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文學」是高校中國語言文學教育的專業基礎課,它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兩個部分組成。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增強我們的文化素質,還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文化與歷史的認識,進一步把握民族文化發展的方向,建立新時期的精神文明。
通過文學史的學習,我們能認識到古代文學在不同時代的實際狀況,以及與哲學、史學、經學、法學、**學、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教育學等學科之間的相互關係;注意到各體文學的發展走向、源流演變和彼此滲透、影響的表現形態。我們還可以把古代文學史看成是古代散文、詩詞、戲曲、**的分體文學史,從而理清它們各自的演進線索和承繼關係。同時,與文學發展史伴生的文學理論,也是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文學理論,包括從中折射出的藝術思潮、文人心態、社會風氣、民間習俗,都有助於培養思辨能力,深化人文底蘊。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是歷代不同層次文學家的藝術心力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實實在在的文字見證,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躍動著的時代脈搏,觀察到千姿百態的社會面貌,體味到曲折細微的物理人情;在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學作品中,我們能得到「真」的展示、「善」的呼喚、「美」的陶冶,同時強化自己識別劣質文化產品的能力,從而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道德情操以及審美趣味。
中國古代文學頭緒多、範圍廣,作家各別,作品繁雜,加上文字語言的隔閡,使學習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的認識,既不能有畏難情緒,更不能掉以輕心,敷衍應對。總體而言,我們要了解古代文學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而顯現出的共性和個性,它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刻苦鑽研、痛下功夫,是完全能學好的;但就其獨特的承繼性、民族性、包容性、主觀性而言,學好古代文學,有時須大膽想象,有時重情感體驗,有時仍不廢條分縷析,而且,還要攻下語言文字上的難關。具體而言,我們對於古代文學課程中常見的「情與理」、「論與作」「深與廣」、「大與小」、「縱與橫」、「雅與俗」、「儒與道」、「中與外」等等錯綜關係,應該區別對待,詳加考察,細心摸索,由感性的咀嚼涵泳中求得理性的昇華。
本課程仍以封建王朝的朝代為序劃分章節,每章節大略由文學概貌的展示、名家名作的論述、各體文學產生的背景及源流演變的評介所組成,並附有精讀篇目和思考題。
2樓:匿名使用者
詩雨綿綿
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美在其中,暢於四肢。
——《周易》
吟誦《詩詞三百首》,能夠使人獲得最具東方特色的高雅藝術享受,對過去進行冷靜地思考和全新地認識,對未來產生美好的嚮往並做出客觀的把握,從而更加充滿勇氣和自信,坦然地面對一切,達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來,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從學齡兒童到百歲老人,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已經把《詩詞三百首》作為勾通心靈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紐帶、傳承文明的載體和弘揚正氣的媒介。「讀最好的書,做高尚的人。」又一次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共識。
《詩詞三百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和諧、高度統一;與天公直接對話,與大地時刻共語,並能永遠撫慰人們的心靈。雖然曲高和寡,但並非高不可攀,而是來自社會大眾的一種真情呼喚和至愛宣洩,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筆向我們傳遞的一種美好祝福.
______甘泉
3樓:沃玉蘭居月
文學的藝術特色:中國古代文學頭緒多、範圍廣,作家各別,作品繁雜,加上文字語言的隔閡,使學習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的認識,既不能有畏難情緒,更不能掉以輕心,敷衍應對。總體而言,我們要了解古代文學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而顯現出的共性和個性,它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刻苦鑽研、痛下功夫,是完全能學好的;但就其獨特的承繼性、民族性、包容性、主觀性而言,學好古代文學,有時須大膽想象,有時重情感體驗,有時仍不廢條分縷析,而且,還要攻下語言文字上的難關。
具體而言,我們對於古代文學課程中常見的「情與理」、「論與作」「深與廣」、「大與小」、「縱與橫」、「雅與俗」、「儒與道」、「中與外」等等錯綜關係,應該區別對待,詳加考察,細心摸索,由感性的咀嚼涵泳中求得理性的昇華。
4樓:周玉蘭郭淑
藝術特色,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熱愛文學藝術,請問我適合學什麼專業?_?
