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鮮明的民族性格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1-05-01 20:11:58 字數 6041 閱讀 5406

1樓:狸貓阿託

道教文化是上承黃老下納百家,所以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些特色主要表現在民族風俗習慣和民族氣節方面。 魯訊曾說: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 。胡適也說: 「道教的興起,含有 儲存人民文化的意義。

道教鮮明的民族性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道教與漢族傳統敬天尊祖思想的聯絡,敬天和尊祖,是我漢民族的傳統信仰和道德觀。敬天,有報答天地覆載之恩和對風、 雨、雷、電,山、川、河、海敬畏心理和給予人們以休養生息恩德思想。尊祖,是對祖先的崇拜。

中國人自古重視孝道。常言道百善孝為先。道教中對祖先崇拜 的尊祖意義內涵中, 還有對民族先賢先哲的神化信仰, 認為先賢先哲在天之靈和他們在世時 的浩然正氣,永遠存在,永遠能庇佑生民。

二、道教禮儀的民族性 道教禮儀原於漢族傳統儀禮 ,至今仍常行的禮儀有拜、稽首、頓首等儀式。在服飾上,由於清朝的剃髮易服並未太多的波及道教,故道教服飾、頭式、髮飾等等,都最多的保留了傳統的漢族的民族特色。

三、道教與中國人「和」的性格的形成有莫大關係,西方人信仰征服與統治。一句, 「我來、我看、我征服。 」無不體現出其民族性格中驍 勇善戰的一面。

中國自古信奉以和為貴, 然而縱觀歷史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我漢族文明碩果僅 存。究其原因,正是國人血脈中「和」的性格使然。

本本道家經典出自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是漢族文化的衍生,但又潛移默化的促進著漢族文化的發展。 不得不說這是道教的先哲們的功勞。中華五千年文化淵遠留長,而這文化的形成中道教文化起著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並將促使著中華文化不斷的向前發展。 因為道教文化早已潛移默化的流淌於我們每個漢族兒女的血脈之中。 無論在你行禮還是在你祭拜先祖時道教的思想精髓已經伴你左右。

道教更以其天人合

一、以和為貴等思想塑性了漢民族的性格,使得中國能以其獨具的性格立足與世界之林。

2樓:虎口禍難移

道教的教義早就深入人心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幾千年文明就是道教文化支援才會經久不衰,道教的教義就是,正直(浩然正氣),自強不息(人定勝天),和(太極,天人合一),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體現在哪些方面?

3樓:神奇領域的創作者

1、整體至上。

整體至上,「克己奉公 」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

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

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

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 。

2、仁愛兼利。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將「仁」同「愛人」相聯絡,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

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

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

3、自強不息。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絡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鬥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

《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

4、修身自律。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鑑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的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即夏曆(農曆)新年。

別稱:歲首、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

春節簡介: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

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4樓:傅行雲時代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理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幷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

5樓:匿名使用者

(1)注重整體利益、

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究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美德體現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即:仁義忠孝誠信。

儒家思想就是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我國臺灣省都把儒家思想列為人文思想的基礎。文化革命中大陸把儒家思想徹底否定了,甚至把偉大思想家孔子定為歷史反革命,與陰謀家**硬扯在一起混為一談。中國再不著手中國優良傳統的教育,正規社會的倫理和道德就會喪失待盡。

當然繼承儒家思想是指它的精華部分,對於封建消極的部分予以過濾掉,歷史總是在不斷髮展的。

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美德及優良傳統已迫在眉睫

道教文化的理性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7樓:數學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是中國國人文化催生的,道教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學、仙學、神學和教學為主幹,並融入醫學、巫術、數理、文學、天文、地理、陰陽五行等學問。內容講求長生不老,畫符驅鬼。道教創立後尊老子為教主,遵道貴德。

故有學者說「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謂此身根法幻化,業不可逃,壽終有盡,道教獨欲長生不死,變化飛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中文名道教文化

