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外國人為什麼要列方陣打仗,古代中國和西方打仗方式有區別嗎?

2021-05-29 12:52:08 字數 3314 閱讀 2822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也一樣

為什麼我們閱兵要用方陣,就是因為古代作戰要以方陣對敵春秋時期晉國大將魏舒行軍途中遭遇戎狄襲擊,倉促之下毀了戰車,依託戰車抵禦戎狄騎兵,自此始有陣法

古代打戰搞個方陣,存活率大大提高,散兵與騎兵對戰,什麼結果,全軍覆沒,方陣像馬其頓方陣一樣搞得和刺蝟一樣,看看都怕,只是機動性差,需要強力騎兵護衛側翼。

到了拿破崙時代,拿破崙放棄使用方陣,改用散兵來作戰,還在使用方陣的奧地利帝國吃了大虧

**在發展啊 ,人家拿炮轟方陣,一下去死一堆。方陣逐漸淡出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時候的火槍是滑膛槍,射擊的精度極差,且裝填的時間很長.

採用方型隊形,一排人同時開槍,可以保證較高的火力密度. 而且不同排的人輪流射擊可以保持火力的連續性.

3樓:

發揮**的優勢

火槍的距離和準度是很差的,通過密集排列的射擊能發揮最佳效果

古代中國和西方打仗方式有區別嗎?

4樓:日天日地

有很大區別,西方打仗一般採用正面交鋒,而中國則大都採用謀略的方法。

縱觀世界的戰爭史,中國的戰爭和西方的戰爭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別的。最直觀的就是雖然都是兩軍對壘,但是古代中國人打仗講究戰略部署和怎麼行軍打仗,需要用那些謀略才能攻克下敵人。

這在打仗的時候都會根據不同的戰事情況做出不同的應對方案和部署。而那個時候的西方人打仗就是簡單粗暴的正面硬剛,誰的拳頭硬就是誰贏。

歸根結底是文化上的差異。先看看中國,受儒家、道家這些思想的薰陶,古代中國人就普遍有以和為貴這一想法,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就連有名的軍事家孫子也把戰爭提到國家大事這一高度,認為戰爭適合老百姓的生死掛鉤的事情。

其實春秋戰國初期的時候,中國打仗也和西方一樣就直接正面硬剛,不耍任何花招,就是簡單粗暴地直接用血肉之軀正面對抗。

甚至有些很極端的例子,比方說說a國的戰車在逃跑過程中車輪子壞了,後面追趕的b國士兵就停下來,原地等a國人把車輪子修好了再繼續追趕。這一幕在中國人眼裡會覺得又好笑又好氣,因為有句話叫趁你病要你命,中國人打仗追求的不是仁義道德而是勝利這個結果。

像之前那個例子,明顯人口少就打不過人多的那個國家。於是,春秋後期開始大家打仗的時候也不正面剛了,而是開始使用謀略了。

在中國古代那個大環境下,大家都用謀略,只靠自己的勇猛之力是打不贏戰爭的。而且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一套成型的軍事理論和思想,古代那些有名的將領都也熟讀孫子兵法,腦袋不靈光、作戰不靈活也當不上將軍。

西方人其實從古時候就講究個人英雄主義,所以那個時候才會出現所謂的騎士精神。而且那個時候的西方也沒有成型的軍事理論來支撐或者從中學習怎麼打仗,所以西方人打仗都只是正面直接打,反正大家都不怎麼會用計謀或耍陰招,那當然就是誰更厲害誰就能贏了。

另外西方人的英雄主義思想和崇拜榮譽這一點本來就和謀略是像違背的,你要當英雄就不可能去用這些所謂的損招。更何況歐洲一直都處於**狀態,各個地方都比較分散也互不干涉;而中國古代幾乎都是分封制的。國家政治形態不一樣也導致了戰爭模式的差異性。

古代中西方軍隊的差別:

從古至今,東西方都誕生了許多素質極為優秀的軍隊,很多人不免會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將兩支不同時空的軍隊進行比較,試圖評判出一支史上最強軍隊。

這種關公戰秦瓊的想法自然是沒多大意思,不過東西方的軍隊之間的確有許多非常有趣的不同,不知道狹路相逢,孰優孰劣。雖然近代晚清的軍隊和西方列強有不同程度的交手,但是由於此消彼長,不能算是公平比試。

首先就是士兵的區別,中國自漢代之後的皇權時代,一般都是採用徵兵制,偶爾也會有募兵制。只要是個青壯年,基本上都可以參軍,甚至很多時候國家軍隊裡面,會摻雜大量的土匪、地痞、流氓之類的閒散人等。

所以中國古代的軍隊單兵素質是極差的,除非有岳飛這樣治軍嚴謹的統帥約束,否則士兵就會成為拿著執照的土匪。所以在中國的戰爭方略當中,將領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士兵,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很多名將帶領老弱殘兵打勝仗的例子,卻鮮有庸將帶領精兵大勝仗的例子。

