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弘一法師之出家
今年(一九三九)舊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師滿六十歲誕辰,佛學書局,因為我是他的老友,囑寫此文字以為紀念,我就把他的出家的經過加以追敘。他是三十九歲那年夏間披剃的,到現在已整整過了二十一年的僧侶生活。我這裡所述的,也都是二十年前的舊事。
說起來也許會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師的出家,可以說和我有關,沒有我,也許不至於出家。關於這層,弘一法師自己也承認。有一次,記得是他出家二三年後的事,他要到新城掩關去了,杭州知友們在銀洞巷虎跑寺下院替他餞行,有白衣,有僧人,齋後,他在座間指了我向大家道:
「我的出家,大半由於這位夏居士的助緣。此恩永不能忘!
我聽了不禁面紅耳赤,慚悚無以自容。因為(一)我當時自己尚無信仰,以為出家是不幸的事情,至少是受苦的事情。弘一法師出家以後即修種種苦行,我見了常不忍。
(二)他因我之助緣而出家修行去了,我卻豎不起肩膀,仍浮沉在醉生夢死的凡俗之中.所以深深地感到對於他的責任,很是難過。
我和弘一法師(俗姓李,名字屢易,為世熟知者曰息,字曰叔同。)相識,是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名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的時候。這個學校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不輕易更換教職員。
我前後擔任了十三年,他擔任了七年。在這七年中我們晨夕一堂,相處得很好。他比我長六歲,當時我們已是三十左右的人了,少年名士氣息,懺除將盡,想在教
育上做些實際功夫。我擔任舍監職務,兼教修身課,時時感覺對於學生感化力不足。他教的是圖畫**二科。
這兩種科目,在他未來以前,是學生所忽視的。自他任教以後。就忽然被重視起來,幾乎把全校學生的注意力都牽引過去了。
課餘但聞琴聲歌聲,假日常見學生出外寫生,這原因一半當然是他對於這二科實力充足,一半也由於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師生以及工役沒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誠敬中發出,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學他。
舉一個例項來說:有一次,寄宿舍裡有學生失少了財物了,大家猜測是某一個學生偷的。檢查起來,卻沒有得到證據。
我身為舍監,深覺慚愧苦悶,向他求教。他所指教我的方法,說也怕人,教我自殺!說:
「你肯自殺嗎?你若出一張佈告,說作賊者速來自首,如三日內無自首者,足見舍監誠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這樣,一定可以感動人。
一定會有人來自首。這話須說得誠實,三日後如沒有人自首,真非自殺不可。否則便無效力。
」這話在一般人看來是過分之辭,他提出來的時候,卻是真心的流露,並無虛偽之意。我自愧不能照行。向他笑謝,他當然也不責備我。
我們那時頗有些道學氣,儼然以教育自任,一方面又痛感到自己力量的不夠,可是所想努力的,還是儒家式的修養,至於宗教方面簡直毫無關心的。
有一次,我從一本日本的雜誌上見到一篇關於斷食的文章,說斷食是身心「更新」的修養方法,自古宗教上的偉人,如釋迦,如耶穌,都曾斷過食。斷食,能使人除舊換新,改去惡德;生出偉大的精神力量。並且還列舉實行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項,又介紹了一本專講斷食的參考書。
