反應氣溫高低降雨狀況的,古人通過它能夠直觀、清楚地瞭解一年中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以此掌握農時,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7樓:kitty小宇
上半年六廿一的意抄思是:上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氣,前一個節氣在六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一號左右,前後相差1~2天。下半年來八廿三的意思是:
下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前一個在八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三號左右,前後相差1~2天。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署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 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節氣包括: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記憶方法: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
8樓:威武大峰哥
這是說節氣的日期在上半
年是每月6號和21號,在下半年是每月8號和23號。
傳唱時念回為六廿一,八廿三,其中答
頓號被省略,更不好理解。二十四節氣反應的是太陽執行週期,可用於指導農曆生產。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
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二十個節氣畢竟數目不少,要一一全部記憶,著實有些難度。
節氣歌形成時間是2023年。2023年前的歷書、教材、工具書中,已有不同版本的節氣歌。種種跡象顯示,發端於黃河中下游的二十四節氣歷經千年後,在長江中下游率先被編成節氣歌。
**改用陽曆後,升級版節氣歌最晚在2023年由張心一創作完成,隨之擴散到全國,並在2023年形成經典版節氣歌。
順口溜記憶: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9樓:女夭犭候
農曆每年bai有廿四節氣,農曆du每月有兩個節zhi氣。「上半年來六
dao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專,這是以陽曆來推算屬節氣的日期。7月份以前,每月兩個節氣的日期,多在 陽曆6日或21日,下半年每月的兩個節氣多在陽曆的8日或23日。有時也相差一兩天。
所以口訣中又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一句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樣的:二十四節中,每年上半年的節氣日在陽曆的每個月的6日或21日;下半年的節氣日在陽曆的8日或者是二十三日。一般來說跟上面所的日期就是節氣日,左右相差一兩天也是很常見的。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是什麼意思
11樓:只為逆襲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
來八廿三這句話出自《二十四節氣歌》。
意思是:
上半年的回每個月兩個節氣,前一答個節氣在六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一號左右。
下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前一個在八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三號左右。
它們前後不差1~2天。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
上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氣,前一個節氣在六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一號左右。
下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前一個在八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三號左右。
它們前後不差1~2天。
13樓:悼念媽媽
這是二十四節氣的大約時間。每月有兩個節氣,在上半年,這個節氣是每月的初六和二十一,左右。下半年是初八和二十三左右。
14樓:王中字海聲
上半年,上半年在6日和21日,下半年在八日和23日
15樓:匿名使用者
(每一個節氣
都是)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內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容,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詳細內容請參考
1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明夏至和冬至的日期的規律
17樓:匿名使用者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九八十一劃終於在紙上寫完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二十來
四節氣歌自》。
意思是:
上半年的每bai個月兩個節氣,du前一zhi個節氣在六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dao一號左右。
下半年的每個月兩個節,前一個在八號左右,後一個在二十三號左右。
它們前後不差1~2天。
前後最多相差一兩天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歌(客語民謠)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開 雨水來淋 驚蟄春雷 蛙**分 清明[犁田] 穀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滿灌水 芒種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種完[番豆] 處暑[蒔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結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閒 等過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團圓
二十四節氣中處暑節氣開什麼花,二十四節氣分別開什麼花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 大暑 也不同於小寒 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暑在古漢語裡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根據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 也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 小暑 大暑 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後,氣溫稍高...
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多少個
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驚蟄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清明 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穀雨 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立夏 夏季的開始。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和意義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 太初曆 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 一個節氣 每年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