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尊,司母戊鼎,銅鉞,簋分別反映了青銅器的哪些種類,有什麼用

2021-04-10 06:46:39 字數 4845 閱讀 1355

1樓:茅萊山人

鴨尊(酒器)是鴨子形狀的盛酒器,司母戊鼎(食器)主要用來煮肉或盛肉,銅鉞(兵器)主要用來作戰或行刑,簋(食器)用來盛放黍稷等食物。

古代青銅器盤,銅戈,銅盅,銅鏟各有什麼作用

2樓:抄襲專家

青銅器盤:絕大部分是用於盥洗,因此水器又被稱為盥器,也有用來盛別的液體.

銅戈:古代兵器中的一種「勾兵」,用於鉤殺。

銅盅:中藥房常見的一種傳統搗藥工具,造型美觀又實用,具有悠久歷史。

銅鏟:剷土除草用的農具。

3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2023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在中國,距今5000-2023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裡,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裡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鴨尊(酒器)是鴨子形狀的盛酒器,司母戊鼎(食器)主要用來祭祀、煮肉或盛肉,銅鉞(兵器)主要用來作戰或行刑,簋(食器)用來盛放黍稷等食物。

銅盤:商代至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水器。當時盥洗用匜澆水,以盤承接。小的盤也盛水用以洗手洗臉,大的盤也用以洗浴。

銅蠱:是中藥房常見的一種傳統搗藥工具,造型美觀又實用,具有悠久歷史。供調劑飲片(俗稱抓藥)時將果實、貝殼、礦物類質地堅硬的中藥打碎使用,是中藥行業的必備工具。

銅戈:是古代兵器中的一種「勾兵」,用於鉤殺。

商代戈有三種形式:直內戈、曲內戈、有銎可以插柲的戈,一般沒有胡。商末出現有胡的戈。

西周的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二穿。春秋戰國的戈多有三至四穿,更便於固定在柲上,同時援變得狹長而揚起。有的著作把無胡有銎的戈稱作「瞿」,把援體呈三角形的戈稱作「戣」。

戰國時期,戈為中國士兵的標準裝備,在實用之外,也是「戰爭」、「**』等形象的代名詞。由於其象徵作用,造型與裝飾便超越了純粹的實用目的,成為滿足人精神需求的藝術作品。

戰國時代虎紋銅戈,這一銅戈相當小巧,沒有太大的體量感。雖為虎紋,卻幾乎看不出從前在青銅器上出現的那過於猙獰的面孔,鑄造的線條精細優美,這也代表了戰國青銅藝術的普遍風格。

銅鏟: 剷土除草用的農具。在《詩經》和其他古書裡另有錢、鎛(音博)、臿(音插)、銚(音搖)等名稱。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鍬。

商代的青銅鏟形體較長。2023年河南安陽大司空村出土一件商代鏟,全長22.45釐米,上端有方銎可以安柄,下端刃寬8.5釐米。西周鏟形狀近似商代鏟,但較小。

戰國時期的鏟向方形演變。漢代流行的已是形短而刃寬的鐵鏟。

商朝時期的青銅有哪些? 10

4樓:漫漫迷途終有歸

只是簡單介紹,中國古青銅器乘水吃飯喝酒祭祀的各種各樣

青銅器:

酗亞方尊 容酒器。商代晚期鑄品。清宮舊物,現藏故宮博物院。

原器通高45.5釐米,寬38釐米。大敞口,寬折肩,高圈足。

肩四隅有四立體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雙角分叉龍首。頸飾蕉葉紋,肩及圈足飾鳥紋。腹部與圈足有曲折角型大獸面紋,圈足曲折角雕成龍形。

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線皆設有稜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莊嚴

龍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器高五十點五釐米,口徑四十四點九釐米,重約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

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於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稜為界,飾兩夔龍相對組成的獸面。

圈足上部有弦紋,並開有十字形鏤孔。 龍虎尊紋飾的主題是"虎口銜人"。關於這一主題,有人認為:

在這裡,"人"應是那些奴隸,"虎口銜人"反映奴隸社會的殘酷、恐怖。對於這種傳統的解釋,另外一些考古學家則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在表現一種巫術主題。青銅器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禮器,這樣的紋飾應是巫師作法的情景紀實。

張開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兩界的象徵,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師,巫師在祭祀中通過老虎的幫助而表現出一種能夠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銜人"這一圖案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我們還不能做出精確的解釋,但在當時一定是和某種神話和宗教信仰相聯絡的,在祭祀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尊是商代青銅器中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

鴞尊歷史:商代後期

尊為古代盛酒器。銅尊,最早見於商代。鴞,俗稱貓頭鷹。

在古代,鴞是人們最喜愛和崇拜的神鳥。鴞的形象是古代藝術品經常採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銅器中,都有精美的鴞形。

此鴞尊即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

鴞尊一九七六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器為一對兩隻,鑄於商代後期。原器通高四十五點九釐米,外形從整體上看,為一昂首挺胸的貓頭鷹。通體飾以紋飾,富麗精細。

喙、胸部紋飾為蟬紋;鴞頸兩側為夔紋;翅兩邊各飾以蛇紋;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飛的鴞鳥,整個尊是平面的立體的完美結合。尊口內側有銘文「婦好」二字。

「婦好」應是商王武丁之妻。據殷墟甲骨文記載,婦好是一位能幹、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參與國家大事,主持祭祀,還帶兵征伐過羌、土方等國家,頗具傳奇色彩。

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鉞 作為一種兵器,由青銅鈹頭、長柄構成,鈹頭尖鋒直刃、扁莖,穿透力很強,很可能是由扁莖短劍發展而來。它出現於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至於斧鉞,由於其殺傷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時期實戰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於儀仗、裝飾之需,以作為軍權的象徵。