5樓:
建議自修文學,主攻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然後用文學描述社會。
6樓:純膽精靈
我就是學文學過來的。希望能夠給你個幫助
第一,現在學習什麼專業以後就做什麼嗎?不一定,所以現在你要給自己定位,以後要做什麼,希望你一定要想清楚。
第二,文學藝術類的學生出社會非常難找工作,如果你是學文學類的,那你就要清楚自己以後的就業壓力,比如,你要對所學的專業都很紮實外,你要考慮未來做什麼事情,比如做網路編輯,你就要準備學習網路技術和編輯的基本知識,如果你要當記者,現在很多報社都滿了,很難找到工作,但你要特別優秀才行,因為如果你口才好、文筆好、重點刊物或者報紙有你的文章就好辦,如果要當老師就要準備條件;如果你是血藝術類的,那麼就要有所專長,比如繪畫很好啊,或者其他藝術方面有特殊造詣的話,一定要考個好的藝術學校。並且有所創造。
第三,現在的專業都很爛,跟社會接軌不了,所以,在專業選之後一定要關注社會的動態,不斷學習!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第四,我畢業之後後悔了,來不及了,只能出社會再學習了,所以預祝你快樂得學習,並且取得好成績!
7樓:你好黑糊糊後
作家,藝術家……就是比較人文的
8樓:念之永不忘
熱愛文學藝術,看樣子寫詩歌你比較適合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古代根據人的社會地位,對「死亡」各有其名稱。《禮記》謂天子死為「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清代,對於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二)根據人的年齡。不滿20歲死亡的謂之「殤」。此又分為三類:
8~11歲死者為「下殤」;12~15歲死者為「中殤」;16~19歲死者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青壯年死者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均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者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三)根據人的死因。為某種事情捨命者謂之「殉」,如為職責因公而死謂之「殉職」;戰爭中死於陣地者謂之「陣亡」,現作「犧牲」。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凶死」等等。
(四)根據人的宗教信仰。和尚死謂之「圓寂」、「示寂」;喇嘛死謂之「涅槃」;道士死謂之「羽化」;**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等等。
(五)民間對死的敬稱(禮貌用語)。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殞」者;一般稱人死為「辭世」(與世長辭)、「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弔唁時見之於書面的一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一律寫「已故」。
(六)北京民間土語、俏皮話(非禮貌用語)稱死者有不同說法。如「見閻王爺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擔)」,「聽蛐蛐兒叫喚去了(言已人土與秋蟲為伴了)」,「嗝兒屁著涼了」、「翹辮子」、「踹腿」、「蹬腿兒」等等。但多具有貶義,不能用在喪禮和其他正式場合上。
10樓:達ˉ芬奇
元代詩壇四大家:楊載(1271~1323)
03-15
元代詩壇四大家:範槨(1272~1330) 03-15
元代詩壇四大家:揭傒斯(1274~1344) 03-15
元代詩壇四大家:虞集(1272~1348) 03-14
清初文學四公子:侯方域(1618~1655) 03-14
清初文學四公子:冒襄(1611~1693) 03-13
清初文學四公子:陳貞慧(1604~1656) 03-13
清初文學四公子:方以智(1611~1671) 03-13
古詩詞鑑賞十「注意」 01-26
老子是理解先秦諸子和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 01-26
高中古典詩歌鑑賞能力培養初探 01-26
**古詩詞鑑賞中的意象和意境 01-26
中國古典詩詞的鑑賞 01-26
怎樣鑑賞中國古典詩詞 01-26
唐宋八大家,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1007~1072) 01-26
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1021-1086) 09-16
唐宋八大家,北宋散文家:曾鞏(1019-1083) 09-16
唐代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韓愈(768--824) 09-16
唐宋八大家,著名的思想家:柳宗元(773-819) 09-16
唐宋八大家,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1007~1072) 09-16
唐宋八大家,北宋散文家:蘇洵(1009--1066) 09-16
唐宋八大家,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1036-1101) 09-16
唐宋八大家,北宋散文家:蘇轍(1039~1112) 09-16
漢賦的形成和發展可分為哪三個階段? 09-16
元曲的人文精神 08-20
帝王詩、帝王氣象及**情結 08-20
李清照詞中的淑女情懷 08-17
談李煜詞的宗教色彩 08-16
竹簡《唐虞之道》「孝之殺」的思想史意義
子思《緇衣》、《表記》、《坊記》思想試探 08-15
李煜詞集 04-08
中國古典名言百句實錄淺譯(下) 04-08
中國古典名言百句實錄淺譯(上) 04-08
什麼是【對仗】? 04-02
什麼是【拗救】? 04-02
什麼是【粘對】? 04-02
什麼是【律句】? 04-02
什麼是【四聲】? 04-02
什麼是【用韻】? 04-02
什麼是【近體、古體】? 04-02
如何理解宋詞? 04-02
王羲之:《蘭亭集序》 09-19
《上下五千年》241 五人墓 08-04
《上下五千年》242 袁崇煥大戰寧遠 08-04
《上下五千年》243 皇太極施反間計 08-04
《上下五千年》244 徐霞客遠遊探險 08-04
《上下五千年》245 闖王李自成 08-04
《上下五千年》246 盧象升戰死鉅鹿 08-04
《上下五千年》247 張獻忠奇襲襄陽 08-04
《上下五千年》248 李巖和紅娘子 08-04
