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寫於2023年7月。此時,正值「四·一二」運動蔣介石背叛革命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
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 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道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2樓:匿名使用者
1.結合閱讀全文,揣摩「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一句的含義。
通釋:一般認為由於2023年「四一二政變」後險惡現實引起的。像朱自清這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既反感於國民黨的「反革命」,又對共產黨的「革命」心存疑懼,那天晚上,他在妻子哼眠歌時作了一次短暫的「出遊」,似乎想逃避現實,但到底還像是做了一個夢,還是回到了現實之中。
也有人認為是由於作者家庭中的父子、(繼)母子、婆媳等之間的矛盾使然。作者處在這些矛盾的中心點,在事業和感情上都感到苦悶。
還有人說,當時朱自清父子因家庭事務而關係緊張。為了緩和這種緊張的關係,朱自清屢屢寫信回家;然而父親一直沒回信,所以朱自清心裡頗不寧靜。
2. 「頗不寧靜」一句與課文中間、末尾哪兩句描述思想感受的句子構成呼應?是怎樣呼應的?
通釋:跟課文開頭一句寫心情相呼應的兩句話,可謂卓然醒目,一讀便知。一句是第二部分在具體描繪荷塘月色美景及四周樹上蟬蛙爭鳴之後,筆鋒一**
「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另一句是在發出這一哀嘆之後,他又想到梁元帝與眾豔女的嬉戲,這種場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當然無福消受也不屑消受,於是美夢方醒:「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因「心裡頗不寧靜」,故試探著遊離現實,但又不能「得意忘形」,「超然物外」,發出一聲充滿「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的慨嘆。遙想昔人採蓮南塘秋,但還是令自己想到現實中的江南。文章首尾及第二部分末三句描述心情的句子「遙相呼應」,使文章的情感線索凸現在讀者面前。
3.「荷塘月色」其實是一個情景,作者為什麼用了兩個段落,按「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兩個層面來描寫?
通釋:這可以從第一部分末句中「受用」一詞尋到門道。受用者,慢慢享用之謂也。一個情景分兩個段落、兩個層面描寫,充分體現了「受用」的特點。
又可從全文的文眼「心裡頗不寧靜」看,不是煩惱焦躁,「感時花濺淚」一語寫盡,也不是興奮激動,「一夜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馬蹄疾」。作者是「踱著」的,又把眼前的「獨處」當作享受,所以「有的是工夫」,能從容地觀察欣賞,而後又能層次井然地描繪。
4.從哪些描述中可見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力特別深切?
通釋:感受力有兩個要素,一是生活場景,二是觸景而生的情感。感受生活不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養。
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強,才能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品位。感受力深切,就是面對平常的生活場景,會有獨到的領悟,進而有生動形象的表述。如第3段,寫一個人走在靜謐的煤屑路上,覺得似乎「萬物皆備於我」,又覺得有點「超然」。
又如第4、5、6段,寫荷塘月色及四周景色,感到美得有點出俗,超拔,情不自禁地生了淡淡的喜悅,跟日間煩惱的生活一對照,又難以排遣其苦悶。這複雜的情感都是由眼前的情景所生。
5.對比舊教材,我們發現,第4、5段中各有一個比喻(「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峭楞愣如鬼一般」),第7段「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到「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一大段描述及梁元帝《採蓮賦》裡的引文都得到了恢復,還了作品本來面目。編者刪去又改回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通釋:舊教材刪節的原因可能是受極左思潮影響,怕學生讀了想入非非,產生負面影響和消極作用,同時也怕影響作者的「崇高」形象。
刪後又改回,可能是為了還作品以本來面目,使作品完整地展現在學生讀者面前。也可能是思想領域撥亂反正之後,編者的認識提高了,相信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對作者也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再一味地為尊者諱。
6.文章究竟抒發了一種什麼情?
通釋:一般認為,文章抒發了「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之情。開頭定基調時用了否定句:
「(頗)不寧靜」,語意較輕,不是「十分煩惱」這樣的肯定句,可見情感是頗為恬淡的。再從那晚見到的「月光也還是淡淡的」,「我且受用這無邊無際的荷香月色好了」,月下的荷塘是那麼的美妙迷人,荷塘的月色是那麼如夢似幻,從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觀點看,淡淡的喜悅的心情跟所描寫的景物是相稱的。而這時聽到蟬聲和蛙聲齊鳴,一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又是否定句,否定自己具有熱鬧歡樂的心境,聯絡全文意蘊,作者有的是什麼?
