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周喜歡熬夜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學一個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通過對自我同一性概念內涵不一的歸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應關注的幾個範疇,進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個與自我、人格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多層次、多維度的心理學概念。
本質上,它是指人格發展的連續性、成熟性和統合感,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涵:
(1) 最基本的層面,即ego -identity ;
(2) 個人同一性;
(3) 社會同一性。
中文名自我同一性
外文名identity achievement
屬性西方心理學一個重要的概念
概念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
含義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
快速導航
詳述體驗
發展情形
存在問題
概念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度,自我貫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恆定的目標和信仰。
詳述“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證明身份,指個體嘗試著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協調一致不同於他人的獨具“統一風格”的自我。簡單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眾多的人格”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人格。是指個體在尋求自我的發展中,對自我的確認和對有關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諸如理想、職業、價值觀、人生觀等的思考和選擇。
在這一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個體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一發展的時間維度。而自我同一性的確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著個體和自身有充分的瞭解,能夠將自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立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念,並對未來自我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青少年時期(12~20左右)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自我同一性的發展,它將為**期奠定堅實的基礎。同一性並不是在青少年時期才出現的,早在幼年時期,兒童已經形成了自我感知。但是,青少年時期卻是個體第一次有意識地回答“我是誰”的問題。
這一階段的衝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亂。
marcia等心理學家(marcia, 1987; penuel & wertsch, 1995)是這樣界定同一性的概念的:同一性是指個體將自身動力、能力、信仰和歷史進行組織,納入一個連貫一致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對各種選擇和最後決定的深思熟慮,特別是關於工作、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承諾等方面的內容。
如果青少年無法將這些方面和各種選擇整合起來,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選擇,那麼角色混亂就發生了。
體驗有學者認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體驗。
首先,他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雖然可能和別人共同完成任務,但是他是可以和別人分離的。
其次,自我本身是統一的。自我有一種發展的連續感和相同感,我是由童年的我發展而來的,將來我還會發展,但是我還是我。最後,自我設想的“我”和自己體察到的社會人眼中的“我”是一致的。
相信自己的目標以及為達到這個目標所採取的手段是能被社會承認的。[1]
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對自身的關注變得敏感,諸如“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等問題幾乎引起每個青少年的思索。青少年必須仔細思考全部積累起來的有關他們自己及社會的知識去回答它,並藉此作出種種嘗試性的選擇,最後致力於某一生活策略。
一旦他這樣做了,他們也就獲得了一種同一性,長成大人了。獲得了同一性,標誌著這個發展階段取得了滿意的結局。
如果年輕人不能達到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就有可能引起同一性擴散或消極同一性發展。個體在自我同一性確立的過程中,如果難以忍受這一過程中的孤獨狀態,或者讓別人去把握自己的決定,或服從別人的意見,或迴避矛盾,拖延決定,就會不能正確選擇適應社會環境的生活角色。這類個體無法“發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們沒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2樓:勝亦聖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這樣看來,今天,我們要解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荀子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後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後深。故聖者眾之所積也。
這句話像一張鼓滿風的帆,時時為我加油鼓勁。所謂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關鍵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需要如何寫。
清·彭定求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猛士不帶劍,威武豈得甲?丈夫不。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莊周曾經提到過,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所謂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關鍵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需要如何寫。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步驟地,為了根本解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而努力。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我希望大家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精神,進行討論。生活中,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因何而發生?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步驟地,為了根本解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而努力。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
伏契克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麼一句話,我們曾經為歡樂而鬥爭,我們將要為歡樂而死。因此,悲哀永遠不要同我們的名字聯在一起。這不禁令我深思。
尚書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赫胥黎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鍊價值。
這句話像我生活旅途中的知心伴侶,不斷激勵著我前進。所謂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關鍵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方式需要如何寫。愛因斯坦曾經提到過,生命會給你所要的東西,只要你不斷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時候講得清楚。
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哲學入門學習
如何學習哲學啊?新手入門.