我對於這篇文章很有興味,便和他談及,他就好奇地向我要了雜誌去看。以後我們也常談到這事。彼此都有「有機會時最好把斷食來試試」的話。
可是並沒有作過具體的決定。至少在我自己是說過就算了的。約莫經過了一年,他竟獨自去實行斷食了,這是他出家前一年陽曆年假的事。
他有家眷在上海,平日每月回上海二次,年假暑假當然都回上海的。陽曆年假只十天,放假以後我也就回家去了,總以為他仍照例回到上海了的。假滿返校,不見到他,過了兩個星期他才回來.據說假期中沒有回上海,在虎跑寺斷食。
我問他「為什麼不告訴我?」他笑說:「你是能說不能行的,並且這事預先教別人知道也不好,旁人大驚小怪起來,容易發生波折。
」他的斷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漸減食至盡,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湯逐漸增加至常量。據說經過很順利。
不但並無苦痛,而且身心反覺輕快,有飄飄欲仙之象.他平日是每日早晨寫字的,在斷食期間,仍以寫字為常課。三星期所寫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隸書,筆力比平日並不減弱。他說斷食時,心比平時靈敏,頗有文思,恐出毛病,終於不敢作文。
他斷食以後,食量大增,且能吃整塊的肉(平日雖不茹素,不多食肥膩肉類),自己覺得脫胎換骨過了,用老子「能嬰兒乎」之意,改名李嬰。依然教課,依然替人寫字,並沒有什麼和前不同的情形。據我知道,這時他還只看些宋元人的理學書和道家的書類,佛學尚未談到。
轉瞬陰曆年假到了,大家又離校,那知他不回上海,又到虎跑寺去了。因為他在那裡住過三星期,喜其地方清靜,所以又到那裡去過年。他的歸依三寶,可以說由這時候開始的。
據說:他自虎跑寺斷食回來,曾去訪過馬一浮先生,說虎跑寺如何清靜僧人招待如何殷勤。陰曆新年,馬先生有一個朋友彭先生,求馬先生介紹一個幽靜的寓處,馬先生憶起弘一法師前幾天曾提起虎跑寺,就把這位彭先生陪送到虎跑寺去住。
恰好弘一法師正在那裡,經馬先生之介紹,就認識了這位彭先生.同住了不多幾天,到正月初八日,彭先生忽然發心出家了,由虎跑寺當家為他剃度。弘一法師目擊當時的一切,大大感動。可是還不就想出家,僅歸依三寶,拜老和尚了悟法師為歸依師,演音的名,弘一的號,就是那時取定的。
假期滿後,仍回到學校裡來.
從此以後,他茹素了,有念珠了,看佛經,室中供佛像了。宋元理學書偶然仍看,道家書似已疏遠.他對我說明一切經過及未來志願,說出家有種種難處,以後打算暫以居士資格修行,在虎跑寺寄住,暑假後不再擔任教師職務。我當時非常難堪,平素所敬愛的這樣的好友,將棄我遁入空門去了,不勝寂寞之感。
在這七年之中,他想離開杭州一師,有三四次之多,有時是因為對於學校當局有不快,有時是因別處來請他,他幾次要走,都是經我苦勸而作罷的。甚至於有一時期,南京高師苦苦求他任課,他已接受聘書了,因為我懇留他,他不忍拂我之意.於是杭州南京兩處跑,一個月中要坐夜車奔波好幾次。他的愛我,可謂已超出尋常友誼之外,眼看這樣的好友,因信仰的變化,要離我而去,而且信仰上的事,不比尋常名利關係,可以遷就。
料想這次恐已無法留得他住,深悔從前不該留他。他若早離開杭州,也許不會遇到這樣複雜的因緣的。暑假漸近,我的苦悶也愈加甚,他雖常用佛法好言安慰我,我總熬不住苦悶。
有一次,我對他說過這樣的一番狂言:
「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
弘一法師李叔同為什麼一定要出家?