是熱鬧歡樂的反面——孤獨哀愁。但這個否定句式也告訴我們,那種孤獨哀愁也是淡淡的。
而有人則認為,實在不能說籠罩全文的是一種淡淡的喜悅,而應該說是一種濃濃的哀愁。應該努力去體會作者鬱結的煩悶和滿懷愁緒無處訴說的苦衷,把偶然寫到的閒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襯,才符合文章的實際,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對上述問題,尚有以下多種觀點:①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淒涼的心境。②本文是借景抒情,表現作者愁悶的心境。
③本文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閒適的心情。④本文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對現實不滿的憤激的心情。⑤本文是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評價
3樓:北島無夢丷
與作品的意境,基調相一致,詩人運用了近三十個各種型別的疊詞,這些疊詞渲染出一種雅而不俗的語言氛圍,產生了獨特的表情達意的效果。
如描寫荷花荷葉、運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一粒粒」、「縷縷」、「密密」、「脈脈」等疊詞,準確而又傳神地描寫出傾注詩人主觀思想的美的形象。
其中一些從古典詩詞中選用的描寫香草美人的疊詞,大大濃化了妙若美女的荷花形象的情態和風韻,與作品的內在抒情取得了和諧的契合,使描寫語言有一種典雅的美,清麗的美。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4樓:文學小弟
別聽教案上的評價,自己去品味,真的不錯!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主要內容
5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荷塘月色課文主要內容
《荷塘月色》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描寫清華荷塘月色之美,抒發沉鬱的心情。此文文筆優美、想象豐富,因收入中國大陸地區及香港的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但也有人質疑此文的價值。
本文寫於2023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既有內在美又有形式美的美文。其實十分司空見慣的荷塘上的淡淡月色和月色下淡淡的荷景,經朱自清先生的大筆渲染,便寓意深刻,竟成了人們心中一道揮之不去的憂傷風景。
荷塘月色課文分析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點明題旨,同時創造了一種安靜優美的氣氛,引出全文。
這一段以一個懸想(忽然想起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緊扣文章題目,點明瞭描寫的內容;接著從月亮、孩子們的歡笑,迷迷糊糊的眠歌幾個方面記述了夜深人靜的時間,而且把讀者逐步引入一種靜謐的境界,成為全文一個極好的引起。全段中有心情、景色、時間、地點的交代,眉目非常清爽,行文極為自然。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著力寫荷塘月色的優美景象。先寫來路(第
二、三自然段)。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小路幽僻、寂寞,而且被蓊蓊鬱鬱的樹木包圍,再籠以淡淡的月光,形成一片靜悄、幽寂的氛圍,這也正是統照全文的氣勢。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是一筆反襯,由此更襯托出今晚月色籠罩下這片景象特有的魅力。
在這一片靜謐的天地裡,我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頓覺自己是個自由的人,抒發了我對這片天地格外欣賞喜愛的情懷。
繼寫荷塘(第四自然段)。這是先寫田田的荷葉,晶瑩的荷花;葉與花各有所似,越見出玲瓏,晶潔。再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芳而不濁,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以歌聲比況荷香,實在新穎、透闢,極熨貼地傳達出一種香遠益清的韻味。既有微風,必有所動,接下去順筆寫了花與葉在微風掠過時剎那間的動態,從動態中表現出葉與花一種欣欣然生機活潑的情狀。這動態與上邊的靜態相映照,使得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最後點出被荷葉遮住了的流水,雖不能見一些顏色,但由它那脈脈流動聲的點染,的確葉子更見風致了,整個畫面都更富有神韻了
拓展資料
朱自清(2023年11月22日—2023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2023年中學畢業併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2023年開始發表詩歌。
2023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2023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2023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
2023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2023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荷塘月色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6樓:北島無夢丷
《荷塘月色》 一開篇就點出文章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平靜」。接著寫小路的「靜」、月色朦朧的「靜」, 來反襯作者的「心裡頗不寧靜」。再接著以荷塘四周蟬聲和蛙鳴的「鬧」突出荷塘月色的「靜」, 進一步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
最後畫龍點睛「: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裡頗不寧靜」的原因所在。
文章這樣的結構嚴謹細密, 脈絡清楚,又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 達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貴境界。散文的藝術魅力, 集中地體現在藝術構思方面。
7樓:匿名使用者
田田——疊詞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韻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語言氛圍。
荷花-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來比喻葉子,有一種舒展、旋轉的美。荷葉本是靜的,作者想像它是動的,這是以動寫靜,以虛寫實。
羞澀地打著朵兒的——用寫女子嬌美神態的詞「羞澀」來寫荷花,賦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擬人手法寫出了荷花的情態美。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描繪說明同一個本體的比喻句)寫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種姿態。
用「歌聲」比「清香」,「名曲」比「光與影」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侷限而領會到屬於另一感覺的印象,即「感覺的相通與轉移」)而這樣的感覺也只有在靜靜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就更突出了寧靜的氛圍。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轉為聽覺)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視覺轉為聽覺)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劉萍萍 荷塘月色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欣賞作者描寫景物的高超技巧 2 欣賞清秀雋永的語言 3 理解作者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教學重點 難點 1 梳理文中作者心理變化的脈絡 2 重點分析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欣賞並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高超技巧。教學過程 一 ...
《荷塘月色》中哪些句子最優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裡描寫荷花荷葉最優美的句子是哪句?
以下三句最為金典,1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的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2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青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荷塘月色 3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
荷塘月色作者走的路線是什麼,荷塘月色朱自清的行走路線
荷塘月色作者走的路線是 院子 小煤屑路 荷塘的四面 回的路上,到家門前。荷塘月色 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