鉞是商周時代重要的禮器之一,也是一種兵器。據考證,這種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變而來的,在青銅器中更強調華麗、美觀的特質,成為象徵權力、象徵威嚴的禮儀用物,此處所選兩件鉞是商代後期作品,格外強調器物威嚴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藝術風格完全一致。

.爵 飲酒器,青銅爵最早出現於夏代晚期,盛行於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流與杯口之際有兩注,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柄,下有三足。夏商時期

下面是青銅禮器:

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用於祭祀、宴饗、朝聘、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是立國傳家的寶器。青銅禮器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工藝精美,其存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顯著特點。青銅禮器可分為四大類:

食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禮器。

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達875千克,是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狀花紋相同而大小依次遞減的奇數的成組鼎來代表貴族的身份。據《春秋公羊傳》何休注,天子用9鼎,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

在考古發現中,奇數的列鼎往往與偶數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9鼎與8簋相配、7鼎與6簋相配等。

酒器。包括飲酒器爵、觶、觥及盛酒器尊、卣、壺、斝、罍、觚等。商代貴族飲酒成風,西周初曾嚴厲禁酒,西周中期以後青銅飲酒器大為減少。

水器。有盤、匜等。主要用於行禮時盥手以表示虔敬。

樂器。有鐃、鍾(包括甬鍾、鈕鍾與鎛)、鼓等。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多達65件的青銅編鐘,音域寬廣、音色優美,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及**的高度水平。

2。主禮器:玉、酒、犧牲、黍稷。

〔祭天〕用玉——「石之美者」。源於人類歷史中99%以上石器時代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石崇拜。正是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第一次加速發展。

青銅時代,則是第二次大加速度發展。這是人類第一次使用金屬。

〔祭祖〕用酒、犧牲、黍稷,盛以青銅器。

酒——使人類達到最原始的狀態,以與天、祖溝通。源於「物類相感」的理念。

〔例〕中國古人崇奉的兩種聖蟲:蟬與蠶。它們的蛻皮、羽化,反映了留連人世,關照後代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中國古人的生死觀,或者說「終極關懷」。

蟬的習性是「飲甘露」,「甘露」象徵著「天地清和之氣所鍾」,具體化就是酒。蠶絲被用作祭祀禮服,特性是聖潔和精細。蠶也是中國古人最早豢養的昆蟲,有神蟲的地位。

曾有「帝王一日三省蠶」的規矩。

犧牲——如這兩個字的偏旁部首所示,犧牲是以牛為主的。其排列方式即所謂的「九牢」。

黍稷——黍稷之精者為「糧」(米+良),但不能祭祀。因為要在最原始狀態下與天、祖溝通,必須反映「樸」的含義。但是,也不能取用最粗的「稻」。

(南方食稻,到漢代才脫皮。)這裡同樣反映了「中庸」的指導思想。

以上祭品的盛器,就是當時的尖端科技產品——青銅器。作為盛裝禮器之用的青銅器,具有特殊的材質、造型、紋飾和用途。需要注意的是,青銅本身不是禮器,它所盛之物才是禮器。

〔按用途分類〕

酒醴之盛:觚,爵,卣,罍,斝,觶

沐水之盛:匜,盤,鑑(照鏡,冰箱),潔字原寫作絜,就是從這裡來的。

犧牲之盛:鼎(三足鼎立是最穩定的結構。自然界中沒有三足動物,而中國人作出了三足鼎。中國文化不是寫實文化。)、鬲、甗

(全世界的陶器都以圓底始(果殼橫削去一截),後來才發展出平底、多足。)

黍稷之盛:簋

儀仗器:斧、戚、戈、矛、鉞

樂器:鍾、鏞(大鐘)、鐸、鈴、鐃

炊具:〔按化學成分分類〕

砷青銅——>鉛青銅——>錫青銅(商周)

〔紋飾〕

主要母題:獸面、龍(水的象徵)、鳳(風的象徵)、蟬、蠶、火、「饕餮」

作用:鎮懾,渲染氣氛。

張光直:「獸是天人溝通的工具。」(不全面)

——「大人世及以為禮。」「世及」即父子相襲,統治者壟斷了天人溝通(祭祀)的權力,把「天」神化、鬼化,與人民距離拉遠,以領導群眾。(「絕地天通」)

〔銘文〕

文字和禮器的天作之合。

——「殷道親親,周道尊尊。」

「親親」即諸子平等,兄終弟及,看重自然關係,不是「禮」的體現。

「尊尊」即宗子(嫡長)獨尊,壟斷祭祀祖先的權力。「別子為(另立)宗」。

特點: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

高峰: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誌而達到高峰。戰國晚期,冶鐵業出現,高水平的青銅冶鑄業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使命

包括青銅生產工具,青銅兵器,青銅禮器,銘文,青銅樂器等

望採納,謝謝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青銅器的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他是哪個朝代的

司母戊鼎是商代朝代青銅器的代表 真品是國寶級重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他是哪個朝代的 中國商代 晚期的青銅器。1939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鼎腹內壁鑄有 司母戊 三字而一直被稱作 司母戊鼎 2011年被正式改名為 後母戊鼎 該鼎造型莊嚴雄偉 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與青銅立人像有什麼功用

鼎是鍋,尊是酒器,立人像是裝飾。四羊方尊的特點和三星堆青銅立人像的特點還有司母戊鼎的特點 司母戊鼎主要是大,四羊方尊主要是設計精妙,青銅立人像主要是高 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銅立人像從這中可以得到哪些歷史結論?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可以得出商朝是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三星堆主要是成都的青銅文明,因此不...

司母戊大方鼎的作者是誰

簡介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