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陶瓷燒造的黃金時期,形成了三足鼎立,三足指的是什麼

2021-05-18 11:00:34 字數 5750 閱讀 6478

1樓:的人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於青銅製成,圓形,三足兩耳,也有長方四足的。盛行於商周時期,漢朝仍流行。

三足:鼎的三個腳。也稱三個國家。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2樓:月色如霜雪千年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史記》(漢·司馬遷)

2,《漢書》(漢·班固)

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4,《三國志》(晉·陳壽)

5,《晉書》(唐·房玄齡等)

6,《宋書》(南朝梁·沈約)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8,《梁書》(唐·姚思廉)

9,《陳書》(唐·姚思廉)

10,《魏書》(北齊·魏收)

11,《北齊書》(唐·李百藥)

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唐·魏徵等)

14,《南史》(唐·李延壽)

15,《北史》(唐·李延壽)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20,《宋史》(元·脫脫等)

21,《遼史》(元·脫脫等)

22,《金史》(元·脫脫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張廷玉等)

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記載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

同時又以中國曆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程序,使中國和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近四千年連貫、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3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名細如下: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內容介紹: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史發展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4樓:愛**米

1、《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4、《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5、《晉書》

《晉書》,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

6、《宋書》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樑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

7、《南齊書》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於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8、《梁書》

《梁書》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樑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

9、《陳書》

《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

10、《魏書》

《魏書》是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是二十四史之一,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11、《北齊書》

《北齊書》,唐代李百藥撰,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12、《周書》

《周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字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

13、《隋書》

《隋書》作者是魏徵。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

14、《南史》

《南史》是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延壽。記載南朝宋、齊、樑、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15、《北史》

《北史》是匯合並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16、《舊唐書》

《舊唐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17、《新唐書》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

18、《舊五代史》

《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劉兼、李穆、李九齡等同修。

19、《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別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它記載了自後樑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

20、《宋史》

《宋史》,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202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21、《遼史》

《遼史》為元脫脫等人所撰之紀傳體史書,中國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202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

一、張起巖、歐陽玄、揭傒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

22、《金史》

《金史》撰成於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歷代對《金史》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不僅超過了《宋史》、《遼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籌。

23、《元史》

《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2023年)、王褘(1321~2023年)主編。

24、《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2023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5樓:心已鎖夢已碎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共二十四部。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記載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

同時又以中國曆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程序,使中國和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近四千年連貫、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史之首史記簡介: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主體。它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由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一、本紀

「本紀」是全書提綱,以王朝的更替為體,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其中記載先秦歷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記載秦漢歷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

二、表「表」用**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書「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

四、世家

「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蹟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蹟。

五、列傳

「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蹟和少數民族的傳記。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敘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清朝時侯的黃馬褂有啥用,清朝黃馬褂有哪些特權?

黃馬褂是清代的一種官服。凡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等,皆服黃馬褂。後也賜與有軍功的臣下。亦作 黃馬袿 清代的一種官服。巡行扈從大臣,如御前大臣 內大臣 內廷王大臣 侍衛什長等,皆例準穿黃馬褂。有功大臣也特賜穿著。根據清官規定,有四類人可以穿著淡黃色的黃馬褂 第一類是皇帝出行時,各內大臣 御前大臣 御前...

黃七姑只做燒仙草嗎,黃七姑燒仙草是怎麼火起來的?

不是啊 還有奶蓋啊 雞翅蛋撻之類的,還有別的飲品啥的,反 種很多的,只是燒仙草是主打而已。蛋撻的香甜的確令人難以抗拒,不過也要有節制地吃,因為蛋撻是高熱量的食物,經常食用對身體是有危害的。蛋撻中含有牛奶 雞蛋,因此富含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奶蛋白質是全價的蛋白質,它的消化率高達98 雞蛋...

哪個是漢代的陶瓷,哪個是漢代的陶瓷

頭兩張 看著年代比較久遠,應該是漢代左右的,但是這東西曆史價值大於他的經濟價值,世面流通價值不高,第三件明嘉靖五彩是件現代的仿古工藝品。就第二個看著有點像,其他的都不是 漢代陶瓷有哪些樣式 商代到漢代屬於瓷器的發展成熟期,與陶器區別不大,漢代到唐代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瓷器,但是一般是單色青瓷,有所謂的...