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初出茅廬: 茅廬:草房。
原比喻剛露頭角。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出 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才華橫溢:(多指文藝方面)才能出眾。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能。
料事如神:形容預料事情非常準確。 出處:宋·楊萬里《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誌銘》:「公器識巨集深,襟度寬博,議論施加人數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
膽大。心細: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出處:《舊唐書·孫思邈傳》:「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
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全力,到死為止。
後來引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思說,我一定勤勤懇懇,不辭勞苦,小心謹慎地辦事,為國家大事用盡我的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獨木難支: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域性。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迴天無力:迴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極難挽回的時勢;無力:
沒有力量。(1)形容事態的發展,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2)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出處:清·馮起鳳《昔柳摭談·秋風自悼》:「後探得的耗,萬箭攢心,臟腑欲裂。
但木已成舟,回天乏術。」
2樓:匿名使用者
初出茅廬: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才華橫溢 :聰明才智等充分表現出來。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
料事如神:形容預料事情非常準確。
膽大細心: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指不辭辛勞,勤勤懇懇,小心謹慎,竭盡全力,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逝世為止。
獨木難支: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域性
迴天無力 :(1)形容事態的發展,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2)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3樓:風雨後
j d yu f x f g h
4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諸葛亮的八個成語(我們語文書上就有!)
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迴天無力造句
5樓:長工百萬
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在初出茅廬之前就料事如神,為劉備設計了三分天下,佔據西南的策略,雖然諸葛亮智謀超人,做事膽大心細,但隨著無能的劉禪繼位,朝中大將辭世,諸葛亮也獨木難支,迴天無力,最終他還是為實現恢復中原抱負,為統一大漢疆土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用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木難支 迴天無力造一段話
6樓:
這是說的諸葛亮啊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3]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4]
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
」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譭她的容貌。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
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5] 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
「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6]
劉備便親自前往隆中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
」」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7]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之妻劉琦後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
」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追上並大破劉軍。
劉備敗走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
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
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裡,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
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訊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
」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12]
南征北戰
南征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
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於街亭。
而同時趙雲寡不敵眾,失利於箕谷。諸葛亮乃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
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
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滷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據《漢晉春秋》記載,同年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於是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並約吳國共同發兵。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於操勞而病重。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享年五十四歲。楊儀等率軍還,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祕不發喪,緩緩退軍。司馬懿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
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於是便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諸葛亮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
[21] 諸葛亮死後30年,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
用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生 獨木難支 回天之力寫一段話
話說三國諸葛亮,想當初初出茅廬,舌戰群儒當真是才華橫溢,在所有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出奇制勝膽大心細,可謂是料事如神,更是為了劉皇叔一家鞠躬盡瘁勞心勞力,一次次在同司馬懿周旋中死而後生,險象環生 可惜最終還是鬥不過天,獨木難支,因一小小續命燈折損!可惜一代英雄最終還是迴天無力 人算不如天算,可嘆可嘆。諸葛...
誰知道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迴天無力的意思
初出茅廬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才華橫溢 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料事如神 預料事情象神仙一樣準確。形容預料事情非常準確。膽大心細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鞠躬盡瘁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死而後已 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獨木難支 一...
初出茅廬和哪個歷史人物相應,初出茅廬和哪個歷史人物相應
諸葛亮.應該聽說劉備 三顧茅廬 請諸葛亮出山,所以初出茅廬即是說諸葛亮剛剛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國。歷史人物初出茅廬的是誰 諸葛亮 出 處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三九回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諸葛亮 公元181 234年 字bai孔明du,琅邪陽都人 zhi,三國時蜀國著名的dao政治家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