李叔同為什麼出家 弘一法師李叔同出家的原因
2樓:
如果單單從宗教角度來談的話,就要涉及到佛教的教義,李叔同的出家是有一定巧合性的,原本是他在同事那裡聽說了關於斷食法的好處,出於新奇,便在假期跑到虎跑寺嘗試斷食,在近一個月的斷食時間裡,他接觸了很多佛經,由此感到世間名利原是如此虛妄,於是拋妻棄子,決然出塵,以至於他的妻子倍感肝腸寸斷在其後呼其之時,他也不曾回頭,大步飄搖,絕塵而去。
李叔同為什麼如此決絕的拋妻棄子去行菩提之道呢?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在斷食期間親身體會到了佛法的可行性,證悟了萬法無常的道理,感受到了由正法帶來的益處,信解佛法,了知其法的真實不虛,故此出家。
原因其二其三有很多人持不同觀點,不贅述。
中心的問題要看你怎麼看?你相信佛教的思想麼?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有你的信或不信的問題可以確立一個你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加一番論述。
依據你可以搜,有很多解釋。
文章不能**,以上是我的個人建議。
3樓:歷史文談
名聲大噪的弘一法師為何選擇在39歲時突然出家?**豐子愷這樣說
當初濟公為什麼出家
4樓:霓脦那些
濟公逃婚在杭州靈隱寺出家。
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初二日(2023年3月1日)濟公出生於南宋台州。濟公逃婚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喜好誦經打坐,不戒酒肉,語言詼諧,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
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
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稱為濟公活佛。
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道濟於宋嘉定二年(2023年)五月十六日於淨慈寺圓寂,享壽七十九歲。臨終前曾作一偈:
「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葬於虎跑(今杭州動物園南邊),後人建有濟公塔院。《淨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載其《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影視形象
5樓:匿名使用者
濟公,原名李修緣。是降龍羅漢轉世來凡間消災解難的。在新婚之夜是他悟道之時,就變得瘋瘋顛顛,在靈隱寺出家當和尚。
6樓:匿名使用者
濟公(2023年—2023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今天台山永寧村人.李修元在十八歲赴考之時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場變故有關。父母雙雙得急病去世,病情來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繼撤手人鬟了。
李修元在借宿的靈隱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時,一時萬念俱灰。三天後,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靈隱寺落髮了,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遠禪師。有關道濟在靈隱寺出家一事,歷朝文獻都無異議。
**四年(2023年)印行的《天台縣志稿》,也還照抄康熙二十二年(2023年)《天台志稿》上的說法:「年甫十八,親喪,投杭州靈隱寺出家。」即使2023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說他:
「十八歲趕臨安,於靈隱寺出家。」
7樓:匿名使用者
【道濟(1150?~1209)】 daoji 南宋僧人。又名湖隱、方圓叟。
俗姓李。天台(今屬浙江)人。他的神異故事廣泛流傳於民間,通稱濟顛僧或濟公。
他從靈隱寺住持佛海瞎堂禪師出家。傳說他言行類似顛狂。嗜酒肉。
據北 禪師《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所載,他是天台臨海李都尉文和的遠孫,狂而疏,介而潔,遊蹤半天下,所至題墨,文詞雋永。但他生活落拓,寢食無定,寒暑無完衣,所受佈施供養,不久即付酒家。對於老病僧人,他盡力備辦藥物相助。
