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曾更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田園詩人。
他幼年失去父親,家道中落。由於社會動盪,早年一直沒有出仕,後為貧窮所迫,陸續做過州祭酒、參軍、縣令等一些小官。為官期間,爾虞我詐的官場使他認識到社會現實的黑暗,終於從彭澤令任上棄官歸田。
陶淵明受時代思想和風氣的影響,早年就有愛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滅後,他選擇了潔身守志、棲身田園的道路。陶淵明歸隱後親自參加了勞動,與下層人民有了較廣泛的接觸,同時對自然也更熱愛了。在此基礎上,他寫出了大量讚美田園風光、讚美農村純樸勞動生活的詩篇。
由於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為“田園詩人”。 陶淵明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平淡自然與深厚醇美的統一。他的田園詩寫的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日常的農村生活,反映的是歸隱後恬淡的心境與情趣。
在表現方法上,這些詩歌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少見華麗,但這並不意味著平淡無味。在田園詩平淡的描寫中蘊含著陶淵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2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體,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樂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麼和諧美好。
在他的詩中,沒有用語言讚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卻從心裡流溢位來。因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樣佔有山水以為生活點綴,也不像江左名士那樣有距離的欣賞自然,而是把自己化入自然,成為其中一員,心境與物境完全溶為一體。這種玄學思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玄學家沒有達到,陶淵明卻達到了。
他詩作的境界韻味,是一種平和淡泊,與世事無所爭,無所求,心與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現為寧靜平淡的境界,是一種新的意境美的型別。
3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一個隱逸者,渴望安居樂業,沒有剝削的和平社會,他漠視官場生活,歸隱山田,魯迅先生這樣說:“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4樓:冷侃娛文
林語堂說,“陶淵明是整個中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風格是簡樸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聰明與諳於世故的人自慚形穢“。
這是名人對他的評價,陶淵明是大隱士,而我在陶淵明的歸隱中看到了詩化的歸隱,歸隱如詩般有意境和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在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仕隱情結一直是很多古代文人難解並深為之擾的一個情結。作為他們中的一員,陶淵明自不例外,且體現在他身上的這種獨特、鮮明又執著的仕隱觀是後代文人所不可企及的。
古人對陶淵明的評價
對陶淵明的詩的評價
5樓:朗月
淡泊於名利,鍾情于田園生活 沈德潛在《說詩 語》中說:"晉人多放達,獨淵明有憂勤語,有自託語,有知足語,有悲憤語,有樂天安命語 蘇東坡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
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
6樓:憶染年似涼城
歷來的文人對他的評價都寫在詩裡了:
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昭明太子蕭統
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杜甫
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蘇軾
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
——朱熹
陶潛正因為井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魯迅
若滿意我的回答請採納一下
陶淵明,我想對你說,高中小作文,陶淵明我想對你說作文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陶淵明我想對你說作文 以 陶淵明我想對你說 為題作文 陶淵明,我想對你說,雖然你理想中的社會沒有戰爭,很和平,人民生活也很安樂,大家按需分配,互相之間沒有競爭 但我認為,這樣的社會因為缺少了必要的競爭,將永遠無法進步。桃花源中人與人之間很友好,相處很和睦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
陶淵明的詩詞,10首陶淵明的詩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飲酒 其五 魏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還是這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陶淵明與酒相關的詩句陶淵明在的詩句
1.飲酒 十一 陶淵明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2.詠菊詩 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穠豔能幾時?惟愛此霜傑,單含貞秀姿,故人都壺至,賞趣聊賦詩。3.和郭主簿 陶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