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怎麼稱呼自己的父母?是「老間兒」嗎

2021-05-04 13:48:38 字數 4999 閱讀 4983

1樓:匿名使用者

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和配偶稱呼自己的父母叫「老家兒」,意為「老人家=我們共同的父母」,不適合對其他人使用。要是尊重些,就稱呼為「咱爸咱媽,咱爸媽,咱父母」。

老北京也說「怹老人家」來形容自己的父母,多為過世後提到,以示尊重。當然這個話用在一些重要的過世老人身上也可以。

平時對平輩稱呼自己的父母「我父母,我爸媽,我爸爸,我媽媽」清朝也有「我們家老爺子,我們家老太太」的叫法。現在都不是大家族了,尤其獨生子女一般不會這麼用。

對自己父母稱呼為「爸,媽,爸爸,媽媽」

對有身份的熟人或長輩比如岳父岳母或較嚴肅的場合,稱呼自己父母「家父,家母,我父親,我母親」以示尊敬。

莊嚴場合稱呼別人的父母為「令尊令堂」

不重要場合稱呼別人父母為「您父親您母親」

不想尊重對方,甚至有挑釁口氣的,就是「你爹你娘,你媽你爸」,注:北京人很少講爹孃,感覺不是那麼有禮貌,粗俗。

北京本地說話的規矩基本差不多。

2樓:王元頁

是「老家兒」,就是家裡老人的意思

也會叫父母老爺子、老太太,熟人聊天會說「呣們家老爺子、老太太」,或者「你們家老爺子怎麼樣」之類。不過現在這樣稱呼的比較少

北京話是怎麼稱呼老年人的

3樓:如水的月光

尊敬的---老爺子,大爺。。

隨便的---老頭兒,老()頭兒,如李老頭兒,老張頭兒

無禮的---老不死的,老幫子,老幫cei(四聲)

4樓:墨梅竹影

男:老爺子

女:老太太

5樓:匿名使用者

大爺或老爺,女的大娘或大媽

6樓:龍鳳雙祥年華

廣東方言,爺爺叫椰椰,奶奶叫麻麻,外公叫龔公,外婆叫婆婆

老北京人怎麼樣稱呼女人

7樓:愛醉丶葭

都說老北京話溫情也損,既幽默也自嘲。老北京人說女人,說這個女孩兒漂亮就用「尖果」,如果難看的女孩兒呢,就是「蒼果兒」或「澀果兒」,如果老和女孩兒膘在一起,就是「戲果」。那被泡的女孩呢?

就是「果兒」。您看,通過果子把女人的那麼多方面形象地表達出來。那時候老北京還沒有女權主義者,還能這樣拿女人比來比去而暢通無阻。

後來北京人比喻這些,也像他們的前輩。六七十年代,說女人漂亮,就牌兒亮條兒美,是颯妞兒,說女人難看就是困難戶,男人總愛追逐女人,就是媳婦兒迷、花兒匠、拉蜜。女人和男人相好,就是「靠人兒」「情兒」「小蜜」。

文革中一些男青年總想在大街上勾搭女孩兒,就是「拍婆子」。如果女人身材好臉不漂亮,就是「從後頭看想死人,從前頭看嚇死人,一會兒就兩條命」。可是也有人維護女人的利益,不許總拿女人開心,您看新京味兒作家徐坤,說話那個損那個幽默:

「女人勇敢地把混蛋們卸下來,挖出那些昏聵不清的字跡一個個地進行重組、解析:嫉妒一男疾男戶 (與「吃醋」、「決鬥」相關),娼妓一男昌男支(與「牛郎」、「面首」同義)妖媚一男夭男眉(與「人妖」、「奶油小生」類似)」。幽默中把扣在女人頭上的「罪名」全部戴在了男人的頭上。

老北京人說話不僅損(但是損也講究度,不能讓人家下不來臺),而且逗,逗得還很形象。比如形容男人怯懦,膽兒小,就用忤窩子。那些總想巴結主人總是點頭哈腰的,就是「哈著」。

想諷刺一個人就會伺候人、為人奔走、拍馬屁,就比喻為「碎催」。拍馬屁過分兒了,就是「馬屁塞子」。有種人天生小氣,吝嗇,自私,那就是「雞賊」。

與之相反,這個人仗義,大方,夠朋友,就是「局器」。兩人關係不錯,就是鐵和「瓷器」。沒見過世面不開眼還土頭土腦的人,就是「土鱉」。

北京人的幽默常常帶點損,那嘴就像鋒利的小刀。有次一位女新手開車上路,在慌忙中把車開進沒有蓋井的坑,一位路過司機主動下車幫忙。他用經驗幫助女司機把車推出來,還沒等女司機感謝,做好事的他冒出一句:

