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泰蘭德的記憶
在二戰後馬歇爾計劃bai
的推du動下,歐洲國家在50年代zhi末60年代初已經
dao恢復戰前經濟水平,但回是西歐主要幾個國家都是老牌答資本主義國家,不堪在美國人的羽翼下發展,但是西歐國家面積較小,人口較少,不可能再去發展全方位的國家經濟,必須相互合作,2023年本著經濟合作的原則成立了歐洲共同體,就是歐盟的前身。最為一個經濟組織,歐共體的作用就是使歐洲國家作為一個統一的經濟體去參與國際競爭,這樣才不會被各個擊破。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空中客車」飛機制造公司就是個著名的例子,是由德法意聯合組建的,只有聯合才能和波音,洛克希德抗衡。
分析歐洲在二戰後走向聯合的主要原因
2樓:匿名使用者
①西歐有著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
②西歐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和統一。
③二戰後西歐地位衰落。
④只有實現歐洲的統一,才能抵禦來自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威脅,重塑昔日輝煌。
⑤宿敵法德和解,為歐洲聯合奠定了基礎。
3樓:小吳同學
1.經濟原因(根本原因):歐洲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
2.外部原因:受到美蘇的威脅;
3.歷史原因:歐洲聯合的思想由來已久,有利於歐洲形成認同感;
4.直接原因:法德和解。
4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經濟經歷美國掌握霸權到美歐日三足鼎立到多極化發展過程。第一,二戰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卻遭到嚴重破壞。美國經濟在此期間經歷了一個發展、放緩、衰退、「滯脹」、復甦、繁榮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的曲折過程。
第二,從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歐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西歐經濟經歷了恢復、發展、繁榮和區域經濟聯合的歷程;與此同時,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第三,日本的崛起,歐洲國家的聯合和德國的發展都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戰。
世界經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美國、西歐和日本。發展原因
①外部因素:美國的大力援助。戰後美國加大對西歐的經濟援助雖是為了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進一步鞏固資本主義陣營,以對付蘇聯,但在客觀上為西歐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②內部因素: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採用最先進科技和恰當的經濟政策。工業革命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歐在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甚至對外經濟聯絡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為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先後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工業,現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技術後,極大的促進了戰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時,西歐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巨集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利用國家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表現:20世紀50年代初,各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大體達到甚至超過了戰前水平,50-70年代西歐經濟持續繁榮。
(3)西歐走向聯合
①歐共體的成立及原因:60年代西歐成立「歐共體」組織。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聯絡不斷加強。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並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
②歐洲聯盟的成立:
原因:加速經濟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甘心在國際舞臺扮演次要角色。
特點:歐盟各國逐步使用單一的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員國公民有統一的歐洲護照,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歐盟力求在外交和****等方面步調一致。
性質:它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政治組織(或歐洲的經濟政治聯盟)
影響:歐盟成立後,歐盟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目前歐洲聯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其經濟實力足可以和美國抗衡,他們的政治、軍事的聯合也對美國的霸權主義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③啟示:經濟發展需要國際間的聯合與協作。只有聯合起來,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才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5樓:匿名使用者
1,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以及資本主義內部不同政體之間的矛盾2,蘇聯解體,歐盟及非洲等第三方勢力崛起
3,要脫離美國的政治和經濟控制
4,世界向多極化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戰後確立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戰後歐洲實力大大下降,為美國馬首是瞻;歐洲有聯合的基礎,歷史地理等;馬歇爾計劃的客觀促進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日益走向聯合,請列舉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
7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的需要;現實因素: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地位的喪失;外部因素:美蘇爭霸的影響;思想淵源:遠源流長的歐洲統一思想;可能因素:歐洲宿敵法國和德國的和解。
二戰後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
8樓:一槓青年
西歐各國在二戰後普遍衰落,美國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英法等西歐國家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
軍事上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壟斷了原子彈;經濟上擁有最雄厚的工業體系和最豐富的**儲備,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又稱佈雷頓森林體系)。
蘇聯是二戰中抗擊德軍的重要力量,戰後總兵力接近美國,還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工業,軍隊駐紮在歐亞許多地區。在戰爭中蘇聯大大擴充套件了疆土,解放了東歐大片領土。蘇聯成為戰後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
二戰結束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或粉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格局,即所謂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建立在美蘇勢力均勢基礎之上,事實上劃分了美蘇勢力範圍。
9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之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總體概括: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世界格局朝兩極化發展。冷戰爆發,但爭霸最終的結果是蘇聯的解體。所以世界局勢向多極化發展。最終形成今天的「一超多強」世界局勢。
發展過程:
多極化局勢在曲折中發展。
原因: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的振興。
兩極格局的解體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主要:蘇聯解體
過程:2023年東歐劇變,2023年兩德統一,2023年經互會和華約組織解散。
10樓:古風雪宇霜
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就一分為二了;以柏林為界,都伯林為蘇聯支援的東歐社會主義革命國家、西柏林為核心的西歐自然是美國等地西方資本主義的天下了.
二戰後至今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總 結。
二戰前夕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是二戰之後國際從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轉變內為雅爾塔體系。容 由於二戰後西歐各國經濟能力大幅度削弱,美國為了穩定自己得霸權不讓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奪走,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馬歇爾計劃,對西歐各國經濟上的援助。並且與歐洲各國建立了以美國為首得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稱北約。而以蘇聯...
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對二戰後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什麼影響 除歐洲國家
美國bai人與西歐國家組成du了北大西洋zhi公約組織 簡稱北約 而作dao為對抗,蘇聯回人則將答 大多數東歐國家集結在一起,共同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 這一共同防禦性實體。這兩個組織中的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遭受攻擊,則視為對整個組織的挑釁,該組織的所有成員國將立刻針對挑戰國,發動最嚴厲的反擊。儘管美蘇真...
關於二戰後德國的文化,二戰後的德國簡介
和重新統一 1945 1990 1945年德國被分割槽佔領情況 主條目 1945年後的德國 戰爭使得德國死亡數百萬人,失去奧德河 尼斯河線以東大片領土,1200萬 1500萬德國人從過去的東部領土 東普魯士 西里西亞 東波美拉尼亞和勃蘭登堡 和東歐其他地區 特別是 蘇臺德 被驅趕出來。德國所有大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