無故不入富貴人家。後常居杭州淨慈寺。《清一統志》載淨慈寺曾一度毀於火,他到嚴陵山(今浙江桐廬)一帶募化,使淨慈寺得以恢復舊觀。
臨終前作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有《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記載其神異事蹟。
【道濟禪師《南宋元明僧寶傳》】法舟濟禪師禪師。名道濟。字法舟。
嘉興人也。受業於東禪昂。以向上宗乘。
走叩吉庵祚禪師。遂得道焉。是濟為無際悟之五世也。
初悟以斷橋正脈。付廣善潭。潭付默庵宣。
宣付吉庵祚。由潭至祚。垂百年來。
其家聲幾不振矣。濟承之。出世金陵安隱。
而俎豆先人於名賢之間。恢述其志。刻如履冰。
每以隔宿掛上堂牌。衲子陰笑之。嘗舉拂子召眾曰。
見麼。又擊曰。聞麼。
既是舉起便見。擊著便聞。妙真如藏。
應用全彰。是汝諸人。自不丈夫。
故乃傍人門戶。求知求見。韜晦家珍。
甘為寒乞。將謂諸聖別有奇特事。廣額屠兒。
颺下屠刀。便雲。我是千佛一數。
豈有曲折作知見耶。丈夫子。何不恁麼擔荷去。
於是。學流愛慕而親之。吏部陸公光祖。
邀濟還裡。以天寧居之。祖既篤於真乘。
常遊天寧。恨見濟之晚。因問曰。
畫前元有易否。濟曰。若無庖犧氏將甚麼畫。
曰。畫後如何。濟曰。
元無一畫。曰。現有六十四卦。
何得言無。濟曰。莫著文字。
曰。請師離文字發一爻看。濟召公。
公應諾。濟曰。者一爻從何處。
起公大笑而謝。自稱五臺居士。遂多出入叢林。
而擊節焉。又別駕熊公南沙問曰。設有將劍來取師頭。
師還避否。濟曰。若有殺人不貶眼地將軍。
便有不怕死和尚。沙作揮劍勢。濟放身便倒。
沙曰。好個師僧死在劍下。濟起。
呵呵大笑曰。作麼作麼。濟。
任緣揮塵。惟津津焉。提唱綱宗而巳。
稍不如意。飄然去之。或舟或[廓-享+(廛-(序-予))]。
或破寺村庵。前後凡遷居二十餘所。但其為人真率閒雅。
胸無隱事。耳目交接。使人忘其名勢。
以故。賢彥追崇之。其於院務。
凡百闊略。知友常以書勉濟。濟笑曰。
牙籌算計。俗尚為譏。況道人乎。
古制不立煙爨。草衣樹宿。聞道益廣。
行道益多。今人。動以規法相繩。
禮樂鏗鏘。舉一狗子無佛性話。求其不惑者鮮矣。
尤雲。我能據守祖庭。利其徒屬。
能作能為。破律喪行。恣彼陷溺。
是何益也。濟。晚年閒著異跡。
機不厭繁。有道人拈拄杖問曰。者是誰底。
濟曰。是山僧底。曰。
既是師底。因甚在我手裡。濟呼曰。
度拄杖來。道人度杖與濟。濟曰。
汝底在甚麼處。道人整冠。濟曰。
似則也似。是則未是。道人大笑。
又指吉祥草。問傍僧曰。是甚麼。
曰。吉祥草。曰。
更有吉祥者否。僧以足按地。道人曰。
獅子窟中。果無異獸。濟擯僧出院。
又僧問。得何三昧。便乃隨波逐浪。
濟曰。兩岸春風香不斷。一溪流水落花新。
曰。怎柰學人不會。濟曰。
蜻蜓飛尚緩。蛺蝶舞偏忙。曰。
和尚莫將境示人。濟喝。僧便作禮。
濟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濟二十二出家。歿年七十有四矣。眾知濟有厭世意。
請留偈。濟以手搖曳曰。何多事也。
乃趨寂。時嘉靖。庚戌之秋也。
得法者二人。一居胥山。曰云谷會。
一居精嚴寺。曰冬溪澤。俱以嚴標行話於世贊曰。
濟公近繼無際。遠續斷橋。歷觀其始末。
機智毫忽不爽。然前後居無定相。惟激勵學者為要務。
諸莊旱損。略不幹懷。可謂救時之明哲者也。
尚有以不事事短之。所謂盲人問豹。與語奇斑哉
關於弘一法師的,弘一法師關於放下愛情的名言
據我查到的資料,弘一大師不是絕食而死的,弘一大師乃律宗大德,目前佛教界著名的界詮法師便是弘一大師的法脈。大師不可能絕食而亡的,哪怕是在家佛教徒也知道自殺是大重罪,四恩未報,何以輕生呢?何況是弘一大師,大師怎麼會不明白這麼淺顯的道理?而且大師是律宗,定然是嚴持戒律的,不知道這個說法您是從 聽到的,我查...
弘一大師說佛像不能放在臥室為什麼
心誠最重要。如果條件可以,供在大廳最如法。如果條件不許,可以供在單人房。在像在拉一簾幔帳即可。如果連房間也無處可供,佛的法身遍法界虛空界,心中有佛以觀空禮佛就可以了。以下是聖嚴法師開示 教徒禮佛是對於佛菩薩的聖像,有著崇高的敬意。表示佛教徒對於佛菩薩聖像的崇敬與頂禮。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並不會把塑畫雕...
張弘範一直都不是宋朝的臣民,為什麼要給他「宋朝的將領投降蒙古之後滅宋」這個根本不存在的千古罪名
張弘範不但自己不是宋朝人,連他的父親張柔實際上也只能算金國人,確實是和 宋朝的投降將領 一點邊都不沾。在我看得一些書裡對他的說法都是元朝軍事家,連他的 也都是元朝裝束,要是不說的話絕對沒人覺得他是漢人。但是張弘範的 降將 身份是有些原因的。在廣東的崖山,靠海的一面山崖之上,刻著八個大字 宋張弘範滅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