「這麼大坑都能掉進去,你今天手氣真好,可以去買彩票。」其實,北京人的心地比較善良,而且道德規則意識在國內也算不錯,但就是嘴不讓人,常常做了好事,還讓受助人因為受「教育」而不高興。也難怪,老北京住在四合院或者大雜院,從小父母街坊鄰居的大爺大媽就是這樣對自己的。

北京人小時候常常乖乖地聽長輩的街坊鄰里的「教育」,小孩也不會因為不是家長而說出「你管不著」的話來。北京人從小受大人教育,到大了又喜歡教育別人甚至挖苦別人。這「損」裡面有時不是單純的刻薄,而是有一種「打是疼、罵是愛」的親切感在裡面。

有人說,北京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這個評價沒錯兒。但是北京人說話的「損」可絕不是損人抬高自己,而常常是諷刺別人與自我嘲笑相結合。北京幾年前經常看到一些轎車後面貼著「面瓜」的標語,一些外地人會不解地問:

「這麼新的車還賣瓜?」北京人會鬨然大笑,也會告訴外地朋友:「那是新手,開得慢而且『面』,所以自稱『面瓜』」。

新手的標語還有「手潮,離我遠點」,「新手,別吻我」……北京人習慣用「作踐」自己來讓大家都樂,在這種文化裡,人們在很多時候,是並不在意話語是否正確的,而是品嚐這種幽默文化的樂趣。(本文摘自《當代北京語言史話》,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全國各地對父母及親人的稱呼? 55

北京人忌諱的稱呼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人忌諱的稱呼是二百五,大爺,姑奶奶,東西,貨,傻叉,小祖宗。

比如說誰是二百五,就是指某人弱智沒心沒肺,國人常說你大爺或你是我大爺,總聽人罵我日你大爺,可我沒大爺,所以你是我大爺,說某人不是東西是罵人,說他是東西也是罵他不是人。還有指某人稱做貨也是罵人,如說這貨、那貨,也是對某人的輕蔑稱呼,稱某人姑奶奶、小祖宗也是國人常掛在嘴邊的罵人話,傻叉就更不用說了。

9樓:林中小豬

除了罵人的和明顯不尊重人的貶義詞以外,我不覺得有什麼忌諱的稱呼。北京人比較在乎老幼區分,和比自己大的人說話,一般都用您。

10樓:誠信為本

老北京人忌諱的稱呼是;你、哎、嗨。如有這樣說話的人,會被斥為「沒家教」、「野調胡腔」。

11樓:匿名使用者

老北京人最忌諱用「咳」,一般用您、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先生,顯得特有禮貌;「先生」多是對文化人的稱謂,早前在中學校園裡的老師也稱先生;還有「師傅」一詞,歷史上北京人只對僧人和廚師稱師傅,解放後,這個詞特別輝煌過一段,以至於除教育口、官口普遍稱師傅;「老師」一詞本來只在學校,但北京棉毛紡行業對女師傅則稱老師,在「老師」前面加上對方的姓氏,至今還有這樣稱呼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誰告訴你老大是王八啊~ 北京人其實沒那麼多忌諱,關係到了一定程度 比如一起長大的發小什麼的 管我叫a也沒事

13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人忌諱稱呼:老大老大這個稱呼,他們理解為:王八

14樓:皇家帕切科

北京人一般不稱呼老二

15樓:法士小麵包

你、哎、嗨。如有這樣說話的人,會被斥為「沒家教」、「野調胡腔」。

16樓:翰林學庫

人情份往,也是老北京的土話。但它又是北京人的老規矩。

老北京人重視禮數,親戚朋友之間講究禮尚往來,人情份往,算是禮尚往來的一個方面。

『『人情」好理解。「份往」,指的是「出份子」(錢),即親朋好友之間婚喪嫁娶等方面的挑費(花費)應酬。這種應酬,除了本人要親自出席,還要往外掏「份子錢」。

老北京人忌諱說錢,這種「份子錢」也有說法。婚禮的「份子錢」,叫「納喜兒」或「賀喜兒」。喪禮的「份子錢」,叫「折祭」,即以錢代替祭品的意思。

份子錢怎麼出?是由您跟主家關係的遠近親疏來決定的。其次,份子錢出多少,是根據當時人們的經濟收入和消費總水平,以及社會風氣來定的。

上世紀60和70年代,份子錢只有一兩塊錢。那會兒,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也就是三四十塊錢。現在的份子錢一般要在500元到1000元。不可同日而語了。

