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教育目的該如何定義,中國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2021-03-30 15:23:26 字數 4948 閱讀 7625

1樓:匿名使用者

傳業,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受道,不解釋。解惑,活的明白

2樓:數螞蟻

教育目的是:

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教師的職責:

(一)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熟悉和遵守學校教學工作的有關規定。

(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樂教敬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三)履行教師聘約,積極承擔教育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按規定保質保量地完成一定數量的教學工作任務。

(四)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教育改革,努力掌握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五)刻苦鑽研科學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生產實踐和科研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和業務水平。

(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七)全面關心、愛護學生的成長,努力作好教書育人工作,寓德育於教學過程之中,寓愛心於嚴教之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不無道理,的確中國的教育在招生制度上似乎不如西方那種寬進嚴出的體制,進入門檻高,但是後門人情權勢之風還是盛行,而且進校後畢業大都懸念,導致學生進校門後很多不思進取,混到畢業的為數不少,期待中國教育制度體制的完善,這樣中國的教育目的才能更好地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4樓:無恬公羊元亮

考上好的中學好的大學,給父母爭光。

5樓:墨易展寒煙

為了長大後做有出息的人!

中國的教育目的(目標)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學書上中國的教育目的寫道: 「是培養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人。」

一個國家教育目的的設定,會從不同角度反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習俗、信仰等的特點。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簡稱「新課改」)的國家行為,其基本理念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為模式,改傳統的教師教為學生主動地學。

如何看待教育教學過程中主客體關係在教育教學條件下的轉換,如何實現施教與受教的和諧統一,如何使社會和個體的期望得以通過教育來實現,教育目標該如何設定,教育過程該如何進行,是一個急待深入**的課題。

如何理解我國的教育目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原本屬於上層建築,應該是為國家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8樓:渾國英勤卯

這個問題有點深奧。中國到底想將人教育成什麼樣的人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感覺中國教育出來的人才時常無法適應社會,這可能不能靠純粹的書本教育。

也許中國的教育真的有問題,希望教育學家們多費心思考一下吧。也許真的需要改一改了。

如何理解我國當代的教育目的

9樓:芸芸眾小生

1、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的人

的全面發展學說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正確揭示了人的發展規律,為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一定的方**指導。該理論的基本觀點與內容如下:

(1)人的發展與社會生產發展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人類自身賴以發展的基礎。個人怎樣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不是由個人意願決定的,而是由生產過程中種種社會條件決定的,人的發展與社會生產發展是一致的,因此,人的發展應當以人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為出發點。

(2)分工與私有制使人片面發展。

馬克思、思格斯對人的片面發展的過程進行了考察,認為社會分工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也逐漸形成了私有制,劃分了階級,出現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與對立,從而開始了人的片面發展的歷史。特別是到了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逐漸從社會活動的領域深入到生產過程的內部。這種分工的結果,使物質生產過程的智力只歸少數人佔有,併成為統治工人的力量,同從事勞動的工人相對立,體力勞動者終生從事區域性的某項簡單操作,不僅智力得不到發展,而且體力和勞動技藝也畸形化。

由於勞動成了一種毫無內容的機械運動,加之工人又被長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這種勞動不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廢,同時也造成了工人身體的畸形。工人是在用摧殘生命的方式來維持生命的。勞動創造的產品越完美,工人就變得越畸形;勞動創造的物件越文明工人就變得越野蠻;勞動創造了智慧,但卻給工人帶來了愚鈍和痴呆。

「大工業的機械,又把工人從機器的地位轉變成機器附屬品的角色」,更加深了人的片面發展。大機器生產的這個特點,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裡指出過:

(3)現代工業生產要求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者在肯定社會分工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的前提下,認為要解決人的發展的片面化,必須消滅舊的勞動分工而代之以科學的合理分工。隨著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機器大工業生產打破了過去落後的生產方式,使生產的技術工藝不斷更新,生產部門日新月異。

現代工業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結合不斷隨生產技術基礎的變革而變革,引起大量資本和大量工人從一個生產部門投入到另一個生產部門。現代大工業生產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現代生產的普遍規律。大工業生產特點,不僅向勞動者提出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提供了全面發展的可能性。

這是因為自然科學和工藝學在工業生產中的運用日益廣泛,為生產者掌握生產過程提供了可能性,從而使實現勞動能力多方面的轉換和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大工業生產也必然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創造條件,為勞動者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閒暇,使每個人有充分的時間從事自己愛好的活動,全面發展自己的才能。