屬 性

土生土長的宗教

類 型

道教地 位

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

目錄1綜述

2內容▪ 道教神學

▪ 道教倫理

▪ 道教金丹術

▪ 道教醫學

▪ 道教文藝

3影響4作用

▪ 簡介

▪ 和諧理念

▪ 價值取向

▪ 價值理念

▪ 思想觀念

▪ 行為理念

▪ 行為原則

5婚姻觀

6道教本質

7風水文化

8道教詩詞發展

9作用10修真理論

11文化困境

▪ 無人領導改革

▪ 重術輕學,信徒的素質難以提升

1綜述編輯

道教[1] 以"道"名教,對老子之道一要學習,二要信仰,三要繼承。四要發揚。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及"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迴歸自然。

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

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執行受之於地道。

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侷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

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複雜的神靈系統。

道教在中國發展的幾千年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極其高雅,極其通俗。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為民間世俗,成為勞動群眾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

道教發源地鶴鳴山道源聖城

道教文化

2內容編輯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永珍,其內容龐雜多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道教神學

在道教文化雜而多端的內容當中,有一個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為一個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學理論,有一種能夠吸引人們進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標。這種信仰就是,人可以通過努力追求而成為長生不死、功能廣大的神仙。

這種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闡發的神學理論核心。道教產生之初,即已確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還從古代哲學、原始宗教及古人的養生鍛鍊等行為中吸取了許多成分,用來組建其有關神仙信仰的理論和行為體系,奠定了道教神學發展的基礎。在"神仙信仰"這塊"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進行了種種吸收、建立文化的活動,營造出一個龐雜的道教文化體系。

道教倫理

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戒律當中。道教的倫理道德觀念,既吸收了道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吸收了儒、釋二家的,故其內容愈來愈多,亦愈來愈複雜。其中對道教倫理觀念影響十分顯著的是儒家以忠孝為主軸的三綱五常思想。

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倫理道德,主要是靠神靈的威力來貫徹的。道教一方面以長生成仙的美好幻想來引導人們自覺地遵守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賞善罰惡的神靈威力來迫使人們遵守倫理道德。正面引導與反面恐嚇相結合,使它的道德倫理準則,在社會上發生更大的影響。

此外道教的勸善書,使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統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學

以往道教被認為是一種低階通俗的民間宗教,只有一些近於巫術的符水、齋教、科儀,談不上哲學思辯。但如今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道教有其哲學性的內容。道教哲學是為其教義服務的,是其教理教義的思想理論基礎,換言之,對道教教義的哲學論證就是道教哲學。

道教哲學的思想素材一開始就來自中國哲學,主要是道家哲學。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學的理性論證,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觀、認識論、倫理學、人生論等豐富的哲學內容,這些內容是道教哲學的基本範圍和構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學的中心範疇,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題,論證人有無成仙的內在根據、人成仙取何途徑是其思想體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漢字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漢字的魅力體現在那些方面?

中國漢字,已走過幾千年的漫長歲月,她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來的使用者眾多的充滿審美韻味與哲理意蘊的象形文字。中國的漢字,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一種結晶和象徵,在漢字這四方方的世界裡有著說不盡的無窮魅力和神奇力量。漢字,它具有二維特性 一是象形,二是會意。漢字的象形,就是根據事物的特徵,使之固定化,這...

公司推行六西格瑪諮詢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公司推行六西格瑪諮詢的必要性由於傳統六西格瑪dmaic和dfss流程在實踐中無法從產品的全壽命週期來考慮產品的設計,而且缺乏系統地針對產品全壽命週期開發創新流程和方法以及必要的支援工具,從而致使產品質量,穩健性,可製造性,可維修性,可靠性都不能令人滿意,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也很難控制和審查。作者所在團隊...

腎結石的早期症狀是怎么樣的啊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腎結石的症狀 症狀與結石大小,部位有關 1 疼痛 痛多與結石滑動,引起腎盂輸尿管連線部梗阻,可發生絞痛,巨大的不活動的結石反而不重。2 血尿 痛後血尿較為多見,性血尿極少。3 膿尿 腎結石伴有感染時可出現膿尿,並同時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4 排出小結石 急性絞痛後,尿中可能有砂狀物或小結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