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需要投喂的貓貓
《二泉映月》創作背景:
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揭露當時的黑暗。
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寫照,是他情感宣洩的傳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絃、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生共鳴。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愛並引為經典,是阿炳創作的成功,是他創作天賦的體現。
2樓:卜陽曦
阿炳,本名華彥鈞,民間**家。生於清光緒十九年(2023年~2023年),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
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扶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
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的曲調,衝破道教**的束縛。
18歲時被無錫道教**界譽為演奏能手。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惡習,34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
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
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
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
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絃,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鬆》,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
他每天上午去茶館蒐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
**36年,他肺病發作,臥床**,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2023年暑期,****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儲存民間**,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製《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2023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
圍繞宮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的陳述、引伸和,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
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時起時伏,扣人心絃。
二泉映月(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是中國民間二胡**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迴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悽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淒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
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揹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淒厲欲絕的嫋嫋之音。」
這首曲子開始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並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
3樓:中醫藥小馬哥
創作背景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的薰陶,對**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複、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
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揭露當時的黑暗。
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寫照,是他情感宣洩的傳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絃、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生共鳴。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愛並引為經典,是阿炳創作的成功,是他創作天賦的體現。
曲名由來:
2023年****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說:
「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
」阿炳說:「《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裡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
「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點頭同意,於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曆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
4樓:瑤愛成永恆
引子(1~2小節)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為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飽含辛酸的嘆息。二胡以輕微的聲音,低沉含蓄內在的音色,把聽眾引入到**所描寫的意境中。喬建中先生認為:
「對阿炳來說,這一聲長嘆不是偶然發出來的,應該說他一生受盡了苦難在57歲時有這樣一個機會發出來這樣一種嘆息。」「這是引子,就這麼一句。但是這個引子我覺得它是所有我們聽到的民間**作品裡邊,應該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3][5]
第一段二泉映月 曲譜[6]
樂曲進入第一段(3~22小節),這一段有兩個主題部分,其中3~10小節為主題的第一部分(a),11~22小節為主題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
此後的五個段落是圍繞著第一段兩個主題的五次變奏:它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曲調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達出**的漸次發展和推進。主題變奏隨著旋律的發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昂,時而悲壯,時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與痛苦,不平與怨憤。
[3]第二段第二段(23~52小節)是主題的第一變奏,其中23~26小節「a1」,由一個樂句組成,27~52小節為「b1」,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三段第三段(53~96小節)是主題的第二變奏,其中53~64小節為「a2」,由兩個樂句組成,65~96小節為「b2」,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四段第四段(97~122小節)是主題的第三變奏,其中97~104小節為「a3」,由一個樂句組成,105~122小節為「b3」,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五段第五段(123~154小節)是主題的第四變奏,其中123小節為「a4」,由一個樂句組成,131~154小節為「b4」,由三個樂句組成。[3]
第六段第六段(155~174小節)是主題的第五變奏,其中155~162小節為「a5」,由一個樂句組成,162~174小節為「b5」,由兩個樂句組成。通過曲調的反覆變奏、音區的強烈對比和力度的大幅度變化,在第五段形成了樂曲的高潮。[3]
尾聲最後一段由揚到抑,音調婉轉下行,進入低音區,到了尾聲部分(175~176小節),它與「b5」第二樂句緊密相連,174小節為「b5」的隱匿終止,同時進入尾聲至176小節,結束在輕奏的不完全終止上,好像無限的惆悵與感嘆,聲音更加柔和,節奏更加舒緩而趨於平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受。[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的教學答案,二泉映月課文解讀
二泉映月 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 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著 來到泉邊賞月。水面月光如銀,靜靜地傾聽著泉聲。突然,他問小阿炳 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小阿炳搖了搖頭,因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麼聲音也沒有聽見。說 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
二泉映月中哪些描寫琴聲的詞語,二泉映月中描寫琴聲的句子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二泉映月中描寫琴聲的句子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
二泉映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緒
哀怨 寂寥 惆悵 阿炳的 二泉映月 從小就聽過,那時候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但它的悽婉悠揚足以讓人側目,除了阿炳 創作上的感染力以外,正如文學著作中的悲劇比喜劇更能打動人一樣,悽婉的曲調更容易觸動人心底的旋律,人常說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 或許指的是同一種體驗吧。後來長大了再聽 二泉映月 又覺得曲調裡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