3樓:波士商學教育
中國哲學入門:
一、哲學史方面的,例如,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
二、邏輯學方面的,例如金嶽霖的《形式邏輯》。
三、傳統哲學方面的,例如老子的《道德經》。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初學者應先看些哲學史。 1.羅素《西方哲學史》(有文采,又有極高的學術性,可讀性。
強烈推薦!); 2.《蘇菲的世界》(適合初學者,因其通俗易懂,曾經風靡全球,也是我比較推薦的。
); 3.黑格爾《邏輯學》(把哲學學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看它,屬於高難度的一本艱深哲學著作)。
5樓:百度使用者
哲學最忌諱抽象理解。牢記一些典型事例。不要死記硬背,沒用的,不會運用,不理解真正的含義,背的再多,再熟也沒用。
如:馬過河,白馬不是馬等等...記得,我的老師在課堂上,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例子。
說:大便為什麼這麼臭?原因就是因為它太香了。
香水為什麼這麼香?就是因為它太臭了。不信,你可以去生產香水的工廠試試,真的是臭不可聞。
把大便稀釋百萬倍,結果真的很香。嘻~~~有趣吧。將觀點和示例結合起來,很容易的 科學哲學是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
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物件,**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有關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的基本問題。 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個問題,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
我們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應該是哲學這門學科最基本的規定,但凡學習哲學的人都要從這個問題開始,如果一個學習或研究哲學的人說他不知道哲學是什麼,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這的確是事實。我們說它複雜就是因為迄今為止它仍然是一個問題,而且很可能永遠是一個問題。
換言之,“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至今尚未有終極的答案。 對於初學者來說,“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很好解決的,翻翻哲學辭典或者大百科全書就行了,雖然他們並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說的是什麼。但是我們這些號稱研究哲學的人,或者說自認為對哲學“略知一二”的人,卻不能這樣做,因為那並不能解決我們心中的疑問。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也令我們感到汗顏,雖然哲學這門學科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卻至今尚未有定論。由於這個問題太大太難了,即使是以此作為書名的大部頭著作業已汗牛充棟數不勝數,所以我們在此並不想(實際上也不可能)解決“哲學是什麼”的問題,而只是想把這個問題本身當作一個問題,看一看會有什麼答案。 從問題本身看,“哲學是什麼”可以有兩種表達方式:
“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表面上這兩種表達方式所說的是一回事,都是關於哲學的基本規定或定義,似乎無論把問題中的“什麼”放在後面還是放在前面,並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在西方語言中一說到“哲學是什麼”或“什麼是哲學”,其實就是一句話,例如英語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語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
雖然當我們把它們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既可以譯作“哲學是什麼”,也可以譯作“什麼是哲學”,不過通常並沒有要突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在這兩種表達方式之間存在著某種差別,而且這一差別不僅僅是翻譯的方式問題,而且是表述的含義問題。不要以為我們是在玩兒文字遊戲,因為不同的表達方式的確可以有不同的意義。 “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
當我們追問某種東西“是什麼”的時候,通常在邏輯上問的是這種東西的“本質”或“本性”,亦即規定它“是什麼”的“定義”。然而所謂“定義”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經如此或現在如此的實際狀態,也可以是將來如此或應該如此的理想狀態,前者說的是“是如何”,後者講的則是“應如何”,一個是“實然”,一個是“應然”。在一般情況下,一門學科的基本規定是沒有這種區別的,或者說上述兩方面是統一的,但是哲學卻不一般。
由於哲學家們在“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上始終未能達成普遍的共識,使得我們只知道以往人們關於哲學的不同規定,而無法確定關於哲學的一般規定,於是在“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之間就出現了差別。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是什麼”問的是作為歷史事實的哲學過去和現在“是什麼”,而“什麼是哲學”問的則是究竟什麼樣的哲學才能夠被我們稱之為哲學,亦即作為普遍意義的哲學“是什麼”。 當我們以這兩種不同的方式追問哲學的時候,似乎顯得對哲學有點兒不太恭敬,因為這意味著在“哲學過去和現在是什麼”與“哲學應該是什麼”之間存在著差別,把這個問題問到底就很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無論哲學過去或者現在是什麼樣子,它有可能還不是它應該所是的樣子。 有人可能會說,對於一門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之久的學科是不應該產生這樣的疑問的,而且哲學也可以有一般的規定,如“世界觀”和“方**”等等。從理論上講的確是這樣,但是事實上卻不盡然,因為哲學是一門與眾不同、十分獨特的學問。
不僅如此,對於一門學科而言,存在的時間長短其實並不重要,關鍵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我們之所以不會向其他科學提出這樣的質疑,原因就在於它們早就定型了,無論它們的內容、方法甚至物件的範圍等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門科學的定義通常是不變的。哲學就不同了。
因為哲學與任何一門科學都不一樣,我們簡直無法將它看作是科學。
自我同一性涉及做人原則嗎?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 情感 能力 目標 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度,自我貫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恆定的目標和信仰。這其中肯定涉及做人原則。這個跟做人原則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所以你自己的性格由你自己來決定的 也是從小環境啊爸媽呀 成就了你自己...
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階段是誰提出來的呀
自我同一性是埃裡克森提出的。但是他說的人格發展是分八個階段 l1.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 0 1 獲得希望l2.自主對羞怯和懷疑 1 3 獲得意志l3.主動對內疚 3 5 獲得勇氣 l4.勤奮對自卑 5 12 獲得成就感 l5.同一性 自我認同感 對角色混亂 12 20 獲得忠誠的品質l6.親密對孤獨...
什麼叫語言的同一性現實性價值
各種語言都有一些相同的因素,和語法規則。即使是不同的語言,有些規律也是相同的。比如漢語和英語都有名詞,動詞和主謂結構等。這就是語言的同一性。詞是語音 詞義 功能的統一物,詞的同一性是由語音 詞義 功能三方面來確定的 如果其中某一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那就突破了語言體系中詞的同一性,也就變成兩個詞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