而西方的軍隊從古希臘開始,對士兵就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首先必須得是由公民權的正式公民,而且戰場的表現和權利是完全掛鉤的。到了封建時代更是如此,能夠披掛上陣的士兵必須得是貴族或者上等平民,別的不說,單就騎士隨身攜帶的名貴馬匹、重型裝甲、弓弩長矛就不是一般人能夠置辦的起得。

戰場上的優勢,完全取決於士兵的勇氣和力量,將領的才能反而不是特別重要。縱觀整個西方軍隊歷史上的名將,漢尼拔也好,凱撒也罷,說到底沒啥特別的計謀才能。

基於這種原則,所以東西方軍隊有著各種不同。比如西方軍隊重視裝備,騎士的裝甲到後來的槍炮,他們把提升戰鬥力的重點都放在了提升裝備上面了。而中國的軍隊重視計謀,各種兵書戰策,大戰之前沒有人想著研究個什麼更快的弓箭,更鋒利的刀劍,而是抓緊翻閱兵法,在地圖上尋找破敵良策。

所以西方的戰爭,都是大家兵對兵、將對將,一聲令下相對衝鋒,誰勝誰敗就看誰的刀更快了。而中國的戰爭,誰跟你擺明車馬炮啊,自從宋襄公死後就沒這麼傻的人了。大家都是各種迂迴包抄、聲東擊西,三十六計玩的是出神入化。

你讓西方軍隊花幾十年,也想不出草船借箭這樣的陰招。

戰爭原本就是極不確定的事情,東西方軍隊的戰略大方針也有本質的區別,簡而言之就是西方的軍隊把重點放到自己身上,增加自己的確定性,而中國的軍隊則把重點放到敵人身上,增加敵人的確定性。

西方的軍隊要想打贏戰爭,想的都是擴充自己的軍隊數量,優化自己的**裝備,把各種後勤補給、運兵路線籌劃的極為細緻。而中國的軍隊呢,每一次都是想著如何把敵人分割,就像孫子兵法所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沒什麼區別

。要背什麼**給迷惑了。要看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你就知道了。

幫人也懂得用計謀的,也懂的原因,謀略也懂得陣法,也懂得遠交近攻不像某些**,只懂得至只知道一味的衝。同時,我們中**隊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般,只懂得用陰謀詭計算計別人。是不可能的,你沒有絕對的實力,你再怎麼陰謀詭計?

再怎麼寂寞百出也沒用?好看點**,不要給迷惑了。加智商都一樣。

都不是笨蛋。來了帶戰術和戰法上有些區別,畢竟雙方敵人不同,中國主要對付的是遊牧民族,而西方主要對付的是日耳曼蠻族,尤其適合。如果用打日耳曼人的方法去對付農民的話,那下場就是西羅馬的下場,根本不可能贏。

6樓:孤劍步天涯

中國古代有陣法,講謀略;西方中世紀更多的是正面頂牛,沒有中國這麼細緻。

陣法是大軍團直面對手,相互間協同作戰用的。只要不是正面衝擊,陣法就作用不大了。

7樓:

大多是都是**家們杜撰出來是為了賺些讀者的眼球而已。其實有的是作品中的陣法更本就不能用。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會講究陣法,如《孫臏兵法》就提及「八陣」與「十陣」,又以八陣最為著名。而西方是沒有這種文化底蘊的,他們最多也就是埋伏,偷襲,直接對抗和堅守了

外國人為什麼最怕中國人說隨便,為什麼外國人說話很隨便,有些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講是廢話多餘的,而他們卻說很多

如果拿出標準,你可以按照標準來做。不給你標準,是不是真的怎麼樣都可以?你在飯店說隨便,飯店給你炒一盤板磚也真的行嗎?不知道你的需求,就無法為你工作或者服務。任何事沒有標準是最可怕的。為什麼外國人說話很隨便,有些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講是廢話多餘的,而他們卻說很多 樓一部分男人堅持說被更大的東西撐過會不習慣...

外國人為什麼比中國人聰明一些為什麼外國人比中國人聰明?

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需,我們現在的一些情況,就讓我們在某些方面暫時或者是暫緩了一些對於某項科研的一些發展,但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長處,有在某些方面的長處,不僅僅是科技,還有文化,比如中國功夫,比如非洲國家的舞蹈等等啊。聰明這一個你看的是表現在創造力,生產力上面的,不過你放心,也要相信,每...

外國人為什麼不養蠶

中國古代皇帝擁有很好的隱私保護權利,他們用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不能把絲綢製作方法和養蠶寶寶的方法傳給外國。有一些人經常使用偷渡的方法,想賣到外國去賺取暴利。這些方法都被國家派士兵發現,或者被海上的水軍發現,最後處以死刑。在古代中國對絲綢沿鐵器的製造方法都是有嚴格控制的,因為中國這邊農耕民族不如北方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