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暮靜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膽敢勸告出兵的人,我將他處死!
」這時,有一個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勸告必定沒有效果,只會被處死。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用露水溼透他的衣,這樣許多天。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少年道:
「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放聲鳴叫,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它的後面;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哪個典故
2樓:丹
《說苑》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而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
「善哉!」乃罷其兵。
3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早出自於《莊子·山木》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下一句是什麼,這是典故嗎???
4樓:個性小妹妹
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春秋時,吳王欲伐楚,曰:「敢有諫者,死!」。
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
「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
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形容行事僅顧前而不顧後。 或喻目光短淺, 僅視眼前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常用此語。
5樓:龘龖龍龖龘龍
最後一句不是四字結構,最後一句是:獵人提刀在樹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親眼目睹,一個伏地魔在草叢2殺,就當他在舔包時,我從另一個草叢淡定出手,槍響盒成,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7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是:說明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讀音】:tánɡ lánɡ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釋義】:螳螂捕蟬: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黃雀在後: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說明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出處】:《說苑·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雀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示例】: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8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僅僅看見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
9樓:蘇幹孟暢然
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春秋時,吳王欲伐楚,曰:「敢有諫者,死!」。
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
「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
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形容行事僅顧前而不顧後。
或喻目光短淺,
僅視眼前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常用此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做事不可只顧眼前的利益,要警惕,否則就得吃虧。
11樓:喜笑顏開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12樓:┏﹎暗夜
自己看完了就肯定知道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哪個成語典故
13樓:門中有耳聆人世
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典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
成語典故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吳王曰:
「善哉!」乃罷其兵。
14樓:匿名使用者
《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說苑·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雀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
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
」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16樓:琳兒豬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
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膽敢勸告出兵的人,我將他處死!」
這時,有一個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勸告必定沒有效果,只會被處死。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用露水溼透他的衣,這樣許多天。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少年道:
「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放聲鳴叫,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它的後面;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17樓:匿名使用者
親眼目睹,一個伏地魔在草叢2殺,就當他在舔包時,我從另一個草叢淡定出手,槍響盒成,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18樓:
螳螂捕蟬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叢集臣,宣佈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訊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裡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裡。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溼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裡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溼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造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怎麼造句
齊國攻打魏國,而晉國坐觀其鬥,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現在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告訴我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他本以為這場 帶來的巨大浩劫可以結束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沒想到又發生了嚴重的 餘震,剛剛從廢墟中逃脫的他,竟又被重重壓在了廢墟之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怎麼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典故。急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什麼典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形容行事僅顧前而不顧後。或喻目光短淺,僅視眼前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常用此語。典出 戰國 莊子 外篇山木第二十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劉向 說苑 第九卷 正諫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原文和譯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原文和譯文
出自西漢劉向的 說苑 正諫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 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 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