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19世紀中期以來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國家。不要答案,要自己的想法

2021-05-29 08:57:38 字數 4004 閱讀 1980

1樓:皖南舊事人

侵略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進行資本掠奪。

2樓:

19世紀末多數資本主義

主義國家完成工業革命。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內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對容外侵略的特徵是資本輸出和瓜分世界,即在世界範圍內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瓜分:

爭作中國債主,搶奪路礦和設廠權,掀起強佔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的瓜分狂潮。在經濟方面主要表現在實行商品**和資本輸出。他們在中國開工廠、辦銀行、修鐵路、開礦山等獲取超額利潤,壓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也就是表面上的「投資」。他們對中國的「投資」是為了擴大市場掠奪經濟 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在中國近代工業中外國資本佔有壟斷地位。

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逐漸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這對中國最主要的影響是 (

3樓:匿名使用者

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所考查的是文明史觀,從這一角度來說,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根本依據是

4樓:仙豬侃片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

《共產黨宣言》發表後,席捲歐洲的2023年革命爆發。馬克思恩格斯極為關注這場鬥爭,認為這是可能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道路和準備基礎的革命。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並沒有很快發生。

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認為「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即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整個資產階級關係範圍內所能達到的速度蓬勃發展的時候,也就談不到什麼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現代生產力和資產階級生產方式這兩個要素互相矛盾的時候,這種革命才有可能」。

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提出「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緣由。2023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同上,第二卷第592頁)可以認為,「兩個必然」揭示的是人類歷史發展趨勢的問題,「兩個決不會」探索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過程長期性的問題。

「兩個決不會」的提出,使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理論更加完整。

5樓:楊子電影

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自始至終存在著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社會化生產的這種性質,不能容忍生產資料和產品私人佔有,它要求生產資料由社會佔有和社會支配;對生產實行統一的社會管理,並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社會化勞動的成果。

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依靠對生產資料的佔有,不勞而獲地佔有他人的勞動產品,這樣就產生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運用「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相統一的觀點來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走向,既要看到它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趨勢,又要看到它的生產力的容量還有進一步釋放的餘地。

如列寧所說: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按部就班地向前發展,不會有時出現大幅度的躍退,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

始自2023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危機和由此引發的2023年席捲全球的「佔領」運動,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尖銳爆發的新的表現,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深刻矛盾。

同時,我們要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上還將長期佔據優勢的客觀現實,切實把握兩種社會制度長期並存中的各種複雜情況和問題,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對科學社會主義主題作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回答。

6樓:布樂正

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木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它是決定這個時代發展方向的歷史主題。

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在曲折和坎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開創了人類社會最深刻最偉大變革的歷史過程。共產黨人一定要堅定信念,進一步弄清楚這一「歷史必然性」,正確評價20世紀社會主義的實踐,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努力積蓄力量,為社會主義新高潮的到來做出貢獻,去迎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

資本主義社會自始至終存在著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所謂生產社會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生產資料從個人使用變為許多人共同使用;生產過程從分散的個人行動變為許多人相互聯絡、相互協作的社會行動;產品也從個人勞動成果變成大家共同創造的社會成果。社會化生產的這種性質,不能容忍生產資料和產品私人佔有,它要求生產資料由社會佔有和社會支配;對生產實行統一的社會管理,並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社會化勞動的成果。

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依靠對生產資料的佔有,不勞而獲地佔有他人的勞動產品,這樣就產生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7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主義不是人們頭腦中的主觀想象,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矛盾運動本身提出的、用以解決這種矛盾的社會方式。

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反映了生產關係要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規律的客觀要求。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日益嚴重的衝突,表明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客觀上要求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取代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與此同時,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社會化的全面發展使管理過程和管理機構也日益社會化。

為緩解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在不斷地作區域性調整,用資本社會化來適應和推動生產社會化,如個別資本股份化、私人資本國家化、民族資本國際化,這表明把資本變為社會公有財產的物質條件日趨成熟。而無產階級力量隨著生產社會化發展而不斷壯大和提高,則為制度的變革準備了社會力量。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根本依據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合。

僅供參考!

8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9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選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鬥爭尖銳化

對資本主義發展概況的認識

19世紀**的時代背景 5

10樓:貞觀之風

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因素在**農奴制社會內部逐步發展起來。大工廠逐漸代替手工工場,自由僱傭勞動逐漸代替農奴勞動。

在農業中,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日趨瓦解,資本主義發展要求打破農奴制的束縛。但**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國家,自由勞動力缺乏,經濟遠遠落後於西歐國家。

19世紀50年代,**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更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經濟危機,2023年進行了農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的矛盾,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11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初期**是個盛行農奴制的落後的比較封建的國家,19世紀中期的時候在工業文明的大潮下,亞歷山大二世開始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於是**的資本主義開始慢慢地發展起來

12樓:fly風說你要來

19世紀**還是個盛行農奴制的落後的封建國家,19世紀中期在工業文明的大潮下,亞歷山大二世開始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使**的資本主義緩慢地發展起來。

13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掀起農奴制改革,19世紀下半年至2023年前後**無產階級同沙皇進行鬥爭,2023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 後改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2023年

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能否一國建成社會主義?如何建成?

14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文化落後的不能建成社會主義。

19世紀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欺凌,中國近代化探索艱難起步

1 洋務運動 1分 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電報局 上海輪船招商局 開平礦務局,建立北洋海軍等 回答一項即可得1分 2 戊戌變法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2分 3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分 建立了中華 具有進步意義。2分 本題考查的...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列強發動的幾次大規模侵華戰爭與兩次

給個線索你自己想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以英國為首發動侵略,目的是奪取商品傾銷地和原料產地,發動的戰爭為 兩次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簽訂的內容以商品輸出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多國侵略,目的是奪取資本輸出地 商品傾銷地和原料產地,發動的戰爭為 中法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不平等條約簽訂的內容...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在中國近代化的發展道路上,地主階級

我再補充說下,地主階級不僅是指洋務派,還有早期像林則徐,姚穎等一批思想先進的士大夫,像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們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翻譯西方書籍,像林則徐主張仿製西方戰船,比李鴻章建水師要早,只是沒有形成規模,他們也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洋務派是一些具有地方實權也同樣相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