《上下五千年》249 吳三桂借清兵 08-04
《上下五千年》250 史可法死守揚州 08-04
《上下五千年》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08-04
《上下五千年》252 鄭成功收復臺灣 08-04
《上下五千年》253 李定國轉戰西南 08-04
《上下五千年》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08-04
《上下五千年》255 雅克薩的勝利 08-04
《上下五千年》256 三徵噶爾丹
《上下五千年》257 顧炎武著書立說 08-04
《上下五千年》258 *** 08-04
《上下五千年》259 乾隆帝**修書 08-04
《上下五千年》260 曹雪芹寫《紅樓夢》 08-04
《上下五千年》261大**和珅 08-04
《上下五千年》262女英雄王聰兒 08-04
論語(全集) 08-04
魯迅:中國人身上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07-22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07-12
吳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07-12
曹雪芹與《紅樓夢》 07-12
《金瓶梅》 07-12
《西遊記》 07-12
《水滸傳》 07-12
《三國演義》 07-12
辛棄疾 07-12
陸游 07-12
李清照 07-12
柳永 07-12
蘇軾 07-12
李商隱 07-12
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715--770)簡介 07-12
高適 07-12
孟浩然 07-12
王維 07-12
白居易 07-12
杜甫 07-12
李白 07-12
陶淵明的詩
屈原的詩 07-12
《詩經》 07-12
詩歌概述 07-12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小兒語(明朝·呂得勝)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規(清朝·李毓秀)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重訂增廣(清朝·周希陶)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增廣賢文(佚名)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千字文(粱敕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撰)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三字經(佚名)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百家姓 05-11
中國經典啟蒙教材:朱子治家格言(清朝·朱柏廬) 05-11
班婕妤:《怨歌行》 05-11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05-11
司馬相如:《琴歌二首》 05-11
虞姬:《和項王歌》 05-11
項羽:《垓下歌》 05-11
劉邦:《大風歌》 05-11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 05-1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神女賦·宋玉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東征賦·班昭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酒箴·揚雄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歸田賦·張衡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登樓賦·王粲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洛神賦·曹植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思舊賦·向秀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嘆逝賦 ·陸機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漢賦·文賦·陸機 04-21
中國經典辭賦:三都賦·左思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月賦·謝莊
中國經典辭賦:雪賦·謝惠連 04-21
中國經典辭賦:舞鶴賦·鮑照 04-21
中國經典辭賦:別賦·江淹 04-21
中國經典辭賦:小園賦·庾信 04-21
中國經典辭賦:滕王閣序·王勃 04-21
李賀詩的藝術特色 04-12
二十世紀元曲研究芻議 04-12
道德形而上主義與百年中國新文學 04-12
中國詩學的百年曆程 04-12
古典文學:論語
太多了弄不完- -
蘇軾的《贈劉景文》,蘇軾的《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蘇軾的 贈劉景文 拼音怎麼寫?贈劉景文 古詩帶拼音?h j n y w q ng y g i j c n y uy u oshu ng zh 荷盡 已無擎雨 z ng li j ng w n d ng j ng 贈劉景文 冬景 zu z...
古詩贈劉景文註解,贈劉景文的古詩
贈劉景文 宋 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 劉景文 劉季孫 1033 1092 字景文,祥符 今河南開封 人。2 荷盡 荷花枯萎。3 擎 舉,向上託。4 雨蓋 喻指荷葉,秦韜玉有 卷荷擎雨出盆池 1 5 菊殘 菊花凋謝。6 傲霜 不怕霜凍,堅強不屈。7 君...
古詩贈劉景文的意思,贈劉景文古詩的意思。
贈劉景文 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 公元1090年 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全詩的意思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 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1 贈劉景文古詩的意思 荷花凋謝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