出「份子錢」有幾個老規矩:

一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的份子錢數是有區別的。

紅事(婚禮)的份子錢,一定要雙數:四百,六百,八百;或者是整

數:一百,一千,-萬。

白事(喪禮)的份子錢,一定要單數:三百,五百,七百,九百等等。

二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別耗財買臉。換句話說,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能掏一塊就掏一塊,別逞能。您家境貧寒,掏一塊錢,表示個心意,主家也不會挑眼。

三是隨大溜兒,北京人也叫「隨份子」。也就是人家掏多少,您就掏多少,不能少,也不能多。通常「隨份子」的,都是跟主家關係一般的人。

「隨份子」得有人張羅。這個張羅人會根據當時份子錢的「**」來定錢數的。張羅人把份子錢湊齊後,用「禮紙」(市面兒上有賣的)包好,一一寫上名字,在儀式當天,交給主家。

需要說明的是:婚禮要用紅紙,喪禮用白紙。

四是跟主家關係比較近的人,切記不要「隨份子」。您的「份子錢」一定要單給,哪怕您給的錢比「隨份子」的錢都少,也不能「隨」。因為您跟主家的關係比較親近,必須要跟「隨份子」的人,有所區別。

五是「投一還二」。您辦婚禮時,王家大哥給了您六百塊錢。王家大哥辦婚禮,您就不能再掏六百塊了,只能多於這個數。

一般是人家給您六百,您要還一千二。假如您當時手頭緊,掏不出一千二,至少也要掏八百或一千。

什麼叫人情份往?您從這些老規矩中,就能咂摸出來。

老北京人很講究的 很多禮兒北京人已經不記得了 有的北京人根本沒聽過 我也是知道的很少 比如 壺嘴不能衝著人 吃飯時長輩先吃年輕人才可以吃,一定要用手端著碗吃,不可以吧唧嘴,夾菜不能亂翻,掉筷子是大忌諱 桌上的菜 每盤只能加三筷子 ,敬酒時年輕人要主動和長輩碰杯,注意雙手拿住你的杯子(一手拿杯一手托杯底碰杯時一定要低於長輩 進人家門要由主人引導住平房的話就更不能隨便近正房之外的房間。這不,馬上要過年了,大過年的說話也有很多禁忌,比如,煮餃子,煮破了,你可千萬別說破了,比如吃火鍋火滅了或者吃完了需要把火關了,千萬別說滅火,還有就是三十別掃地,第二天要掃,要從外往裡掃,那叫掃財,先說這麼多吧

老北京人最忌諱用「咳」,一般用您、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先生,顯得特有禮貌;「先生」多是對文化人的稱謂,早前在中學校園裡的老師也稱先生;還有「師傅」一詞,歷史上北京人只對僧人和廚師稱師傅,解放後,這個詞特別輝煌過一段,以至於除教育口、官口普遍稱師傅;「老師」一詞本來只在學校,但北京棉毛紡行業對女師傅則稱老師,在「老師」前面加上對方的姓氏,至今還有這樣稱呼的。

老北京人習慣怎麼稱呼滿族人,老北京人都是滿族人嗎?

一般不說滿族人,而是稱 旗人 一說某某人是旗人大家就明白此人是滿族人了。而且就算是說滿族人也不會說此人是滿族,而是說某某人是 滿洲人 即,使用滿族人的全稱,而不常用滿族這類簡稱。對回族的稱呼也一樣,北京方言習慣稱 回回 或者 回民 而不稱回族。老北京人都是滿族人嗎?不都是,清軍入關進京並沒有對住在北...

怎麼算老北京人?北京人的定義是什麼?

解放前就在北京住的家庭,可以算老北京人。最好是宣統退位之前,就在北京的家庭。這些人大部分是滿人,回族等等。他們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風俗和思維習慣。一般認為居住3代以上,認同北京行為習慣的。祖孫三代為北京人,視為老北京人!我家的戶口本上祖籍就是北京!往上3輩兒是北京戶口就應該算了。北京人的定義是什麼?廣...

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北京人現在是怎樣過春節的

今年過春節就是在家裡呆著。基本都是宅家裡抗疫。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北京人現在是怎樣過春節的 臘月初八 喝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初九至二十二 買炮竹,過小年。臘月二十三 吃糖。回過答了二十三 準備年貨,大掃除。除夕 做年飯,貼對聯,燈火通宵。守歲,吃團圓飯。正月初一 男人拜年,女人待客,買玩具,逛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