(4)共產主義社會將使人的全面發展得以實現。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雖然資本主義制度下大工業生產的發展對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了客觀的要求,但由於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基本矛盾以及少數人剝削大多數人的制度的存在,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不可能真正實現。要實現人的真正自由的、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徹底消滅限制人發展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使勞動者成為社會物質財富的佔有者,成為自己自由時間的享用者。

只有勞動成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全面發展才得以真正實現。人的發展從原始的自然狀態,經過片面、畸形的發展階段,最後到共產主義社會獲得自由、充分的發展,這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過程。

(5)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馬克思十分重視教育在人發展中的作用,認為教育可使年輕人很快就能夠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它可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會使他們擺脫現代這種分工為每個人造成的片面性。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須給予全面發展的教育,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馬克思指出要給予兒童良好的智育、體育和技術教育,並強調指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總之,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為制訂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基礎。

2、我國教育目的的社會性質——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人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人這一規定,體現了我國教育培養人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宗旨,從根本上把社會主義教育目的與以往社會的教育目的在本質上區別開來。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社會主義教育的宗旨就是培養勞動者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人,而不是培養脫離勞動壓迫人民的統治者。

要使青少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和建設事業的**人,就必須使他們具有社會主義覺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並具有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的文化科學知識和真實本領。由此表明教育為大眾服務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們要培養的人不是剝削者或統治者,而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主人。

3、我國教育目的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出的是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可以說是古中外教育育人育才的普遍規律。古希臘雅典設立文法學校、絃琴(**)學校和體操學校的格局及其連續系統的相應教育,很鮮明地表現了重視德、智、體、美素質培養的價值取向。而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則明確地主張體、德、智、美和諧發展的「和諧教育」。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時期的教育內容為「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按照範疇歸屬來講,無疑也是培養受教育者「德、美、體、智」素質的價值取向。人類社會早期教育培養受教育者個體素質全面發展的這一追求,一直成為人類社會教育的普遍追求,成為古今中外教育的基本宗旨。日本、美國等國的教育目的也不例外。

如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於2023年4月23日發表了「關於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審議報告」。報告分析當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國際化、資訊化和社會成熟化),針對日本「教育荒廢」的現狀,提出了21世紀日本的教育目的。具體內容為:

學生要具有寬廣的胸懷、健康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教育的中心問題是要對學生進行身心兩方面均衡發展的教育;自由、紀律與公共精神;世界之中的日本人。要站在全人類、全世界的視野中,培養能夠在藝術、學識、文化、體育、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上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的日本人。

而美國在小布什當政之初所確立的教育目標(2001)包括:第

一、消除處境不利學生的成績差距;第

二、通過「閱讀第一」來提高識字率;第

三、擴大靈活性,減少官僚主義;第

四、獎勵成功和處罰失敗;第

五、促進獲得資訊的家長選擇;第

六、提高教師質量。第

七、加強數學和科學教育,改進教學和課程;第

八、為21世紀創設更安全的學校,教師將有權把那些具有暴力行為或不斷造成破壞的學生請出教室;第

九、支援品格教育,增加對各州和學區用於品格教育的撥款,以培訓教師學會將各種品格養成課程和活動引入課堂。

古今中外的教育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不僅是社會發展對年輕一代的要求,而且也是年輕一代受教育者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沒有任何教育所涉人員與機構,沒有任何社會的國家及社會組織,希望或需要受教育成為德、智、體、美殘缺不全的人才。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在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需要的同時,也必須反映人類社會教育育人的普遍規律,在培養社會個體素質結構方面也必須堅持全面發展的取向。這就涉及到了近些年來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的問題。

教育的目的的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的區別

人類的教育活動因學生個性差異的不同始終是豐富多彩的,但又是在一定的規律支配下進行的。教育目的作為一個國家或階級或政黨人才利益的集中體現,它把通過教育投資欲獲得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濃縮在教育目的上。有了教育目的,就全方位地規範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活動都必須有利於指向教育目的的實現。規範了人才培養目標和...

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人生還是人才,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人才還是實現個人理

我國教育的目的bai比較普遍的認識是培養du 人才zhi。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dao,為國家培養人才,把自版己培養成權有用之才。總之教育的目的是人才。至於這個人才為誰所用,用於做什麼事,好像不在教育目的的思考之內。只要培養出人才,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這恰好是我國教育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人才論 培養的...

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幾個基本層次,幼兒園教育目標的結構體系可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目前我國國民教育系列中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廣播電視大學和現代遠端教育等部分。電視大學屬於我國高等教育主要分5個層次之 一 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滿足廣大的社會需求,我國實行了多層次高等教育 1 普通高等教育 統招生 2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3 高考 4 遠端教育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